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曾国藩-“庸人”的一生奋斗史

我们从时间轴在回顾下曾国藩的一生,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荷塘一个地主的家庭,从小持行稳重,并勤奋好学。

1838年,曾国藩第二次参加会试(全国举人去京城参加考试)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在保和殿参加,主要是策论,考察对于国家整体局势以及未来施政思考),本来曾国藩殿试的成绩根本不可能参加朝考的,但是由恩师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推动,得以参加朝考,并在朝考上超常发挥,得到了道光帝的认可,亲选为第二名,为庶吉士(庶吉士是为皇帝近臣,为皇帝亲拟诏书之人,在明朝时内阁大学士的首选人选)。

至1848年,十年时间连升十级,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从二品)、兵部左侍郎(古代都以左为尊,文左武右。正二品)。

1852年,任吏部左侍郎(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左侍郎为二把手,相当于常务副部长)其年以是长毛叛逆的第二年,本来是去江西担当主考官,不幸中途母亲去世,赶奔家中守制。期间,长毛犯湖南,朝廷想要恢复嘉庆年间消灭白莲教的办法,组织各地方练习团勇(一般都是家族式组织,为了以防贼寇侵犯)。湖南当时出过最大的官就是曾国藩,官居二品,所以任命他为湖南团练大臣,负责组织乡勇保卫湖南,史称湘勇。

1853年,曾国藩在衡州练兵,因为长毛进犯之地皆为江河湖泽,故组建水师(长江水师前身),以便随时挥兵东出。

1854年,练勇三年,已然成军,曾国藩赋《讨粤匪檄》,以孔孟之道为中华正统为基础,论耶稣天主为蛮夷。赢得了天下读书人的支持。

1856年,跟随其南征北战的挚友罗泽南去世,曾国藩被困南昌,同年,洪秀全、杨秀清内讧。石达开主力回天京平叛,史称《天京事变》即今日的南京。南昌城也因此解围。

1857年,曾国藩父亲去世,回家守制,他的太平军战役以此为分水岭。

1860年,授两江总督(今江苏、安徽、江西、上海)等地,并以钦差大臣(如同皇帝亲临,可便宜行事,杀人不用上报)身份节制江南军务,实已经实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最高统帅。

1861年,节制(统辖军政要务)江西、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并兵分三路围困金陵城,主路为曾国荃,属从左宗棠(曾国藩三十年朋友,却一直对曾国藩的能力嗤之以鼻)、李鸿章(曾国藩学生,后来的总理大臣,出访美国)。

1864年,金陵城破,天功归曾家。朝廷加封曾国藩为太子太保(为保护太子的虚衔,太子太师为带太子读书,太子太傅带太子练武)、一等候爵(王、公、侯、伯、子、男一般都是封有军功之人。),世袭罔替(相当于铁帽子,传多少代都是侯爵,因为皇家为了减少贵族,一般都是下代降一级,不世袭),并赏戴双眼花翎(以三眼最为珍贵,李鸿章是三眼花翎)。并同年奏准裁撤湘军两万五千人。(当年湘军已经有12万之多,慈禧太后不放心呀。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呀)

1865年,组建江南制造总局,师夷长技以制夷便出自于此。并核定了长江水师的编制。

1868年,补授武英殿大学士(三殿三阁依次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同年调任直隶总督(封疆大吏的最高职位)。

1872年,曾国藩奏请留学生去海外留学,学成后归国为国效力(当年出去的基本都没有回来,直至袁世凯称帝留学生才慢慢回国)。同年,曾国藩死于南京。追赠太傅,谥号文正。史称曾文正公。

曾国藩的一生,宦海沉浮,又逢国家乱世,有机会立了军功,但后来又因为国家暮气沉沉而心事重重,致死未见国家有起色。

我们今天在看清朝,再看曾国藩为子孙留下的勋爵功禄。

最后,附赠《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浅谈曾国藩-“庸人”的一生奋斗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