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

海岛日记

Island Diary&Island Cafe

养马岛环岛路397号

日记在意每一个人到来的痕迹

读城记|海岛游


海岛日记

位于烟台养马岛后海边,

烟台是一座临海的丘陵地貌小城,

山丘起伏和缓,海岸线蜿蜒绵长。

四季分明,春、夏、秋三季蔬果盈盛。

冬天白雪皑皑,层云连绵。

在这样美好的城市,我们想设计这样一间民宿,

在意每一个人的到来,

在意自然而然的生活本态,

有五味杂陈的人生交响曲,

有温情而平淡的生活记录,

无论是阳光下,夜空里,蝉鸣时,浪涛中,

都可以安然自处,可以容纳身心。

读城记|海岛游


项目简介

海岛日记 Island Diary

第一次见海岛日记创始人小辉是在今年3月11号,他从事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工作多年,对彼此设计理念的认同促成了这次合作,在此之前他已经运营院里民宿品牌3年,并开有院里系列民宿3家(花院里、海院里、浔院里),见面之初他就说这次想做的跟以往不一样一些,这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三面环海一面靠山,这环境很烟台,希望也能做一家匹配得上如此美景的民宿,在他的构想中这应该是一个“日记空间”,日记是个人的,这个空间也应该具有关乎个人的属性,能够疗愈心灵和承载回忆。

我正好在不久前看过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整个故事线温情疗愈。因为项目位于养马岛,不如做个日记系列,这个就叫“海岛日记”。

读城记|海岛游


读城记|海岛游


设计理念

贯穿整个建筑空间的核心精神是让人与大海对话。

Carl Andre说作品的意义不应超过一棵树、一块石、一座山、一片海,对于人们的意义应当像自然物一样地存在,在自然情况下自然地消逝。

海岛日记的设计中建筑的形式尽可能简洁弱化,不干扰分散到人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导向大海,通过大小、高低、朝向不同的开窗,以及高度朝向不尽相同的开放平台,让人看见大海的不同姿态,看到日出的海,日落的海,开阔肆意的海,沉静内敛的海。

建筑改造


在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了三楼平台和静坐冥想的空间,整个民宿通过右侧的楼梯通道贯通,动静分离,一层的房间增加了室外的入户小花园,等到植被郁郁葱葱之后,便有了宁静平和的归家之感,施工完毕时正值酷夏不适宜植物的移栽,只能等到明年完善有些许遗憾,在场地的东侧加入了两面玻璃通透的咖啡馆,不阻碍视线,又能够隔离外界的嘈杂和人群,保证院子内部的隐私。

调整了整个三层的空间结构,每个房间增加楼梯把人引到建筑的顶部,让人与天空和大海能够坦诚相对。楼梯间顶部设计有玻璃天窗,给房间带来更好的采光和自然风光,拾阶而上,通往三层房间独享的冥想区域和开阔露台。

在屋顶也预留了公共的冥想空间,是对所有的住客开放的,在这个小空间中人可以独自面对辽阔的海面,回过头是蜿蜒曲折的上山小路,这是留给人们独自思考的空间,也是留给人们面对自我的地方,生活繁杂,我们总需要一些地方安顿身心。

室内构思


整个设计灵感来自是枝裕和的电影和纪录片,生活像是一个循环,一切美好悲伤尽在其中。而是枝裕和,总是能在匆匆时光中,抓住这样的或美好,或痛苦的瞬间,令时间被停驻,记忆被留存。

海岛日记想要用是枝裕和一样细腻的手法,给到来的人一段温情时光,在平凡中看到生活的味道,在生活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最终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发现自我,再次出发。

这个海边的白房子,希望到来的人能感受到包容与平静,在这里有一片海,只属于此时此地的你,这是我希望能呈现的大海和空间的样子。

2间给小朋友准备的房间,愿童心

读城记|海岛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