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股的中長期看法


對A股的中長期看法


國際形勢

當前因為對石油的需求量並沒有出現迅速增量,反而因為頁岩氣、電能與其它能源的進入,導致協議不能繼續下去。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石油發生了惡性競爭的傾銷式降價。這是通縮的表現。

但即使是僅僅在石油上,通縮也並不代表只有降,比如在中國的石油運輸行業,因為可能的政府石油貯備增加,導致油輪的效益擴增。


另一方面,因為中國政府的小康計劃到了最後一年,在政策指引下,參與基建、新基建、福利等資金活躍。


雪上加霜的是疫情所帶來的長期影響。

幾乎所有行業的固定產業鏈皆受到影響,促生了對市場的重新分配可能。

因此,目前是一個整體震盪,分列多空的形勢。


可怕的是,決不出勝負。

因此,實質情況是,在較長的時間裡,整體經濟衰退,人們希望恢復,但戰勝不了現實。


當前中國

作為國際上唯一全面恢復了產能,社會穩定的國家,就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虧,你還在賺錢,又怎能不令人眼紅呢?

新時代的八國聯軍看起來似乎要形成了,這就是以疫情為理由,向中國索賠。戰爭當然是不可能戰爭的。但並不意味著就能輕易解決。

也並不能僅僅依靠解釋就能夠解決。

當對方的目的不是想跟你講道理,解釋只是一個延緩手段。


不過中國又為什麼要畏懼呢?沒有理由。

中國正成為多的主力。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對未來的提前佈局。

A股正坐在這個預期上。


不過,究竟A股公司能收穫多少呢?

首先是短期內很難決出勝負。


A股與美股的關係:


中國正火爆的多數的非國營公司,選擇了到美國上市。這已經足夠說明了。美股的影響力、市場盈利率等等都遠大於A股。

當人們手上有一份錢,面對兩個可以購買物品的市場,毫無疑問,會把那個更大的當作是風向標。

當美股漲,人們會去美國購買,不會去A股。

當美股跌,人們還是 不會去A股,因為會擔心既然更大的都跌了,A股更會跌。這時候 會選擇離開。

只有當美股穩定,卻又不賺錢的時候,人們會想,會不會別處還有機會呢?A股會考慮。


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因為市場上的錢財流通情況受到政策的影響,因為政府手中有最多的錢,最大的企業。當政府出現對A股利好消息,投資者們才會大量湧入,導致A股上升。

但消息本身必須是確定的,必須是權威的才行。


題材股風行:


因為來自政府官方的確定性消息其實少見,正常,政府不會沒事幹亂髮消息玩,政府說話一定代表著負責任。


人們會去選擇相似於政府的群體代表所發佈的消息,比如某機構,某公司,某知名媒體,這就產生了題材炒作與操作。


題材股充當了目前A股維持住面紗的日常性主力。但通常不會熱門太久,因為缺少內在的長期支撐。沒有真正利好。只是在炒作一種遠期可能性。


真正堅挺:

政府需求,並且有實際支持的。

所在行業在眾多行業中表現出色,長期利好的。

上市公司報表出色、有預增。


因此,從思考中誕生出了投資計劃。


1、對於消息,非政府官方所發佈明確支持消息並有投入者,作為題材股範圍考慮。一定要見好就出,跑路要快。

目前大資金正是這麼在做,迅速持有,拉高股價,立即離場。

因此切不要跟風太慢,如果判斷可能慢了,千萬不要進場。


2、對於上市公司所發佈的利好消息,買進後升值就出,千萬不要留著等待再漲。


3、大多數時候空倉觀望,等機會消息。等到消息了進去一看,都漲四 五個點了,不要碰。


4、對於長期堅挺,不要被一嚇就跑路,尋找在低位時入手,之後珍惜籌碼,耐心等候。


關於上週預測總結:


1、在整體上證指數的波段判斷是對的,但星期四與星期五分別跌多少,判斷反了。

2、在醫藥的的判斷是正確的。

3、在農業的判斷可持有上,暫時是錯誤的,上週有劇烈下跌或進入整理。

4、對於汽車的預期過於樂觀。

5、沒想到富信這麼瘋狂。

6、認為可以在週五買進,等待週一上升,還待驗證。

7、所提到的觀望股票中,對深科技的判斷是錯誤的,整週都在跌。

8、受醜聞影響,以中興通訊為首,判斷是對的。


以下是對第三週的看法:

這也是最後一週了。連續三週預測股市並且進行復盤,其目的是為了檢驗與提升。

1、星期一升。星期二略跌。星期三波動後還是略跌。星期四稍升。星期五跌。

2、跌的天數多過升。

3、整體指數認為有稍漲。

4、格力電器充當了避險股,雖然前幾次下跌中,格力並沒有起到這個作用。但個人認為格力電器不僅僅能避險,已經開始啟動。

5、依然認為,農業醫藥是堅挺的。本週農業經過上週的調整後,表現穩定,利好。醫藥上,對於漲幅過於巨大,應持有觀望態度,不要進場。應該考慮受龍頭影響後的帶動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