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祕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文/林公翔

李輝是一位保持了本色的實力派畫家。所謂本色是指他的藝術和他的內心生活的變化之間有著對應的關係,他的作品在不同時期的轉化和同一時期的不同嘗試,始終以忠實於自己心靈的方式推進,不斷地超越自己,突破自己,隨著自己思想的變化和文化情景的變化,不斷地在尋找最佳表達,使一種藝術語言在新的歷史情景中拓展新的表現空間和新的可能性。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不久前,李輝寄給我一本他的作品集《荷塘聽雨。李輝荷花畫集》,讓我有機會了解李輝和他的作品,瞭解李輝的創作狀態和他的創作心境。荷塘聽雨,是一種詩意的境界。“炎夏雨後月,春歸花寂寞;滿塘素紅碧,風起玉珠落”是一種境界,“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也是一種境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一種境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也是一種境界;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是一種境界,“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也是一種境界;“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是一種境界,“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裡歸”也是一種境界。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首先,李輝的作品具有超越平凡的精神性。以李輝最為擅長的荷花題材的作品為例,他的作品沒有對自然的刻板的描摹,也沒有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生搬硬套,而是通過自己酣暢淋漓的筆墨,表達對現實的思考。在李輝的作品中,蘊涵著當代知識分子最為珍貴的人文主義傳統。顯然,李輝的作品從寫生而來,但又超越寫生。像《秋塘晨曲》《荷塘吟雨》等作品,以筆立骨,以墨為主,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在從容自然中表現出行雲流水般的節奏和韻律。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何謂精神性?所謂精神性它的內涵,不是老生常談的“五千年”,也不是依仗時間長度的“古老”,而是一種思想和美學上經得住全方位考察的“深刻”。以往的藝術家多數是為社會提供加強聯繫、提高道德的權力話語;而中國當代藝術家則通過對社會權力話語的分析、解構,努力開放個人的自由空間。他們對當代生活的批判性質問,不僅意味著一種人文主義的知識積累和道德確認,而且也是通過創造性的想象和東方式的智慧,將藝術的批判轉化為一種生存態度和一種文化氣質。顯然,李輝正是當代中國堅守精神生活與人文價值的群體藝術家中的一員。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中國花鳥畫是世界繪畫藝術之林中具有強烈個性特色和獨特審美視角的值得深究、探索和挖掘的繪畫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花鳥畫的歷史,不乏師造化的寫生高手,他們精湛的寫實能力和形完意真的形神兼備都能看出先賢們對現實的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都已經達到了極其高超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寫生方法的獨到和多樣,狀物、傳神、達意、抒情等都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層面。近現代有成就有創造性的花鳥畫家,都十分重視寫生,這是一個無與爭辯的事實。文人畫本應是對現實物象的本質表現,它同時負載著中國文化的內涵和畫家的學識、修養等,是源於造化和心源的。藝術家只有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生活、自然、社會的現實,學習傳統中的創造精神,憑藉自己的膽識,轉向對現代生活進行開拓,提煉出充滿時代精神和個性化的視覺語言形象,從而與傳統花鳥畫在形態上拉開距離,使源於古人、取法古人的花鳥畫異於古人、超越古人,更具現代性,才能給花鳥畫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其次,李輝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標新立異的個人性。李輝的作品在水墨技巧的發揮上可以說是匠心獨運,他筆下的荷花既簡約又繁雜,既概括又蘊蓄,像《秋雨》《沐雨》《雨雲》《雨意》《荷塘映像》等,大巧若拙,拙中藏巧,他以墨賦形,試圖以墨的寫意來打破寫實對形的鉗制,給墨以大膽的表達,讓人產生空靈開闊,意境悠遠的感覺。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當代花鳥畫創作由於受傳統程式的約束,使得畫家把學習傳統技法和傳統樣式誤認為就是學習傳統。程式對於創造來說是致命的,它鼓勵模仿,而不是獨創。正因為如此,花鳥畫發展至今面臨著一種困境,即作品缺乏藝術活力與時代生命力,在藝術語言的探索上缺乏新意,畫面的視覺組織刻板且流於雷同,或藉助於古人作品的局部加以改頭換面,或對今人的作品進行東拼西湊,陳陳相因。可喜的是,李輝在不斷深刻理解中國畫精神原理和創作機制的前提下,在不斷深入研究傳統、學習傳統、瞭解傳統的基礎上,在不悖中國畫的文化種性和精神本源的狀態中,在形與神,形與意,似與不似的關係上,努力探索與研究。他的作品表明,他十分重視寫意的筆墨語言,能夠自由運用和駕馭筆墨和筆線,在筆墨的勾點皴染之間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智與想象力。他不僅善於用墨,也善於用線,他的作品在筆意,筆勢,筆力上下功夫,更善於發揮筆端機趣,使之恍若天成。更重要的是,他不步前人後塵,有自己的章法,善於以新的審美經驗在大開大合,大虛大實的對比中尋找新的個人藝術語彙。傳統不僅僅是前人留下的遺蹟或前人的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創造精神,一種創造精神的流動過程。傳統意味著一種精神底蘊、意味著強烈的生命意識,而不是指一種法則或一套審美樣式。只有注重筆墨技法發揮過程中意趣的發現,注重作品思想內涵的發洩,注重把對物象觀察過程中靈感顯現轉化為視覺語言形象的開始,才能達到自我之境。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重視生活,注重寫生,是花鳥畫的時代要求。從現代畫家的藝術作品中去窺探現代人的幽情逸趣,是社會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趨勢,這現代情感和現代社會的繁榮給藝術家的薰陶是無論如何從臨摹古人的作品中都永遠無法得到的。這就需要到生活中,用新思想、新觀念和現代社會給我們帶來的無限豐富的不同藝術門類和藝術成就所賜予我們的營養,去分析、研究、感受和發現自然界中的生活情趣和蘊藏的無限的美,不斷錘鍊自己過硬的藝術表現的能力,以創造出新的意境和藝術形式。在這一方面,李輝顯然讀懂了。花鳥畫作為中國繪畫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同樣遵循中國繪畫藝術創作所形成的寫意觀,同樣服從於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和中國畫的審美意識。但寫意,並不是簡單地描繪似是而非的形象和含混不清的圖象來寫其大意,而是指畫家對於時代、民族、社會、自然等一切的深邃體察,在心中蘊積成的一種意識、一種精神和凝練的感情,藉助客觀物象和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在寫意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畫既強調客觀真實又注重主觀創造,既有具象的內容又有抽象的概括,既有再現的因素又有表現的成分。這些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從的方面在中國畫中既沒有相互排斥,又不是簡單的機械拼湊,而是有機地合成為一種審美要求。只有這種有機的合成,才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審美樣式。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第三,李輝的作品具有與眾不同的高格調。在古代漢語中,“格”的含義是規範、標準和風格;“調”則指詩和音樂的韻律。人類的文化總是由繼承而求發展的,古人之拈出“格調”一說,自然有他們的針對性。今天重提“格調”,是由於那種格調不高,或者談不上“格調”的作品正在泛濫成災。“高格調”顯然是與流行的時尚審美趣味不同甚至對立的風度和儀態。在今天是指人或者藝術作品的綜合性風格特色,這種風格特色往往透露著某種文化背景,某種價值取向。繪畫藝術的“格調”,是畫家通過作品所呈現的一種氣象,是繪畫作品的精神元素與形式元素所建構的綜合性趨向。它反映著畫家的胸襟和趣味,取決於從事藝術的人的個性氣質、藝術修養和精神境界。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花鳥畫是憑藉氣象萬千的自然花木鳥禽走獸為題材來寫其生氣、寫其生機,抒寫畫家內心的情思和意趣的。因而,在形象塑造中,需要加強立意要求下的寫自然生氣、凝自然之意而非自然原本,追求比自然對象更具特色的理想化的藝術形象。得其神韻,使形象更鮮明,節奏更強烈,表現力更充分。經過這一系列的主觀審美意識支配下的對自然對象的選擇和改造,既適應了花鳥畫的審美要求,化消極被動地接受對象為帶著自己的審美原則主動地塑造對象,使內容在保持了自然美的同時又融入了強烈的個人情感和個性特徵。可見花鳥畫藝術的生命力旨在藝術家的創造精神,沒有創造精神,就沒有作品的高格調。在我看來,李輝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高格調,是因為李輝具有強烈的文化自覺意識。傳統文化和文人畫傳統,在他的心目中佔有牢固的,不可動搖的位置。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李輝不斷鑽研中國畫史,畫論,研讀詩詞,習練書法等,全面提高自己的修養。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深入研究花鳥畫的發展歷史和藝術家的創作方法和創作精神,就很容易看出,學養是成就一個藝術家的最重要的武器。視覺形象的提煉不是一種簡單的描摹物象的輪廓而得到的視覺形象的實體,它應該是視覺物象在作者視覺感悟之後的一種經驗上的把握,是一種用虛體的形象綜合起來說明實體存在的一種精神創造,是畫家超然領悟了自然真意而創造出來的形象,而這一切無不建立在作者的學養基礎之上。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在李輝的作品中,無論是《風舞幽香》《空谷幽蘭》,還是《草色似留閒客住》《邀友看奇雲》;也無論是《雨荷驚夢》《花香葉亦香》,還是《雨疏風驟》《涼聲一塘秋》,都顯示出李輝作品的高格調。線條舒暢,墨韻和諧,特別是表現殘荷之破漏之處,荷葉之轉折之態,有金石之拙。荷上之白鸛,意筆簡簡,卻如神來之筆,韻味無窮,具有高度的形式概括美感。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在花鳥畫的藝術發展與審美境界的嬗變之跡中,我們可以看到,同樣是面對大自然,每一位畫家的取材選題、造形風格、審美境界都各不相同,大凡有成就有造詣的畫家,他們都是按各自的方法去觀察,按各自的需要去尋覓,按各自的修養去思考,按各自的要求去表現,都以不同的角度以熾熱的虔誠去追求自己的審美理想,精神追求愈主動,形象塑造就愈鮮明,情感表現愈真切,藝術個性就愈強烈。由此可見,一件藝術作品的形成,更多的時候是依靠綜合因素。藝術修養決定了作品的形式,內容,獨立的藝術語言,從而形成獨特的圖式,圖像,給觀者帶來獨特的藝術衝擊和強烈的震撼。深入研究花鳥畫的發展歷史、創作方法和創作精神,就很容易看出,花鳥畫的創新,必須從對中國畫的深度理解入手,而且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再從筆墨形式、精神內涵來延伸和推進花鳥畫的發展。繪畫語言是一種象徵性的符號語言,它述說著中國人的心靈感悟和對歷史的沉思與未來的憧憬。只有在深入研究傳統和學習瞭解西方繪畫的基礎上,具備了廣博的學識修養,才能本乎個性而採擷,從而實現花鳥畫由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換。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 ——李輝繪畫作品評析

李輝作品


荷塘秘境,寫意文心。我想,按照自己的方式,隨心所欲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思,是每個藝術家所夢寐以求的事情。只有任憑自己心性的流淌,來傳達真切、鮮活而豐富的現代情致,才能刺激觀者的心靈,而能夠引起心靈震動的作品才會激發觀者的思考。縱觀李輝的作品,深得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得真諦,他善於將深厚得傳統文化功底與強烈得現代意識融於一體,不論在感受上,還是在表現上,都別出機杼,用筆渾厚奔放,墨氣淋漓酣暢,著意處,一絲不苟,放逸處,則點到為止,所謂在縱橫之大寫中注重細微處得用筆,達到了收與放得高度統一。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一書中指出:“偉大的力量甚至在技巧有所欠缺的情況下也能產生出優美的藝術作品,而如果缺乏這種力量,即使最美的技巧也不能產生最優秀的作品。”顯然,在繪畫上,李輝走的是一條深入傳統的道路,但他又是面向未來的,所以,他的作品耐人尋味。

2014年10月6日寫於意園

本文作者為著名美術評論家,福建省美協理論藝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編審,福建青年雜誌社總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