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基礎路徑重新定義在線辦公市場,百度如流實現內外雙向互通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日前,百度宣佈旗下的在線辦公品牌“百度Hi”進行全面升級,正式更名為“如流”,期望進一步打造成為具備知識管理能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辦公平臺。

兩條基礎路徑重新定義在線辦公市場,百度如流實現內外雙向互通

如流之名,頗有深意。百度希望助力企業辦公如行雲流水一般更加暢快、高效,所以不管是藉助人工智能技術來進行功能迭代,推出520人音視頻會議,還是錨定知識管理方向,幫助企業盤活智力資源,百度“如流”無疑正讓全世界重新認知自己,也在重新定義著在線辦公平臺的方向,而這或許都將進一步引發行業變局。

在線辦公市場的角逐愈發激烈,以BAT等巨頭為主的互聯網競爭格局繼續延伸到在線辦公領域,百度Hi品牌升級為如流,全方位面向市場開放成為當下行業的關鍵信號。

那麼,當我們處於大變局時代,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逐鹿在線辦公市場,以各自的路徑重新開闢To B服務,辦公領域的未來又將呈現出怎樣的一種行業狀態?

在線辦公是必經之路,看準市場需求的“跨步”成為關鍵

無所謂新風口,在線辦公已是大勢所趨。

如果在過去的一年,市場對於這一認知還不是特別深刻,那麼新冠疫情對大環境的影響,進而拖累企業經營的負面表現,已然在動盪之下掀起了一道在線辦公的大浪潮。

這樣的市場加速不僅僅是在國內,此前不久,BondCapital合夥人、互聯網女皇MaryMeeker發佈《疫情下的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在疫情爆發後,Zoom、Slack、Microsoft等企業服務應用的使用量皆出現大幅上升。

對此,MaryMeeker甚至大膽的總結到,“一場或將改變大多數辦公室工作場景的大型試驗已經悄然開啟。”

在國內,疫情進一步打開在線辦公的市場與渠道,刺激全行業進入發展的窗口期更是成為時下最具話題性的熱點。

百度Hi也同樣看到並抓住了這個窗口期,將此前企業內部使用的智能遠程辦公平臺宣佈對外開放,並特別針對湖北等疫區企業免費提供高清音視頻會議、企業雲盤、企業IM和應用中心平臺等多項服務,滿足在線辦公需求。

兩條基礎路徑重新定義在線辦公市場,百度如流實現內外雙向互通

進入後疫情階段,對於這個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明確的認知——在線辦公已是大勢所趨,成為企業增效降本的“利器”之一。

所以,接下來要考慮的事情就顯得直接許多,思考的方向也更加深度。那就是,當在線辦公發展成為必然,未來的方向將如何判斷,以何種形態呈現,進而影響企業服務的質量?

這才是目前市場上諸多在線辦公平臺應該思索的關鍵。

為此,我們可以看到,面對企業服務的不同需求,在線辦公平臺的入場方式和姿態也不盡相同。

比如阿里,便是緊緊依託零售生態來進行To B佈局;騰訊,借道自家的社交流量,打通微信成為旗下辦公平臺的必經之路;華為,構建底層設施,不斷加速與軟硬生態進行融合,等等。

當各家的路徑被逐步梳理出來,我們便不難理解諸多在線辦公平臺背後的出發點——面對3000萬中小企業龐大的辦公需求,我國目前的在線辦公市場仍然存在著供給單一、需求多元化的行業問題。

所以,互聯網巨頭在角逐在線辦公平臺的時刻,很識趣的從不同的需求角度切入,在產品之間拉開了差距。可以說,百度如流的卡位恰是證實了這一個思考。

以知識管理為主打方向,將企業知識資源引入到日常溝通和協同辦公中,以此來滿足企業知識管理需求,幫助企業沉澱知識,盤活智力資源,這種卡位內容服務的戰略定位既與其他的在線辦公平臺形成明顯的差異化,又將很好的彌補市場空缺的一環。

不難看出,百度在對旗下辦公平臺進行升級的過程中,存在很強烈的主動干預意識,有意的在對辦公平臺進行二次定義。

重新定義在線辦公,百度如流內外賦能的兩條路徑

當我們沿著百度的這種主動干預意識進一步來解剖如流的產品表現,不難發現,在整體的品牌升級下,百度如流始終踩在兩條關鍵的產品路徑上。

一般來說,產品研發存在著兩條基礎路徑,

核心路徑與外圍路徑。前者表現為產品擁有市場主流基礎功能的配置,後者則需要產品具有向外的延展性和獨特性,比如依託自家生態來構建競爭優勢。

在核心路徑上,百度如流的表現已然躍躍欲表。在此次升級過程中,百度如流重點發布了三大核心功能點,將在線辦公平臺從“遠程通訊”升級為“企業通訊+協同辦公+知識管理”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前兩者“企業通訊+協同辦公”的表現非常明確,對應核心路徑上目前大多數主流平臺的基礎功能。接下來的發展只需要在原有功能上進行迭代,以產品技術或用戶體驗拉開差距即可。

從百度如流的表現上,這一個思路也得到了驗證。比如,在通訊方面,百度如流就試圖以技術來突破行業的限制。

基於“雲+AI”能力的支持和創新音視頻通訊框架的構建,如流推出了支持520人同時在線的音視頻會議功能,是目前業界支持規模最大的平臺。其他的功能同樣建立在百度AI技術之上接連發布,如智能降噪、中英文混合的語音輸入,等等。

兩條基礎路徑重新定義在線辦公市場,百度如流實現內外雙向互通

可以想象,未來這兩項基礎功能的主流表現在行業內或許不會再出現太大變化,只需要依託技術力量來不斷的突破服務上限,即是各大平臺的角逐點。

談完核心路徑,再說一下外圍路徑。

很明顯,在外圍路徑上,百度如流的表現並不低調。依託百度的內容+搜索大生態,構建“知識管理”為主的競爭優勢,後者的加碼比起前兩者(即企業通訊+協同辦公)一下子就令百度如流的品牌形象立體了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外圍路徑不同於核心路徑,它更加需要一個完全創新的方向,需要平臺對內外變量即自家的生態資源和外部的市場需求做出一個精準的判斷。

簡單來說,就是看自己有什麼,市場又需要什麼,最終能否組合成為一個全新的功能或產品來向市場推廣。

以如流的“知識管理”為例,我們可以進一步看清外圍路徑的內外變量。

對內,以搜索起家,百度擁有中文互聯網長期以來的內容沉澱以及二十多年的搜索經驗和大數據積累,結合如今發力的AI技術,可以說百度既擁有內容資源,也有挖掘能力,兩者相宜一拍即合。

兩條基礎路徑重新定義在線辦公市場,百度如流實現內外雙向互通

對外,是伴隨著知識經濟興起,一大批知識密集型企業的崛起,如教育、金融、傳媒等,企業的知識需求日漸緊迫,卻遲遲缺乏專業的辦公平臺進場。

那麼,在內外變量的相互影響之下,百度如流錨定“知識管理”也就很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百度搶灘在線辦公領域的一個焦點和優勢。

事實上,從產品的兩條基礎路徑出發,最終回到百度的集團戰略高度,都不難解讀出,百度此次搶灘在線辦公賽道的決心和野望。

一方面是向前承載雲+AI優勢的融合,三大核心功能“企業通訊+協同辦公+知識管理”始終建立在百度新興技術之上,成為一個明顯的應用場景;

另一方面是向後轉化內容生態的價值,關鍵功能“知識管理”成為如流打破行業僵局的利器,依託內容大生態的同時也是在成為內容價值的輸出渠道,是未來內容產業進一步突破的關鍵窗口。

對於外部而言,如流無疑是百度進一步破開B端市場的一把利劍,在線辦公成為To B生意的另一個關鍵賽道。

在此,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預測如流這把利劍的“出鋒”動作,先“刺”,以知識管理瞄準知識密集型企業,激活企業的核心資源,以此紮根在線辦公市場;後“切”,進一步依託百度生態和技術進行迭代,打造普適性綜合平臺,向全行業進行廣泛賦能。

為此,如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期望向B端市場發力的百度也必然將其捧起,繼續傾倒生態資源,使其不斷深入在線辦公領域。

在線辦公是一場無限戰爭

事實上,不僅僅是百度,目前互聯網領域各大巨頭從未停止過對在線辦公市場的開拓,動作頻頻。釘釘之後,阿里又於4月初推出阿里雲會議,競爭之勢不言而喻。

但是,對於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或許還遠遠不夠。供給單一、需求多元化在龐大的產業市場面前,始終是一個常態問題。

MaryMeeker對在線辦公市場作出預判的“悄然開啟”,另一方面也是在說,這種大規模的在線辦公場景也就才剛剛起步罷了。

所以,對於行業來說,未來所面臨的無疑是一場無限戰爭,需求不斷,就沒有所謂的終局,而身處其中的競爭者便需要持續的打磨自家產品來應對這個趨勢,和趨勢之下的變化。

當然,最明顯的變化,便是隨著各家平臺的功能不斷迭代,來持續擴展企業服務的邊界和上限,呈現為以平臺質變推動行業量變的過程。

回到百度如流的此次升級,我們可以再從產品功能上來進一步探討這個過程。

對於市場的經營狀況而言,可以簡單的劃分出“坐商”與“行商”兩種模式。

目前,更多的在線辦公平臺面向的是前者的問題,因為“坐商”的商業場景更加穩定,不穩定變量少,對技術與服務的需求也就簡單許多。

面對後者,如教育培訓、金融、房產等需要走出去,人員密集且流動性高,商業互動緊迫的企業而言,即便存在在線辦公的需求,也很難有平臺達到他們的要求。

為此,當百度如流推出520人音視頻會議、智能降噪、無須下載快速入會、智能語音等功能時,恰是為“行商”一類的企業加入在線辦公領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在外跑客戶的銷售人員或許不再因為周遭環境的喧囂或是沒有下載某應用等等一切莫名的原因而耽誤與內部同事和外部客戶的溝通,影響辦公。

那麼,這樣的多元場景擴展和產業覆蓋也正是未來在線辦公平臺亟待解決的,沿著百度如流此次升級的方向,值得市場借鑑和思考。

未來,這場無限戰爭也將隨著不同平臺的迭代進一步激化,成為推動市場和產業進步的驅動,正如此次百度如流的升級一般。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