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車企造車並不是什麼奇怪事情,有時候為了生意做大,車企們還會在其它行業上“不務正業”,像是什麼大眾賣香腸、奔馳賣遊艇開餐廳,日產賣辦公座椅……這些都可以理解,賣東西掙錢嘛,多賺一點是一點!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但有點不太好理解的是,這兩年汽車企業們開始抬頭往天上看,造火箭!特別是這兩年的自主品牌,像是上頭有命令似的,扎堆一起造。


都來一發!但都不是自己造的


說起造火箭,去年這枚“長安歐尚汽車號”火箭算是最重磅了,這是中國首枚民營軌道級運載火箭。在去年7月25日發射的同時,長安歐尚也將自家X7車型與火箭一起搭載“上天”,進行了一項太空實驗。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但當然,長安歐尚其實只是冠名,火箭並不是自己造的。但作為汽車行業首枚民營火箭,長安歐尚也是包攬了當時汽車圈的所有熱點,且順勢將2020款科賽上市,算是給自己打了一次廣告。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無獨有偶,在推出“長安歐尚汽車號”的當月,長城旗下高端SUV品牌WEY也與中國航天大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以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難道WEY也要造火箭了?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不要誤會,WEY同樣也是打了次廣告,在去年6月初,這枚名為“CZ-11 WEY號”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海上升空,同樣可以發現火箭身上,也有“中國豪華SUV”的廣告字樣,但這次跟長安歐尚不同,這是國家級火箭首次與企業品牌合作,分量感更重。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而“造火箭”的熱點最近又落到了吉利這邊來,吉利副總裁楊學良在微博上發佈一則招聘信息,準備招聘火箭總師。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隨後便有許多網友問道:吉利也要造火箭?而楊學良回應火箭其實是買的,衛星則是吉利自己做,招火箭總師只是為了衛星和火箭的融合工作,並不是自己造火箭。果然這顆衛星才是吉利的重點。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吉利3月就在臺州正式啟動衛星項目,旗下的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時空道宇)也自主完成兩顆低軌衛星的鑑定試驗和測試,今年年內將會完成運載發射。


除了長安歐尚、長城、吉利之外,紅旗也有同樣的操作,今年一次火箭發射任務中,紅旗刷了一波火箭廣告。這次是全球首顆亞米級別超大幅寬遙感衛星,火箭上聯名紅旗的豪華車型H9,該火箭也命名為紅旗1號——H9。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說白了,造火箭是被誤導的噱頭,這是部分車企們的一場營銷活動。而我在想,都有這麼多先例了,接下來比亞迪、奇瑞、廣汽、上汽……是不是也準備整一個?


不止國內,國外也有。


特斯拉早在2017年發射了枚運載火箭,埃隆·馬斯克在Ins發佈一組照片,他將自家的電動跑車ROADSTER放在運載火箭的整流罩當中,準備一同送入太空中,次年發射成功。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按照他的設想,未來這臺特斯拉ROADSTER將有可能被外星人發現,車內還有一名叫“Starman”的假宇航員,以及車內循環播放英國搖滾歌手大衛·鮑伊的歌曲《太空怪人》,整臺車將作為人類的“名片”。而這一波操作之後,特斯拉果然股票暴漲大賣!


難道都為了打廣告?


車企造火箭,一個在地上跑,一個在天上飛,這原本就是一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況且現在都不是自己造的,大部分人更加認為,車企與火箭“結緣”,就是為了打廣告。


的確,“造火箭”本身就是一個營銷噱頭,比如長安歐尚在去年愚人節那天就放出消息稱:長安歐尚要發射火箭,網友基本不太相信,過了兩天之後,長安歐尚真真實實發射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這下子網友炸了,所有熱點都被長安歐尚包攬,這對換標不久、從長安商用轉型到乘用市場的長安歐尚很關鍵,畢竟品牌需要得到“新認識”。


在此之前,長安歐尚圍繞火箭的的營銷活動更是多種多樣,像是“5億火箭補貼”等,在我們看來,雖然是成本花上不少,但營銷效果達到了,那這枚火箭的錢的確不白花。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其實它們不止打廣告!


長安歐尚就表示,自主品牌在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技術與國際大廠明顯存在差距,目前國內90%的自動變速器都是進口,93%的無級變速器鏈條也是進口,94%制動裝置還是進口……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它們發現航天科技許多技術還可以應用到汽車領域,一旦掌握,除了技術上不用受制於人之外,甚至還可以領先國際水平。


WEY在冠名火箭之餘,還與中國航天聯手打造了“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它將在質量體系與試驗、自動駕駛技術、新材料應用以及氫能源四個領域開展合作研發,同樣也會利用到許多航空技術資源。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而吉利這次就認真了,火箭雖不是自己造,但衛星是自己的,技術探索都落在這顆衛星上。它揹負的任務很多,像吉利目前科技轉型、未來出行、出行生態建設、大數據計算以及AI智能,都免不了這顆衛星的輔助。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而埃隆·馬斯克(SpaceX創始人)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星鏈”計劃,目的是建立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星座。同時準備在2024年將4425顆衛星送達軌道平面,除了帶來高速的互聯網服務之外,特斯拉未來更高階的自動駕駛也能儘快落成,這一切都是依靠衛星帶來的技術革新。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其實都很好理解,你看國家級衛星火箭發射,哪一次不是為未來新技術做鋪墊?而且每次發射完成,沒過多久,許多行業便有新的變革,比如GPS導航、數字電視等等,所以汽車行業發射火箭,道理是一樣的。


對於我們來說,有啥好處?


我認為目前最貼近的消費者的,應該當屬GPS導航以及自動駕駛。


無論是長安歐尚、紅旗、還是吉利,它們發射、或者準備發射的火箭都是屬於民營火箭,在太空中運行的高度要遠低於國家級火箭的高度,這會帶來什麼?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這意味著在衛星定位上更為準確,低軌道運行可以更詳細捕捉到地面信息,也就是消費者可以享受更為精準的導航定位和導航信息。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而自動駕駛,WEY的“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已經表明,火箭控制系統已經進入到“智慧火箭”的階段。


它已經可以涵蓋感知和理解、規劃和決策、學習和適應、運動與控制、溝通與協作等等功能。這套系統正好是後面高級別自動駕駛所需要的。而吉利今年的L3級自動駕駛也準備測試,有這枚衛星的高度運算能力,也意味著消費者將享受的自動駕駛,智能化相當高。

汽車企業不務正業發射火箭放衛星,為的啥?


最後


所以說,造火箭已經不是簡單在廣告層展示品牌,我們能享受到汽車的新技術,其實許多都來自航天,譬如航空座艙、輕量化技術、線控轉向、抬頭顯示、空氣動力學等。這都還是小部分,想要更多,那目前應該也就從“造火箭”這裡突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