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01

两个多月前,四川广元派往武汉的医疗援助队伍出发,一位丈夫带着哭腔在送别现场大喊:“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包做了!”

这句话一度被网友称为“最美情话”。前几天,四川的援鄂医疗队从湖北撤离,“老公承诺包一年家务”的赵英明也在其中。

网友表示:全国人民可以开始监督家务打卡了……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网友的反应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假如把这对夫妻的性别互换一下:回来的援鄂英雄是男性,承诺包一年家务的是女性,网友还会觉得那句话是最美情话,还会开启云监督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

因为在中国式婚姻里,妻子做家务并不稀奇,多的是“甩手”丈夫

我有一个在教育机构工作的朋友,一个月前她和丈夫都复工了,因为疫情,她把孩子留在老家让婆婆照顾,自己和丈夫先行回到工作的城市。

没有孩子的二人世界,按理说应该过得更甜蜜舒心。没想到朋友却在复工一个月后离婚了。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朋友解释,最近因为疫情关系,她们机构的业绩受到了影响,所以每天都要做很多表格,汇总情况,多了很多繁琐的工作。

而她的丈夫工作照旧,有时还更清闲一些,但他却不愿承担一点家务,每天下班不是葛优躺,就是翘着二郎腿打游戏。朋友常常加班到深夜,还要挤时间把水槽里堆着的脏碗洗掉,把斑驳的地板拖干净……之前和婆婆一起住,婆婆帮了很多忙,生活不受什么影响,对于丈夫的懒,朋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忍一忍把日子过下去了。

但现在她不想忍了:“明明自己也能过很好,为什么要在家养个大爷?”她说,有一次丈夫在玩游戏,她在拖地,拖到丈夫那时,她说你抬下脚,他没抬,她就拍他胳膊提醒他。

没想到他正玩到关键的一刻,她一拍,游戏输了。他立马就怒了,冲朋友大吼:“干嘛啊你!碰我干嘛!我输了你知不知道?”这一吼,把她藏在心底几年的委屈,一下子全吼了出来。

朋友彻底灰了心,平静地拖完地板后,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离了吧!

经得起分离,却经不起一个屋檐下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朝朝暮暮,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家务看似事小,却足以让女人耗尽热情,决定不再忍耐。

中国有太多“甩手式”婚姻,都是在长年累月的家务矛盾中破裂的。而提出离婚的,多是妻子。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02

去年,袁弘张歆艺在一档热播综艺《做家务的男人》中,圈了很多粉。节目录制的时候,张歆艺正处于产后恢复期,袁弘一大早就起床准备早餐。早餐做好,就喊媳妇来吃饭,他抱孩子喂奶。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张歆艺这边吃完饭,袁弘又包揽了餐后的清洁工作。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家务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有条不紊。看到这里,几乎所有女人都开始羡慕张歆艺,觉得她离婚后没有嫁错人,袁弘把她宠成了公主。表面上看,袁弘是因为能分担家务而成为广大女性口中的优质丈夫。

但实际上,真正给袁弘加分的,是他的高共情力。什么是共情力?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共情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情感的一种能力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做家务,就是共情力落实到日常细节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做家务的男人》里,还有一个片段:张歆艺生完孩子后,有些焦虑,于是问袁弘:“要是我失业了怎么办?”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面对妻子的担忧,袁弘没有用“我养你”这样的回答敷衍妻子,而是认真对她说:“你怎么失业了,你在喂奶,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这个回答,被很多人赞情商高。其实,婚姻中的高情商,很多时候便来源于伴侣的高共情力。很多女人生完孩子后都有过这种不安全感,有些甚至发展成产后抑郁。

不懂得共情的丈夫,会觉得妻子玻璃心,不但不安慰,可能还会不屑地说:“不就是生了个孩子嘛,真矫情!”但袁弘却能接住妻子的情绪,让妻子感受到对自己的理解和满满的安全感。有共情力的男人是一只优质股,谁持股谁赚翻。

共情力,是维持关系平衡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而好好说话,是最基本的共情力

03

自媒体账号Tina心理的作者曾在一个妈妈群中拋了一个问题:“生活中,伴侣哪句话最让你炸毛?”“

你不就是……嘛?有啥大不了的?”高票当选。“不就是带个孩子吗?谁不带孩子?”“不就是工作忙点吗?谁还不工作?”“不就是被领导说了吗?谁还在职场不碰壁?”“不就是做点家务吗?谁还没个家庭?”

每一句话,听起来好像都无可反驳,却每一句听起来都让人极度不舒服。这是因为,不能共情的伴侣,没有重视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提到:一个家庭中,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人的感受。她确实就是带个孩子、确实工作忙、确实被领导批评了,这是事实,可她就是会累、会郁闷,这是她的感受。为何家会伤人?就是因为,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丈夫太在乎所谓的规则,而忽视了家人的感受。

接纳伴侣的感受,和TA的情绪产生共鸣,会让对方产生被理解的幸福感。有人总结过婚姻幸福的秘诀:“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接纳;因为接纳,所以幸福。”大多婚姻的破裂,便是源于“不了解,不理解,不接纳。”

前段时间,《小康》杂志社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一个“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2020婚姻家庭幸福感调查”。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结果显示,“沟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以85.6%的比例成为对婚姻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共情力。因为共情,所以能够理解;因为共情,所以愿意沟通。

理解和沟通,是知音式的共情力

去年9月,有一对夫妻上了热搜。妻子怀孕时身材走样,丈夫为了减轻她的心理压力,决定陪她一起胖。“没事,我陪你一起胖,等你生完孩子再一起减肥。”生完孩子,妻子胖了40斤,丈夫胖了60斤。之后,丈夫履行承诺,又陪着她一起减肥瘦身。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其实不管是增肥还是减肥,丈夫之所以这样做,都是因为他感受到妻子的情绪,理解了妻子的不安。所以,他愿意用这样的陪伴表达对妻子的爱,给妻子打气。

好的伴侣,就是这样的心意相通

04

《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追求和吸引别人来做我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

共情,满足了我们最本能的需求——爱与被爱,有了共情,我们便能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感到幸福。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修炼共情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体系,比如我们评价事物的标准、我们的三观、我们的成长经历等。

人与人之间所处的位置、角色、知识背景、认知技能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环境,产生的想法,也会大不相同。如果一味地站在自己的坐标体系去评价对方,一定会招致矛盾。这时候,可以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体验一下伴侣的经历。比如,疫情之下,以前从未买过菜的丈夫,开始走进超市;以前从未做过家务的男人,开始拿起了扫把……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亲自体验了这些曾经在他们眼里的“鸡毛蒜皮”后,丈夫们才知道,原来买菜做饭这么麻烦,原来洗衣拖地这么累,原来带孩子这么辛苦。

电影《夫妻之间》讲述了一个故事,男主安德烈是位医生,他醉心于研究,妻子索菲亚嘲讽他“都45了还没活明白,到底是要当医生还是疯狂科学家”。女主索菲亚是位主持人,她努力多年终于有出镜的机会,可丈夫却提议搬家,全然不顾她是否会失去自己喜爱的工作。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让两人都想结束婚姻。一次意外,两人互换了意识。

“疫情复工1个月,我离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他们被迫用对方的身体生活,安德烈渐渐明白了妻子的不易,妻子也渐渐理解了安德烈对医学研究的热忱和追求。当他们在对方的立场上站过之后,又重新接纳了对方。

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婚姻里,多一点共情,就少一点争吵。有意识地换位思考,带着耐心和善意去理解和倾听,才能保留彼此最真的爱,最善的心。爱情难得,婚姻不易,别让不解和淡漠毁了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