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全球药物靶点动态

靶点药讯04 | 纵览全球药物靶点动态

1

意大利启动GM-CSF抗体同情治疗新冠肺炎快速恶化患者

4月6日,英国生物技术公司Izana Bioscience宣布启动Namilumab同情治疗意大利新冠肺炎快速恶化患者的研究。该研究将在重灾区贝加莫和米兰进行。Namilumab为一种靶向GM-CSF的抗体,目前处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IIb临床研究阶段。目前意大利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近13万例,居全球第三位。

2

IL-5单抗首个鼻息肉III期研究成功

4月3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Nucala (mepolizumab)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关键III期SYNAPSE研究获得积极结果。这是靶向IL-5的生物制剂首次获得针对CRSwNP的成功III期结果,也为Nucala扩展治疗与嗜酸性粒细胞直接相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疗效证据。CRSwNP 是发生在鼻窦和鼻腔内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上鼻腔软组织异常生长出现鼻息肉。mepolizumab在2015年首次获得批准,用于治疗严重嗜酸细胞性哮喘,属于first in class新药,之后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3

全球将迎来首款靶向TROP-2的ADC药物

4月6日,Immunomedics公司宣布,其开发的靶向TROP-2的在研抗体偶联药物sacituzumab govitecan在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疗效,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DMC)已建议提前结束这项试验。TROP-2全称为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由于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已成为研究人员开发抗体偶联药物的新靶点。美国FDA预计将于今年6月对该药的上市申请做出回复。如果获批,sacituzumab govitecan将成为首款获得FDA批准上市的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

4

靶向CD47,天境生物肿瘤免疫在研新药中国开发取得新进展

天境生物于4月2日宣布,其在研新药TJC4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r AM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中国大陆1/2a期临床研究成功完成首位患者给药。TJC4是天境生物自主研发的、具有高度差异化优势的抗CD47单克隆抗体,天境生物正在中美两地对其进行同步开发。CD47是当前肿瘤免疫疗法研究领域的一个明星靶点,不久前吉利德以约49亿美元收购Forty Seven公司,正式致力于这一靶点药物的开发。

5

Immunovant 公布抗FcRn抗体甲状腺眼病临床2a期概念验证研究积极结果

Immunovant近日公布了其全人源抗FcRn抗体IMVT-1401针对甲状腺眼病(也称为Graves’眼病)患者临床2a期概念验证研究的积极结果。该项正在进行的临床2a期研究(ASCEND GO-1)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临床试验。研究入组了7例成年中重度活动性甲状腺眼病患者,给药方案为每周一次皮下注射IMVT-1401 680mg, 共2次,然后每周一次 IMVT-1401 340mg,共4次。此项试验中的所有患者均已完成该药物治疗,并已进入试验的随访阶段。从基线到治疗结束,总IgG水平平均降低了65%。治疗结束时,4例患者(57%)的临床活动评分(CAS)改善了≥2分;6例受试者基线期时存在复视,其中有4例(67%)治疗后表现出复视改善;3例患者(43%)的突眼达到临床改善应答。观察到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征与先前在99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临床1期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中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无头痛报道。


靶点药讯04 | 纵览全球药物靶点动态

1

PD-1新药Balstilimab单药治疗宫颈癌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

日前,致力于免疫肿瘤学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公司Agenus宣布,FDA授予其PD-1抑制剂balstilimab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据悉,此次被授予该资格是基于全面的临床数据支持,这些数据证明了Balstilimab具有解决重大医疗需求的潜力。预计,Agenus将于今年将提交两个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BLA),以加速balstilimab与CTLA-4单抗zalifrelimab联合疗法以及balstilimab单药治疗转移性宫颈癌的批准。此前,FDA已为balstilimab联合zalifrelimab治疗复发或难治的转移性宫颈癌授予了快速通道资格。

2

安进PSMA/CD3双抗AMG160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

4月7日,安进PSMA/CD3双抗AMG160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PSMA/CD3是应用HLE BiTE(half-lfie extended,延长半衰期)技术平台构建的双抗,用于治疗前列腺癌。BiTE是安进建立的CD3-based募集T细胞双抗技术,该技术下首个CD3/CD19双抗Blincyto于2018年获得FDA批准。BiTE由scFv串联而成,由于没有Fc,最大的问题是半衰期很短。Blincyto需要每天静脉持续输注。安进在BiTE基础上开发了新一代双抗技术平台HLE BiTE。架构上在BiTE的串联scFv融合Fc,且Fc采取首尾相连的单链结构。因而,HLE BiTE是一条单链串联的2个scFv和1个Fc。

3

神经母细胞瘤新药!Y-mAbs公司naxitamab美国申请上市

近日,Y-mAbs公司宣布,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滚动审评程序(Rolling Review)提交naxitamab治疗复发/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工作已于3月31日完成。naxitamab是一种靶向GD2抗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GD2抗原表达在神经外胚层生成的肿瘤表面,包括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和骨肉瘤等肿瘤。naxitamab通过与肿瘤表面的GD2抗原结合,能够触发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并激活免疫系统中的补体系统,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的效果。

4

AVEO靶向抗癌药tivozanib在美国申请上市

近日,AVEO Oncology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靶向抗癌药Fotivda(tivozanib)的新药申请(NDA),这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肾细胞癌(RCC)。tivozanib是一种口服、每日一次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由日本药企协和麒麟(Kyowa Kirin)发现,该药已获欧盟、挪威、新西兰、冰岛批准用于晚期RCC成人患者。tivozanib是一种强效、选择性、长效抑制剂,可抑制所有3种VEFG受体,同时具有最小化的脱靶毒性,潜在地带来改善的疗效和最小化的剂量调整。

5

诺华1.5亿美元收获的在研新药在华获批临床

4月7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网站信息显示,诺华(Novartis)在研药物TQJ230在中国获批一项临床研究,适应症为降低心血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TQJ230是诺华公司于2019年2月耗资1.5亿美元从Akcea Therapeutics公司获得的一款反义寡核苷酸(ASO)疗法,是诺华心血管研发管线中的重要产品之一。TQJ230是一种使用Ionis公司的专有技术开发的ASO药物。它通过与表达Lp(a)的mRNA相结合,降低mRNA的水平,从而减少Lp(a)蛋白的表达水平。Lp(a)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蛋白。过高水平的Lp(a)会在血管中沉积,逐渐造成血管狭窄,并且限制对心脏、大脑、肾脏和下肢的血液供应。Lp(a)水平升高是一个独立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据估计20%-3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Lp(a)水平过高。


靶点药讯04 | 纵览全球药物靶点动态

1

抗SARS-CoV-2以及其他人冠状病毒的中和性抗体研究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姜世勃、纽约血液中心杜兰英和Christopher Hillyer三位研究者在Cell出版社的Trends in Immun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Review,对抗SARS-CoV-2和其他人冠状病毒的中和性抗体(nAbs)进行了全面总结。基于SARS-CoV和MERS-CoV的nAbs的研究,靶向S蛋白RBD区域的抗体在中和方面具有更好的效力,暗示SARS-CoV-2的RBD区域应当作为研究重点,除了RBD区域,与S蛋白的其他区域的特异性抗体的鸡尾酒组合可能提高效力和具有应对突变株的能力。康复者血清被用以治疗COVID-19,但要谨慎靶向非RBD区的非中和抗体带来的抗体依赖增强(ADE)现象。总的来说,SARS-CoV和MERS-CoV的nAbs研究为SARS-CoV-2的特异性抗体设计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靶点药讯04 | 纵览全球药物靶点动态

2

IL-6可准确预测COVID-19患者呼吸衰竭,与重型患者临床表现显著相关

4月4日,来自德国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最新揭示,IL-6的水平可预测有症状的住院COVID-19患者的呼吸衰竭。通过对69例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与非重型患者相比,重型患者基线IL-6水平显著增加,且这种增加与住院期间的最高体温及CT结果密切相关。此外,基线IL-6水平也与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和D-二聚体基线水平增加显著相关。IL-6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接受评估的30例重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在治疗后IL-6水平显著降低,CT表现改善。文章还指出,由于已经发现IL-6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靶向IL-6可能会改善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症状。更好地理解IL-6在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型患者)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可能有助于控制该疾病。

3

《科学》子刊:发现PD-L1抗体能恢复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的能力

近日,苏黎世罗氏创新中心的Maud Mayoux和Wei Xu等发现,肿瘤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能是PD-L1抗体治疗的关键之一。PD-L1抗体与DC表面的PD-L1结合,让原本与PD-L1结合的共刺激分子B7.1暴露了出来,使得DC能更好地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临床数据也显示,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的治疗效果跟肿瘤中的DC丰度高度相关。肿瘤中DC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后,死亡风险比肿瘤DC丰度低的患者低了46%,中位总生存期延长了8个月。尤其是在PD-L1表达超过5%的患者中,肿瘤里高丰度的DC与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后死亡风险降低75%相关。这一研究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靶点药讯04 | 纵览全球药物靶点动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