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油画“五四”后兴起,化解了封建束缚观念,并且激励国画进步

随着西方影响的扩大,一些 “识时务”的青年怀着救国理想,投入学习西方的留学热潮。“五四”运动前出现一批留学海外的油画家。

“五四”运动后油画有大踏步发展,主要得益于这两方面:学成归国留学生的身体力行,以及办学教育的蓬勃兴起。

西方油画“五四”后兴起,化解了封建束缚观念,并且激励国画进步

杭州艺专教师郊游合影 吴大羽(前排左五)、方干民(后排右二)、林风眠夫妇与女儿(前排左一至左三)、潘天寿(前排左四)

“五四”运动将油画在中国催生,使得国内艺术审美内涵拓宽。

唐寅画春宫图不是为了恶趣味,除了迫于生计所需拿来卖之外,也有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反抗。无论《王蜀宫姬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嫦娥折桂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中的女子或美丽端庄式的丰腴、圆脸,或风骚妖冶型的妩媚、倩楚,但无不具有“三白”(前额一点白,鼻尖一点白,下颌一点白)的“唐氏特征”的西人体却不能画裸体的挣扎中,曲折地表现他感同身受的美女胴体,唯一的办法就是为那些至美的人体加盖遮羞布,穿上道德的衣裳。

西方油画“五四”后兴起,化解了封建束缚观念,并且激励国画进步

关良《褒城石门洞》 1950年代作 油画画布 79.5 x 58 cm

为什么唐寅笔下的春宫图、美女图总能引人入胜并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因为他都是以自己熟悉的女性为模体,所绘笔中有感情,形象就自然,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因此,唐伯虎是深谙画好人体画的其中三味的,他用不同寻常的慧眼聪听去寻找于无声处的惊艳,挖掘蕴藏于平淡之中的朴素美、质感美、真实美、真情美。

西方油画“五四”后兴起,化解了封建束缚观念,并且激励国画进步

关紫兰 西湖 布面 油画 43×56cm 1929年作

说到底,画人体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也是技术论的问题,更是观念论的问题,确立了人体作为独立的审美体系的观念,调适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既对立又统一概念的关系。

在油画里,人体是一门辅助课,也是一门必修课,还是一门主干课,更是一门创作课。这一点上,油画独特的西方审美思维真正拓展了中国艺术审美的疆域,打破了由保守传统与僵化观念构建的藩篱,使艺术表现多元,使艺术创作多维,使艺术欣赏丰富。

西方油画“五四”后兴起,化解了封建束缚观念,并且激励国画进步

关紫兰

油画在中国催生,还使国画与油画的砥砺互进。

中国画与油画并存及相互砥砺的结果是可以满足自然与自由、科学与道德二元论的哲学需要的,借“‘美的世界’架起沟通二者的沟壑,从而指出一条通向‘完满性的理想’的‘希望之路’”。显然,油画通过不断修改、自由重叠、色彩绚丽等技术属性的优势,可以更充分地表达美、塑造美、追求美,从而有助于“使人的环境成为变成‘人化的世界’,即文化世界”,实现以“美”救世、以“美”匡正的审美救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思想与此不谋而合,是一种基于中国国情和社况的审美救赎。

西方油画“五四”后兴起,化解了封建束缚观念,并且激励国画进步

颜文梁 夕阳艳雪图 油画画布 1947年作 68 x 105 cm

席勒说文明的弊病是人的两种基本冲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而油画和国画正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感性与形式的矛盾冲突,也即通常所认为的油画重写实,国画重写意,要调和这种问题的关键是“把人从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增加理性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有了令人解放的性质,这点暗合了“五四”运动新文化的初衷,具有时代意义。

西方油画“五四”后兴起,化解了封建束缚观念,并且激励国画进步

李叔同自画像

西洋画与中国画有明显的不同,传入中国后,因为观念上的相互促进,技法上的相互借鉴,方法上的取长补短,都有利于各自的进步,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如“明末中国画家曾鲸、清代画家焦秉贞、门应兆、徐瑶圃等,吸取西洋画法之长处,参合中西,别开画坛生面”。

中国古代画论关于人体比例的表述,与十五世纪油画大师达·芬奇的“圆形里的人体比例插图”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西方油画的“侵入”,并没有导致“油画殖民文化”的恶果,在排斥与接受、抵制与竞争中,反倒是刺激了国画的神经,张扬了国画的威力,使国画更加挺直了身板,这种砥砺互进的情况更加有益于体现出东方文化的智性因素,强化了国画的时代语境,得以把国画置于世界艺术之林并与西方艺术展开平等而又有尊严的交流与对话。

内容整编自:郭晟《浅析“五四”运动催生西方油画在中国滥觞的意义 20世纪初早期中西美术教育比较》《艺术品鉴》2019年10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