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美麗鄉村,垃圾去哪兒了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熱度未減,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話題又浮出水面。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但影響村容村貌,更事關鄉村振興。四川有數萬個村,體量龐大。因村莊佈局分散、運輸成本高等現實原因,農村生活垃圾處置率一直相對偏低。  

但已有一些模範村鎮走在前頭,例如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就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進行了積極探索。


分類

必須簡單有特色
讓農民朋友易懂易接受


蒲江:美麗鄉村,垃圾去哪兒了

美麗整潔的明月村

在明月村,村民對垃圾進行了二次分類。堆肥坑是蒲江農民因地制宜、就地資源化處理易腐垃圾而自創的“土辦法”。
  第一道分類,即村民在家中進行初分,可分成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兩類。

第二道,由村裡保潔分揀員來實施,將不可堆肥垃圾分成“可回收”“有害”和“其他”三類。

全村9個垃圾池,收儲的就是除就地堆肥和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減量

用堆肥方式就地消化
減少一半以上農村生活垃圾


蒲江:美麗鄉村,垃圾去哪兒了

明月村保潔員對生活垃圾進行堆肥處理

垃圾就地分類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實現源頭減量,減少大半的處理成本。因為大部分農村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消化的。
  如果不是有人帶路,你根本不會想到路邊茂密青翠的雷竹林中會隱藏著這樣一個存在——1米見方的土坑,它是村民就地開挖的堆肥池。這是村民們對菜葉、果皮等易腐垃圾的處理辦法,堆放一層,撒一層石灰消殺和去味,最後用土掩上。
  在不易積水的田間地頭、荒坡林地和果園樹下,明月村按散居區每3-5戶、相對集中區每8-10戶、新型集中居住區每80-100戶開挖一個標準池作為堆肥坑。每個堆肥坑都設有藍色管護牌的“身份證”,上面明確了管理制度、管護責任人,同時明確:堆肥過程中要用石灰消毒,填滿後要進行覆土掩蓋。
 這樣一來就能實現可堆肥垃圾就地堆漚發酵。不過,高鹽分、高油脂的廚餘垃圾不能進入堆肥坑,會對土壤造成二次汙染。
 採用堆肥,可減少一半以上的農村生活垃圾。目前,在明月村,包括50多家農家樂和民宿在內,都在進行堆肥這一傳統生活垃圾處理實踐,全村有20多個堆肥坑。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蒲江全縣累計開挖堆肥坑約3.2萬個,已累計就地處理農村可堆肥垃圾1.9萬噸。


創新

建“垃圾分類銀行”
用市場化運作激發各方積極參與


蒲江:美麗鄉村,垃圾去哪兒了

搭上“互聯網+”的明月村“垃圾分類銀行”

光有分類、減量,還遠遠不夠,關鍵還要形成激發各方積極參與的機制。
  首先是村民的參與——這是農村生活垃圾產生和處理的主體。
  在明月村,除了村民繳納清潔費外,還有政府、企業在進行市場化運作。
  在可回收垃圾處理上,通過引進企業,明月村建起一個佔地10多個平方米、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垃圾分類銀行”。每戶村民都有一個專屬二維碼,交付垃圾和收錢都是通過它來實現,公司定期回收進行分揀計價,然後將收益現金直接返回群眾“綠色賬戶”(微信錢包)。每戶村民一年賣垃圾的費用戶均在200元以上,有些開商店的、開農家樂的,則在1000元以上。
  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下,公司節省了人力成本,政府只是闢出10多個平方米的空間,完全不用給財政補貼,而村民也得到了實惠。

2018年以來,蒲江縣建成“垃圾分類銀行”35個,註冊用戶達8000多戶,註冊公共機構、學校70餘所,回收可回收物90多噸,產生收益8萬多元。目前,蒲江縣農村地區清掃保潔和清運已經實現全域市場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