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影片背后是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探讨。

《银河补习班》​,豆瓣同分6.3分,票房和高达8.78亿,很多人称之为这部电影为烂片,真的是这样吗?

邓超主演的《烈日灼心》​《美人鱼》《乘风破浪》深得观众的喜爱与好评,《银河补习班》由邓超,俞白眉所指导,邓超的野心不仅仅如此。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父亲由于东北大桥的倒塌事件,为单位背黑黑锅进了监狱,儿子开始不学无术,在经过父亲的教育下成为了伟大的航天员的故事。

《银河补习班》​的确是一部喜剧片,但邓超在这部轻松搞笑的电影中加入了中式家庭教育,使人们深深反思自己的教育正确与否?

《银河补习班》影片背后是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探讨。

01| 中国式教育关系一出生,父母就为孩子规划了未来,并让孩子在“高压型控制”下成长

电影《银河补习班》​,本身讲述的是儿子马飞与父亲马皓文的故事,父亲进了监狱,儿子失去了七年的父爱,当父亲出来后,收到的却是儿子要被开除的消息,经过父亲的教育,孩子一点点步入正轨,达到了人生目标。

从电影中隐约透露的情节,可以发现,父亲马皓文的伟大顶起各种压力,满足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爱好,燃起孩子的希望​,这不是每一个家长想要做的事情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高压型控制”​,它指的是父母经常打着爱的名义来试图控制和支配自己的孩子。

影片中马飞妈妈指着马飞说你不行了,没救了,就这样了,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的年纪前十的脸了吗?父母如果都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或者经常在贬低孩子,就请不要责怪孩子没出息,你有见过哪个孩子是在谩骂和责备中成功的呢?

一只剃了毛的狗都不愿意出门,你批评他可以,但不能当众羞辱他,父母常常说是为了你好,这世上再也没有比我为了你好,更恐怖的理由了​!

《银河补习班》影片背后是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探讨。


​黎巴嫩著名诗人曾在始终写到: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父母是弓,子女是箭,父母能做的就是用力拉开弓让箭射的更远,而不是把箭握在手里,甚至因为用力而弯曲的箭。

马浩文这点做的就非常好,用尽了力气,把弓拉到最大的限度,之后放手把孩子送到了天上​。

02|中国式教育:与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后悔自己孩子没有受到好的教育,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强加在子女身上,子女不是你实现梦想的工具,更不是你私有财产,你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真的合理吗?

《银河补习班》影片背后是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探讨。


影片中,马浩文对马飞说,什么年纪前十我才不在乎呢?我在乎的是你脑袋是在睡觉,还是在一直转?你有没有想过长大要干什么?这是所有孩子都被问过的一个问题,孩子会说清华北大呀?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上工作多了去了,挑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就去想吧!

马飞喜欢航天,父亲毅然决然地带他去观看飞行表演,这时马飞心里想,爸爸曾经问过我的某个问题,我似乎有了答案~

如果父亲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那还会有航天飞行员马飞吗?答案是否定的。

《银河补习班》影片背后是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探讨。


朗朗的父亲带着朗朗去看了一场钢琴演出,朗朗指着那位钢琴演奏者说,爸爸,我以后想成为这样的人,父亲非常震惊,震惊过后,家里砸锅卖铁,供郎朗学琴,如果不是父亲的大力支持,会有今天的朗朗吗?

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不会让他快乐,只会让她生活在压力的笼罩中,逐渐走向灭亡

03|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先做好自己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

电影结尾,马飞乘坐的飞船平稳落地,马飞对父亲说:爸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学着当儿子父亲拍拍他的肩膀,说到这个魔术太牛了,能再变一次吗?父亲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

《银河补习班》影片背后是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探讨。


马浩文选择为孩子委曲求全,只为了给孩子最好的发展,教育观念在改变,社会对教育依然没有松懈,只要先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才能完善家庭,做好教育,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先做好自己,再做好孩子的榜样。

【结语】《银河补习班》作为一部搞笑的喜剧,电影并非只是博观众一笑,这个电影包含着导演邓超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探讨,从电影结尾来看邓超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是任何一个人,都要先做好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不要埋没孩子的爱好和梦想,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