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路上的感悟 (随笔一)

皱纹爬满额头,青丝里夹着白发,不再是青葱的面孔。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丛横职场十几载,曾未离开营销行当。按时间算,称为老手也不为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于此,青年到中年的时间。

十几年仿佛弹指一挥间,还没来得及品味,就过去了,留下些许气味飘在空中。著书,功力不够,立传还早,况且那是名人的专利。即使写了,如黑土所说:“村东头厕所里又缺手纸了。”

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总要留下点什么,不然说不过去。索然写些不痛不痒的心得,就算对自己前半生营销生涯做个小小的总结。

这样的文章,写的人很多,我也不可能蹦出花来。写起来简单,其实压力很大,害怕陈词滥调,落入老生常谈之列。

年前一次营销会议,面对一群年轻的面孔,渴望的眼神,扭捏的神态,想起曾经的自己。于是,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听、说、读、写、勤、思、悟。”

写下这七个字的时刻,大脑飞速运转,回想过去在营销生涯中点点滴滴,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有的人受伤退赛,有的人没有跑到终点,有的人参加的是迷你跑、或半程赛,能够跑到终点的是幸运的。跑到终点是取得入门的资格,加上时间的限制,第一名只有一个。社会就是这样现实,我们必须认清现实。

前几年比较流行的话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营销路上的感悟   (随笔一)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

认清自己,比如何做好事情更重要。

二零一六年六月下旬飞重庆,见了江小白老板陶石泉先生。谈话中说到了江小白未来的发展前景,我还大言不惭地说:“等江小白这阵风刮过,下一步是不是演变成江大白与江老白了。”

熟悉陶石泉先生、或对江小白了解的人,知道老陶从来没有把江小白当作酒来卖。还有的人说:“江小白酒不好喝,质量次。”压根你不是他的目标消费者,他也无需照顾你的感受。

表达瓶,加雪碧红茶兑的喝,一个带着眼镜围着围巾的男生:“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说出多少年轻人的心声。

通过江小白的事情可以看出,人与人不在频道上,很难沟通,别说顺畅了。还有一个必须要说,江小白用人,超过一九八五年的不用,是几年前的要求了,相信现在一定又改了。

江小白成功了,很多企业去模仿。我们会不会成为模仿的人,有没有清楚地知道第一名只有一个。

成功是必然还是偶然,似乎是个哲学问题。即使给你同样的条件,换个时间节点,也未必玉成此事。


营销路上的感悟   (随笔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前进的路上,有智者相伴,弯路会少一点。

十几年营销工作下来,最能表达我对工作的看法,就是十年前的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很有名,是前惠普副总裁孙振耀先生写的《我的退休感言》。信的内容是从关于工作与生活、根源、什么是好工作、普通人、跳槽与积累、等待、入对行,跟对人、选择、关于选择职业等十个方面阐述他的一些看法与智慧。

从我知道它以来,不知读了多少遍,也不知在多少个场合说过,又推荐给了多少人。我相信只要你认真去读,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同时对职业会改变一些看法。其中,比较好的,摘录几句如下:

一、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二、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不得到。

三、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是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当然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通读全篇。

失败的经历比成功的经验更有意义。

吴晓波老师在《大败局》把巨人集团作为代表案例位列其中,让我知道史玉柱。后来,脑白金成功,他重出江湖,并且成为企业家教父级别的人物,享誉大江南北。


营销路上的感悟   (随笔一)

大道至简,水无常形


由他口述《我的营销心得》毫不保留地回顾了创业以来的亲身经历和各阶段的思考。前后我也是翻了很多遍,印象最深的是两点,他说创业者必须具备两点素质:“一是个人的悟性,二是勤奋能吃苦。”道理同样适用于营销人。

出差在外,月黑风高之夜,来到陌生的城市,没有一个熟人,赶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没有吃饭,连住的地方在哪里都不知道,领导还下了死命令,压力与落寞并存,营销人的常态。

客户的一个眼神与动作是表达什么意思,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如果领悟不透,工作就没法做好。

史玉柱说:“就是这两个,少一个我觉得都不行。这两个加起来我觉得他就成功了一半。”一手抓悟性,另一手抓勤奋吃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结语

不知不觉中,工作已经十几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曾经东家和君集团的三度修炼:“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态度、气度和厚度,就是三度修炼。修炼好了,就是合格的营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