兄弟阋墙:民国时期南京与江苏的划界纠纷

导语: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从江苏省剥离出来,成为直隶于中央的直辖市,新成立的南京市急需解决与江苏省江宁县的界线问题,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省市划界延宕数年,直接滞后了南京市首都建设的进程。


兄弟阋墙:民国时期南京与江苏的划界纠纷

南京市


1.南京市的成立

1927年国民政府宣布定都南京,首都建设是国民政府实践国家复兴宏伟蓝图的重要一环。同年,制定了《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根据条例,新成立的南京特别市是国民政府所在地,直隶于中央不纳入省县行政范围,特别市行政区域暂时限定在南京城厢内外原有区域及八卦洲范围内,以后根据形势需要再扩大。


兄弟阋墙:民国时期南京与江苏的划界纠纷

南京市地图


不过这个条例刚颁布没多久,南京与江苏就发生了矛盾冲突。新成立的南京特别市位于江苏省江宁县范围内,江宁县基本上将最精华的地方让给了南京市。虽然南京市已经成立,并且划定了行政范围,但江苏省政府和江宁县政府仍然在暂定的南京市区范围内,江苏省政府和江宁县政府仍然掌握着这一区域内大量的市政资源,比如江苏省和江宁县对市区范围部分土地仍有管辖权,以及铁路局、电灯厂、图书馆、体育场、学校等公共设施都还在江苏省和江宁县的手中。

南京市认为,《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明确了南京市不纳入省县行政范围,既然南京市已经有了明确的管辖范围,位于市内的江苏省政府和江宁县就应该迁移到他处,市内的所有市政资源一并移交南京市管理,江苏省和江宁县断然拒绝了南京市的要求。后来国民政府牵头省市县三方进行协商,解决了一部分公共设施的权属问题,但双方的矛盾未完全厘清。一直到1929年,江苏省政府才搬出南京市,迁到镇江;而江宁县政府更是拖到了1935年才搬出南京市。

江苏省政府与江宁县政府一直拖着不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财政税收资源的争夺。刚成立的南京市财政相当窘迫,迫切希望将原先江苏省和江宁县负责征收的税权移交给己方。南京市的分立已经划走了江宁县20%的土地,而且是最富庶的地方,在财政税收上更不愿意轻易让步。此外,市内的老虎山采石场是江苏省和江宁县的一个重要财政来源。


兄弟阋墙:民国时期南京与江苏的划界纠纷

江宁县


省市县三方围绕利益的划分相互攻防,对江苏省和江宁县来说,政府治所的搬迁自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筹码。

2.两方的划界纠纷

南京市成立后,与江苏省、江宁县另一个矛盾冲突点在市界划分上。《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规定的南京市暂时范围约为157平方公里。暂行条例颁布没过几个月,南京市就提出了扩大市区的要求,毕竟城市的发展需要足够的空间,南京市认为100多平方公里对于首都来说过狭小。


兄弟阋墙:民国时期南京与江苏的划界纠纷

南京老照片


经南京市政府要求,1927年8月国民政府对《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进行了修改,将南京市的范围调整为“暂以江宁县原有区域为行政范围,以原有之江宁县属之”,这等于整体撤销江宁县,并入南京市。1928年11月21 日,国民党第164次中央政治会议正式决议废除江宁县,将江宁县和浦口商埠全部划入南京市区。江宁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如果方案能够落实,南京市的面积将大幅扩展。

不过,撤县计划招致了江苏省和江宁县的强烈反对,在得知撤销江宁县的消息后,江宁县民间团体联名呈请国民政府,要求取消这一决定。江宁县群众反对并入南京市,不愿意做首都市民可能对现在人来说不太理解,毕竟现在大多数人不会拒绝成为北京土著的机会,但在当时江宁县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观点,作为首都的南京市财政极为困难,而江宁县是富庶之地,南京市企图并入江宁县,是为了攫取江宁县的财富以支撑首都建设,这样江宁县群众的负担无疑会加重。


兄弟阋墙:民国时期南京与江苏的划界纠纷

南京


这逼得南京市不得不公开发表声明,合并江宁县并非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民众只会从中得利,不会增加额外负担。面对江宁县反对的情况,1928年12月19日,国民党第168次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江宁县并入南京市一案暂缓,待以后再做决定。

但国民政府建设首都的决心非常大,拟定了《首都计》划。相比之前南京市计划江宁全县纳入的方案,《首都计划》划定的南京市区面积约为855平方公里,南起牛首山,北至八卦洲和江北的常家营,西至长江岸边的和尚路,东至青龙山。国民政府要求南京市与江苏省、江宁县根据《首都计划》规定的范围划界,南京市与江苏省、江宁县多次谈判均陷入僵局。而江宁县群众在省县的鼓动下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国民政府为照顾群情,不得不暂时搁置此案。


兄弟阋墙:民国时期南京与江苏的划界纠纷

中华门


南京市与江苏省、江宁县的划界久拖未决直接滞后了南京市的首都建设计划,在双方的纠纷过程中,国民政府逐渐倾向于南京市。1930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公布了《省市县勘界条例》,此后在国民政府的斡旋下,省市县三方多次协商。一直到1934年,三方才最终达成协议,并于1936年树立了界碑,延宕数年的南京市划界纠纷才告一段落。最后确立的南京市面积为465平方公里,东至乌龙山外廓遗址( 沿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和高桥门一线) ,南至铁心桥、西善桥、大胜关,西至浦口镇,北至长江。

3.蓑翁说

南京特别市设立后,围绕市界问题,与江苏省、江宁县缠斗多年。三者之间利益相互博弈,又相互妥协,各有各的算盘。南京市在1934年三方协议中确定的面积为400多平方公里,较1927年立市之初已经大幅扩张,但相较于最初江宁全县的2000平方公里,到后面《首都计划》中的800多平方公里,也做出了不少妥协。毕竟对于江苏省和江宁县来说,没让出一寸土地都是在自己身上割一刀,必然全力反对。

参考文献:

1.董佳《民国时期的宁苏纠纷与省界调整( 1927—1936)》

2.马振犊《南京百年城市史(1912-2012)》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