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春色上“雲端”,嶗山春茶銷路寬

4月11日,雨後初晴,春茶吐綠。在青島市嶗山區長嶺社區的天心雲谷生態農業茶園內,春光灑滿茶園,嫩芽湧上枝頭,層層疊疊的茶田美如畫卷。茶農們分散在茶園裡,手指翻飛忙著採摘鮮葉。

茶園負責人侯秀林正一邊和茶農聊天,一邊檢查竹筐裡的春茶。“今年的春茶芽頭比去年粗壯,採茶時一定要注意留葉,做到採養結合,使茶樹上有適量的葉子。”侯謹川說,“最近幾天氣溫有所走低,會延緩茶葉的生長速度,採摘的時間也會適當延長,因此今年的春茶口感會更醇厚,茶期也會順延一段時間。”

茶园春色上“云端”,崂山春茶销路宽
茶园春色上“云端”,崂山春茶销路宽

春茶長勢喜人,銷售也超出了預期。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茶農們一度擔憂春茶銷售。茶園提前應對,主動求變,通過網絡雲直播的方式,向客戶展示茶園春色、採摘製作全過程、品茶等,為不能親臨茶園的客戶客戶給予沉浸式體驗,反響火爆。

“受各大電商平臺‘雲上購物節’的啟發,我們將茶園搬上‘雲端’,引導客戶線上觀賞誘人的茶園春色,既打開了春茶的銷路,也讓客戶對茶葉的品質更有信心。”侯謹川介紹。

從一片苦澀的茶葉,到香氣撲鼻的一杯茶,中間需要經歷許多複雜的工序。嶗山茶加工分為攤涼、殺青、輝鍋等多道工序。天心雲谷茶園的茶葉,每道工序保證科學合理,堅持精益求精。

茶园春色上“云端”,崂山春茶销路宽
茶园春色上“云端”,崂山春茶销路宽

記者在現場看到,炒鍋前的師傅撩起一捧鮮葉,手掌一翻,青葉便如雨點般簌簌落回鍋裡,如此這般,循環往復,炒制一鍋手工茶,雙手在高溫的鐵鍋裡,得不停地上下翻動鮮葉上千次。

侯謹川說:“製作好茶,需要耐心與匠心,我們始終堅持傳統工藝與現代化炒茶並重,堅守古法炒茶不僅是為了傳承手藝,也是為了彰顯匠心。”

品質上乘,價格公道,茶葉自然不愁賣。天心雲谷茶園適時推出線上預售,從3月17日至今已預售出30多公斤明前茶。

茶园春色上“云端”,崂山春茶销路宽

又是一年春來到,又是一年採茶忙。近期,嶗山區各大茶園的春茶陸續開採。“目前已經預售出20斤,都不夠賣的!。”位於嶗山區王哥莊街道筆架山下的嶗怡茗茶茶園內,負責人李大偉說,20畝茶園採下來的頭茬春茶大約50斤。“今年的頭採提前了十天左右。今年的茶葉品質比往年好,頭茬春茶一斤大約在3000元左右。”

山海之間,春茶飄香。站在茶園高處放眼望去,一個個村,一群群人,因為一片片茶激發出無限的希望。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曉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