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秦始皇后裔的日本戰國大名,憑藉中國爛大街兵法一統九州

在日本戰國時代,有一支大名勢力自稱秦始皇的後代秦氏子孫——惟宗氏後代,這就是島津氏。島津氏在鎌倉時期就開始活躍起來,最後家族的分裂導致了一部分的島津家衰落,但有一支島津家族勢力在戰國時代的九州島南部逐漸崛起。

經過了島津貴久一統薩摩、收降大隅、日向的前期鋪墊,後任家督島津義久也是一個極其厲害的人物,他不墨守成規,一方面重視海外貿易以及領內生產;一方面比其他人更注重新型外來武器——火槍的運用;同時不斷向手下灌輸武士思想,尚武之風盛行。這樣一來,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勢力。

自稱秦始皇后裔的日本戰國大名,憑藉中國爛大街兵法一統九州

島津家最擅長用的戰術,是日本津津樂道,提起來就崇拜不已的"神級戰術"——釣野伏,聽起來似乎還是非常高大上的。不過實際在中國兵法裡面這算是一個小兒科,是任何一個初級軍官的基本課程。其實釣野伏也不過就是"誘敵深入,伏兵四起,合而圍之,聚而殲之"這麼一套淺顯的理論。

按道理說,這樣一套淺顯的戰術,也會有人中計嗎?真的會,中國式的兵法都太高級,所有中國統帥都懂這玩意,而且歷史給的經驗和教訓太多了,致使他們小心謹慎,被這招擊敗的只有早期的一些愣頭青以及後期的暴躁狂。但是島津家這套釣野伏戰術,卻是自從島津日新齋那個時代開始一直反覆使用,而且每一次大戰都用,而且屢試不爽,經常以寡敵眾,戰果極豐,令人不可思議。

自稱秦始皇后裔的日本戰國大名,憑藉中國爛大街兵法一統九州

雖說套戰術說起來是挺簡單的,不過實際運用起來,卻非常困難。因為從一開始的誘敵層面就是一個大藝術,誘敵的部隊不能太多,太多別人不會跟來——人多還跑肯定有詐;太少了又頂不住,還沒撐到伏擊圈要麼被對方追沒了,要麼士氣就潰散了,賠了夫人又折兵做了虧本買賣。所以作為誘敵部隊必須是精銳、勇猛、戰意高昂、演技精湛的少量部隊,而且必須做好陣亡的準備,這是對士兵的嚴格考驗。同時伏兵出現時機也要把握好,各單位協同一定需要一致,要是哪個單位的統領突然有自己的想法,快了或者慢了一排——戰局可能就和預想中不一樣了,這是對統帥指揮能力的考驗。所以也只有兄弟齊心、家臣團結、士兵兇悍的島津家才能如臂指使使用這招的原因——別人複製不了。

自稱秦始皇后裔的日本戰國大名,憑藉中國爛大街兵法一統九州

島津義弘對這個戰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在與北邊宿敵大友家決戰的時候,利用伏兵和火槍隊的圍殲,擊敗了大友家,即使大友家有著名的猛將戸次鑑連、高橋紹雲,也難逃失敗命運。龍造寺家也很快步了後塵,讓島津家一統九州。只不過他們步伐太晚,繼織田家之後東邊那隻龐大的猴子已經如疾風怒濤之勢奪取了天下。面對絕對實力,島津家再來一萬個釣野伏都沒用,只好俯首稱臣,終結了關於島津家的野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