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成年后,我们再也没有拼过

长大成年后,我们再也没有拼过

电影《少年的你》里,女警察说:


但是没有一个人会为另了一个人扛上强奸罪和杀人罪的。


男警察说: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是的。


他们是少年。


长大成年后,我们再也没有拼过


这部电影刚上映时,就有好几个朋友发私信给我,因为我也叫小北。还是少年北。


今晚莫名其妙,刚好看了。


电影让我很感动。大概是因为经历过高考吧,唤起很多回忆,电影中那种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男主默默地跟在女主背后的情形,真的再一次感受到那种生命出现强烈光芒,感觉这个世界有活下去的意义。


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意外,因为国产好电影如今是如此稀少。


方方面面的人间真相,各种不同的职业,以及每个职业背后的人物,以及少年之间那种最为美好的情感,这部电影都让我看到了。


最近这几年时常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我们在18的时候,不可能有28岁的经验和认知,我们在28岁的时候,对这个世界的事物和人际没有38岁时看的清楚。如果可以,那太棒了。


如果大部分农村孩子能提前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和相对而言的公平性,以及本质上高考是个游戏,提前明白游戏规则能帮助我们过关,那么我想会好太多。


那么我和很多人一样,会明白上个好大学的意义,会改写我的命运。


回想我的高中,我把太多时间和丰沛的情感用来和家庭和父权对抗,把最纯洁的情感全用来暗恋一个姑娘,连话都没有讲过。


高中三年可能是一个人一生最为完整的能为了一个特别明确的目标而去拼搏的阶段,如今很多人上了大学之后,反而变得松散,颓废,整天游戏度日。


如果一个孩子能在高中被点燃,全力以赴地为了高考去拼搏,有一个目标的学校,那我想这是幸运。


而大部分这样的点燃,往往来自另外一个少年。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能让那么多人激动的原因。


因为我们都在少年时被别人点燃过。


人的一生中,真正的不用努力去创造去碰运气而提前存在于社会上的可见的命运转折点,可能真的就那么几个。


高考,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参加重要的比赛...


除了高考,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考研。那时我想考上北大,每天6点起床去自习室,然后写真题,上何凯文的课,看书,下午吃完饭继续看书,做真题,和其他人一起最后一批在驱赶中离开图书馆,然后推着自己的小黄蜂(自行车)回去海边渔村里自己租的小房间,一边泡着脚一边继续背单词,然后深夜12点睡觉。


与高考不同,高考时自己处于一种与世界的对抗,所以轻易地将自己粉碎,本来就严重失眠,异地高考各种水土不服,高考前一晚住的房间隔壁一对夫妻还吵了一夜的架,自己一夜未睡。


高考的那几天发生的一切就像个黑色戏剧。


看似荒谬绝顶,实则一切都是自己选择与世界激烈对抗的必然。因为那时我恨这个世界,我不明白,我太弱小也没有能力。


而考研是我自己的主动选择,是自己的内心在长大成人后想强烈地改变命运所做的挣扎。


记得从自习室回去的路上我经常对着夜空呐喊。骑着车一边双手放把一边呐喊。


呐喊:北京,我会来的!


留着长发,觉得终有一日我将考上北大,将成为真正的作家和诗人,一雪所有的苦难与耻辱,成全自己所有的不甘心。


在那之后,好像再也没有拼过。


不是每个人在每个生命阶段都会再次出现值得为之拼搏甚至拼命的目标了。人会很轻易地觉得疲惫,觉得反正不能为自己而活,也不想为别人而活。


也不会再强烈的想去一个地方,我再也不会想去北京,我太嫌弃北京的雾霾。


不是每个小北都能遇到陈念。


只有当他们是少年。


长大成年后,我们再也没有拼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