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羅蘭特"導彈系統

我是asiavikin,請點擊上方“關注”並私信我,輸入tt01,贈送90本精選的軍事書籍pdf。

"羅蘭特"導彈是冷戰期間由西德、法國聯合研製的近程地空導彈,也是由歐洲導彈公司製造的、法、德兩國合作產品中的拳頭產品之一。羅蘭特既可裝在履帶車上與機械化部隊協同作戰;也可置於卡車或拖車上的裝甲箱體內,用於要地防空,例如指揮所、後勤倉庫、彈藥庫、橋樑、空軍基地、港口設施等。自1989年始,羅蘭特系統擔負駐德美國空軍和德國空軍的機場防空。一直服役到2000年以後。據不完全統計,歐導公司先後向十個國家銷售了520套羅蘭特地空導彈發射裝置和20500枚導彈,這些國家是法國、西德、美國(國民警衛隊)、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亞、伊拉克、卡塔爾和委內瑞拉。與同期的另一種防空導彈"響尾蛇"( )可並稱為冷戰時期西方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的雙子星。

研製過程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蘇7殲擊轟炸機就是對手之一

冷戰開始後,北約、華約空軍都迅速裝備了噴氣式殲擊轟炸機或強擊機。作為北約前線國家的西德認識到,和己方空軍一樣,對手的噴氣機也可以在100米以下的高度上高速飛行(最大速度為M=1.2)。因此,不管華約的地面引導站是否將飛機導向目標方向,只要華約飛行員看得見目標,都能有效地進行攻擊。對於預先巳定位目標的套路就更多了:對付這類目標,即使在能見度很差的條件下,也可採用雷達和導航設備進行攻擊。在大部分情況下(若用炸彈、短程空/地導彈、火箭、火炮或機槍),飛機都以小角度(5°-10°)俯衝攻擊,隨之超低空接近目標,投彈後大角度爬升到600~1000米高度擺脫。這種攻擊可從800~5000米的距離上發起。在其它情況下(如投放減速傘、集束炸彈或凝固汽油彈),飛機可在低空以水平狀態實施攻擊,然後仍在低空做規避飛行逃逸。

而北約當時的防空武器卻對付不了低空飛機的攻擊。

一霍克地空導彈低空防空能力很有限,而且整個系統需要23輛帶拖斗的卡車載運,發射準備過程又拖泥帶水,在需要快速反應的低空防禦戰鬥中根本不趕趟。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霍克”還是挺拉風的,奈何不中用

一小口徑速射炮(20~40毫米)也有嚴重缺陷:有效射程不到1500~2000米,命中率低,耗彈量高。更為嚴重的是機載武器(如空對地導彈)的射程可能超過高炮射程,因而敵機可在高炮射程之外發射火箭或導彈攻擊目標,或先擊毀防空火力再接近目標,這就更糟糕了。

而羅蘭特系統就是針對這一挑戰研製的。

"羅蘭特"導彈研製構想最早是由西德提出的,不過法國和英國的許多公司都參加了有關低空防空的各種研究工作。1964年6月1日西德政府和法國政府達成聯合研製攔截低空飛機的移動式防空導彈的協議,並指定法國北方航空公司(後來的國營航宇公司,"飛魚"就是它家的)、西德"梅塞施米特一伯科夫"(MBB)公司為主要研製公司。為了保證質量,兩國聯合組成檢查小組。法國稱"羅蘭特"為"低空防空"導彈(Sol Air Basse Altitude)。

雙方根據了當時各自已經制定的P250導彈(西德)和防低空武器系統(法國)的設計方案一起研製"羅蘭特"。西德P250導彈的特點是隻用一臺發動機,使用氣動舵進行橫滾穩定,不過它採用的指令制導方式被繼承下來。而法國防低空武器系統的導彈與"羅蘭特"系統的導彈一樣,裝兩臺發動機並使用燃氣舵。發動機噴管位於導彈中部,是向外斜著的。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要是不用“霍克”,那就用這個?

這種新型低空防空武器系統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一射程要超過裝備常規武器飛機的攻擊距離:可以攻擊滯後發現的敵機;可以攔截掠地飛行的飛機;

一每枚導彈的命中概率高,以提高防空效率;

一反應時間短,以摧毀滯後發現的目標;

一彈藥充足,以保證在飽和攻擊情況下有相應的射擊速率,避免頻繁裝填;

一具備與裝甲車輛相應的機動性和防禦能力;

一作戰靈活,展開迅速;因此武器系統必須安裝在單一、獨立的運載車上

在雙邊第一階段,首先研製出晴天使用的"羅蘭特"I。1968/69年,通過軍隊和公司方面進行的捕獲試驗和公司方面進行的發射試驗,證明"羅蘭特"I的性能良好。1969春末,生產出第一枚"羅蘭特"樣彈。在工廠進行了試驗,以法國CT20靶機作為目標。共發射了五枚,其中四枚擊中了靶機。因靶機太貴,後改用訓練彈進行試驗,結果也是成功的。隨後進行小批量生產。1970年12月工廠又進行了一次發射試驗,這次試驗共發射了四枚導彈,CT20靶機是以接近、離開和橫穿幾種不同方法飛行的。最後一枚是裝有實戰彈頭的,也擊落了CT20靶機。德法兩國軍方1970年底開始組織檢驗性試驗。1972年正式開始組織生產。

在"羅蘭特I"開始研製後不久,"羅蘭特"II也開始了研製工作。西德方面希望武器系統能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作戰。"羅蘭特"II就是在晴天使用的"羅蘭特"I的基礎上研製的,只要增加跟蹤雷達等部件就能實現全天候作戰,其它部件仍舊是原來的。主要研製項目是全天候制導跟蹤雷達。由西德MBB公司和電子工業部門研製。1971年,雷達開始進行野外試驗。雷達採用了當時的最新技術,能在低空、超低空範圍內進行工作。"羅蘭特"II比"羅蘭特"I晚一年裝備。

羅蘭特系統概況

"羅蘭特"導彈主要有兩個型號,晴天型號為"羅蘭特"I,全天候型號為"羅蘭特"II。根據兩國共同提出的要求,首先設計的是"羅蘭特"I。以後西德又發展出全天候的"羅蘭特"II。下面主要通過介紹“羅蘭特”I系統及“羅蘭特”II關鍵子系統的方式來體現該系統的總體情況。

發射車

"羅蘭特"I西德版裝在spzAPC裝甲底盤上,法國版裝在AMX-13和AMX-30坦克底盤上。因此"羅蘭特"導彈系統有同坦克一樣的越野能力和機動性。車身上有一可旋轉炮塔。車身和炮塔都有防彈裝甲。炮塔正面是帶紅外測角儀的光學瞄準裝置,指令發射機(在鼓形蓋內);炮塔兩側各有一可變仰角的導彈發射架,導彈連同運輸發射管裝在發射架上;炮塔及發射架所需的液壓系統亦裝在炮塔中;塔上面裝有搜索雷達拋物面天線。炮塔下面是車身,在車身內裝有指令發射機、計算機、光學瞄準器及它的電子設備、伺服系統、通信設備、雷達電子設備、雷達顯示器、控制檯、兩個導彈箱、發動機和發電機等。車身和炮塔間的電源是通過滑環相連接,而車身和炮塔間雷達波的傳送是通過專門的波道系統連接的。佈局設計得很緊湊,炮塔車身中都沒有死角。車上操作人員三名:指揮員(也是雷達觀察員)、瞄準操作員(負責瞄準跟蹤和發射導彈)、駕駛員。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羅1長這樣

"羅蘭特"的監視雷達配備有一部恆速天線,其旋轉速度為每秒一週。雷達顯示屏上出現的回波可以產生一個音響信號,這樣,雷達操縱員就不必時刻死盯著雷達顯示屏。另外,還可以消除屏幕上的固定回波。飛機或直升機的探測距離因地形、高度和目標體積而異,平均距離大約為17公里。

雷達是由湯姆遜CSF公司和西門子公司合作研製的。為L波段脈衝多普勒雷達(頻段1GHz-2GHz),目標的徑向速度範圍在30至500米/秒之間,由天線、電子線路和環視顯示裝置等組成。顯示裝置能顯示運動目標,對較高的地面固定建築物的反射波有抑制作用,對空中直到接近地面的飛行物體,能顯示出其方位。態勢顯示是合成式的,屏幕上的目標圖象隨其性質(或敵或友)不同及其與發射區的相對位置而變化,那些不大可能進入發射區域的目標的回波則由接收處理機自動消除。在敵我識別時己方飛機顯示為亮點,而敵機則為一短線,並能確定目標是否進入射程之內。當受到多架敵機同時進犯時,顯示器上會自動編成序碼,指揮員可以根據序碼判斷敵機的危害嚴重性,然後選定打擊目標。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這位是羅2,跟蹤雷達天線就是那枚豎著的雞蛋

跟蹤雷達是一單脈衝雷達,裝有磁控管發射機和多普勒接收機電路以減少地物回波,使用"卡塞格倫"拋物線形天線並採用圓極化方式。天線的高低和方位轉動由陀螺穩定,這是因為跟蹤雷達需要具備很高的分辨能力,該系統只是在緊急情況下才能使用。這玩意使整個系統的總重增加了300公斤。跟蹤雷達可同時跟蹤目標和導彈,導彈相對於雷達波束的位置由導彈信標發出的連續波來確定

由SAGEM公司設計的光學瞄準具有一個與紅外測角儀組裝在一起的目鏡,通過操縱雙軸陀螺穩定鏡的推杆進行光學瞄準。該鏡把目標和導彈的影象傳送給射手的目鏡和紅外測角儀。原理是:使其測量軸始終與光學瞄準線保持平行,即可測出紅外瞄準線與光學瞄準線之間的方位角差和俯仰角差。這些數據可以用來處理將發給導彈的指令,目視控制發射塔的方位角和導彈發射架導軌,以及導彈制導天線的俯仰角。

制導指令是通過一超高頻發射機來輸送的,發射機具有很強的定向發射能力,從而可以專門對付那些有意無意的干擾。設置在導彈尾部的定向接收天線也進一步降低了來自前方的干擾效果。制導發射天線與光學瞄準具相聯,並始終對準導彈。

在車身內,發射架下面,有兩個導彈箱,每箱裝有4枚導彈(全車共有10枚導彈),一旦發射架上2枚導彈都發射了,運輸發射管隨即被拋掉,發射架就自動到達裝彈位置,導彈自動地裝上發射架。10秒鐘就能再次發射導彈,1分鐘可發射出4枚導彈。

導彈

導彈為圓柱形彈體,彈上裝有觸發引信、近炸引信和觸發引信,指令接收機和自動駕駛儀。導彈頭部有遙測發射機和電源,在其後是導彈戰鬥部、兩級火箭發動機、燃氣舵和紅外曳光管。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羅蘭特彈體,頭部的四個安定面已經展開

火箭發動機分為兩級:一為助推器,另一為巡航發動機。前者裝在導彈尾部,有兩個噴口,在不到兩秒鐘的時間內使導彈加速到500米/秒。巡航發動機安裝在助推器前,僅一個噴管,穿過助推器。該發動機可使導彈的即時飛行速度保持13秒鐘左右,在這段時間內導彈可飛行6,000多米。

彈體中部為4個十字形安置的三角形彈翼,在離開發射筒之後,彈翼展開。為了使導彈繞滾動軸轉動,彈翼的安裝對縱軸成一定傾角。它們能以小角度偏轉,每秒偏轉5次。在導彈頭部還有十字形安置的4片安定面,在飛行頭兩秒鐘內校正導彈助推器燃燒後產生的重心位置變化。

"羅蘭特"系統以指令制導導彈。指令用以控制燃氣舵在巡航發動機噴氣中的偏轉。裝在導彈後部的兩個曳光管可用於實時確定導彈位置。

戰鬥部裝藥為多效應空心炸藥,由引信起爆。戰鬥部爆炸後形成一個略向前傾的橫向殺傷區。戰鬥部的殺傷半徑超過6米,引信既可用無線電近炸引信,也可用觸發引信。為對付超低空飛機,近炸引信在工作時類似微型連續波雷達,可根據戰鬥部的殺傷距離調諧,在超過地面15米的高度時,地物雜波對它不起作用。

導彈的運輸發射管是隨同導彈在一起的。導彈裝在管中時,彈翼是摺疊著的,安定面也是收起的。

全長 2.4米

直徑 160毫米

翼展 0.5米(摺疊時0.26米)

發射重量 63公斤

發動機 二級固體發動機

總燃燒時間 13秒

飛行速度 559米/秒

射程 500-6,000米

運輸發射管

長度 2.6米

直徑 0.27米

重量包括導彈 75公斤

作戰使用

羅蘭特系統是運用成熟技術,為滿足參謀部要求而專門設計的,其一般特性如下:

作戰範.

一最大射程為6000米;

一最小攔截距離約500米;

一可攔截超過5500米節點距離跨越飛行的飛機(可封鎖100平方公里區域內低空飛機入侵):

一最小攔截高度小於20米

任何情況下,導彈的命中概率均很高,由於導彈本身的機動能力和在整個彈道上均以恆定超音速飛行,攻擊航向飛機的概率在90%以上,攻擊機動目標的概率也很高

導彈首次攔截目標的反應時間為6-8秒,第二次為2-6秒(要看所攔截的是否是同一類型飛機)

根據不同使用情況.羅蘭特系統發射車裝有2或4枚待發射導彈,彈倉內還備有8枚導彈,自動再裝填時間為10秒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在美國試驗的“羅蘭特”

羅蘭特系統從探測目標到攔截目標,所有火控元件均組合在一個底盤上,無論運載車處於運動或發射狀態,只要停下,雷達便可執行對空搜索任務,無需任何外部連接環節。運載車可以使用同掩護部隊相同的履帶裝甲車的底盤,'這樣,系統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保證人員安全,且利於培訓和維修

單車作戰

如前所述,除了駕駛員,"羅蘭特"系統只要兩個人操作:即發射臺指揮員兼雷達操縱手、瞄準操作手。作戰中,一旦指揮員選定了打擊目標,他就可通過操縱手柄向瞄準操作手發出目標方位和距離座標的指令。對"羅蘭特"I來說,瞄準手必須根據所指令的方位,用光學瞄準鏡確定目標及高度,這也就是瞄準手的主要任務。由於飛機在地平線上出現的點已經是被搜索雷達確定了,所以尋找的仰角範圍是很小的。目標找到以後,瞄準手用光學瞄準系統跟蹤,發射架通過伺服機構與瞄準線保持一致。在此多說一句,由於搜索雷達所獲得的目標參數由計算機進行解算並控制觀察鏡。所以瞄準手實際上只是進一步改善觀察,當目標在鏡內突然消失或者快速變化時對目標未來位置做出判斷,然後捕獲它。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羅蘭特"I的制導是採用目標重合原理的。當導彈發射後,光學系統繼續跟蹤目標(敵機),而紅外測向儀則通過接受導彈向後輻射的紅外閃光(彈上裝有紅外曳光管),測定導彈與光學瞄準線的角度差,測角儀和瞄準器的軸保持平行(實際上瞄準器和測角儀是一個整體結構),這樣導彈的角度差就可以通過瞄準器的軸線來測定。將測得的角差及瞄準線的角速度輸入指令計算機,算出所需要的指令信號,再將指令信號通過指令發射機發送到導彈,發射機的定向發射天線的方向是隨瞄準線的變化而變化的(通過隨動系統)。彈上指令接收機得到控制指令後,將指令變換成控制脈衝,操縱燃氣舵。制導時無需目標距離

在"晴天"條件下采用光學操作方式時,射手用手動方式進行高低角掃瞄,藉助瞄準具搜索和跟蹤目標,並根據發射臺指揮員的命令發射導彈。由可探測導彈紅外曳光管的測角儀確定導彈的位置。

在"全天候"條件下采用雷達操作方式時,雷達可自動搜索目標,目標一旦進入射程,發射臺指揮員即可發射導彈。跟蹤雷達還可接收導彈信標發出的信號。根據光學能見度或電磁干擾狀況,即使在發射出導彈以後也可隨時確定採用上述任意一種操作方式。該系統還配備了若干反干擾裝置,例如對付敵人干擾機的被動式自導引跟蹤系統。

協同作戰

"羅蘭特"系統可以在選定的陣地上作戰,也可在運動中作戰。在選定的陣地上作戰時,系統能較早地截獲防禦扇面內低空飛行的敵機,並利用導彈的全射程進行攔擊。在此範圍以外,羅蘭特導彈系統也能攔截從其它空域滑翔或俯衝進犯的敵機,但效果不如前者好。為了分配和協調火力,規定每輛導彈車有一個防禦扇面。優先考慮由它攔截該扇面內的飛行目標。相鄰的防禦扇面應在射程範圍內相互重疊。這樣,一是為了便於攔擊來自任意方向的超低空飛行的敵機;二是為了明確作戰權限,避免幾輛導彈車同時攔截一個目標。

導彈連(包括6輛羅蘭特導彈車)或導彈團(包括多個導彈連)在保護部隊或其它對象時,其防禦扇面由部隊或其它對象的中心點決定;當導彈連或導彈團獨立於部隊或其它保護對象作戰時,防禦扇面由當時的實際作戰區域的中心點決定。雷達操作員是指揮戰鬥的指揮員。在戰鬥中,瞄準手還可以捕捉並跟蹤其它目標。

羅蘭特導彈防空部隊有不同的作戰種類和作戰形式:在隨軍作戰中,羅蘭特導彈部隊一直與大部隊保持聯繫,保證大部隊得到經常性的對空防禦。固定陣地作戰是最有效的作戰方式,因為各火力單元可以在熟悉的地域中作戰,它們可以按預定的作戰計劃互相協調。羅蘭特導彈部隊在作戰時可以與被保護的部隊或其它對象保持聯繫,也可以獨立作戰。

使用情況及評價

部分服役情況

法國陸軍於1977年訂購了183套羅蘭特系統,最終交付了181套。其中83套為羅蘭特I系統,98套為羅蘭特II系統。

伊拉克在1980-1988年間接收了13套AMX-30底盤的羅蘭特II系統。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海灣戰爭中被美軍俘獲的伊拉克羅2

尼日利亞購買了16套羅蘭特II系統。

卡塔爾於1986年購入3套羅蘭特II系統。

西班牙特許製造了18套羅蘭特系統,I、II型各半。

戰果

在馬島戰爭中,阿根廷使用了羅蘭特導彈武器系統。阿根廷後來又向歐洲導彈公司訂購了一批羅蘭特武器系統。在阿軍登上馬島不久,阿軍即將一套羅蘭特系統用C130運輸機運到了斯坦利港。據歐洲導彈公司總經理援引阿軍消息,這部配置在斯坦利港的發射裝置共發射了8枚地空導彈,結果擊毀英軍鷂式及海鷂飛機4架,擊傷另一種飛機1架。在這8發導彈中,1枚導彈直接命中目標,4枚導彈由近炸引信引爆而擊中目標。另3枚導彈的情況是,一枚可能擊中了英機投下的一枚炸彈,另一枚由於地形障礙未能擊中目標,僅一枚導彈工作不正常。歐洲導彈公司總經理說,因該系統配置在山谷地形上孤軍作戰,所以來襲飛機便於隱蔽突襲,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取得上述戰果表明該系統的性能頗佳。這套發射裝置在英軍佔領斯坦利港前被阿軍自己摧毀。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馬島中的英軍“海鷂”

1982年7月21日,伊朗空軍的一架F-4E鬼怪式戰鬥機在戰區上空被伊拉克軍隊發射的一枚羅蘭特導彈擊落。當時這架飛機與另一架F-4戰鬥機和兩架F-5戰鬥機在巡邏。

寒光起處,鬼怪授首,海鷂沉沙——德法合作的

伊朗空軍F4“鬼怪”

評價

"羅蘭特"系統無疑是成功的低空防禦系統。無論是過往的戰績還是良好的銷售記錄都證明了這一點。和西方另一種著名的近程防空導彈"響尾蛇"相比,同為指令制導體系,"羅蘭特"的超低空性能更好一些,單車自主作戰能力更強一些。當然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系統的複雜程度也更高一些,這個從"羅蘭特"的開發週期要長於"響尾蛇"可以看出。

總體來看,"羅蘭特"針對的是比較強大的對手,為此在一部車上集成了搜索、跟蹤、射擊這三大防空系統的關鍵功能,即便單車被徹底摧毀,作戰單元(導彈連)的剩餘戰鬥車輛仍舊具備獨立作戰能力。而"響尾蛇"則存在著獨立的搜索單元(AU)這一弱點,如果AU在戰鬥中被摧毀,則整個作戰單元的戰鬥力會直線下降,因為火力單元(FU)不具備搜索能力,沒有掌握全局的能力。從這一點來看,"羅蘭特"比"響尾蛇"更適合高強度的空地對抗場景,從其早期銷售的用戶基本是北約國家特別是美國就可以看出端倪。但是在中低強度對抗中,"響尾蛇"性價比高的優勢可以更好地發揮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