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隔山取水”?古人发明“渴乌”,造福百姓!

如何“隔山取水”?古人发明“渴乌”,造福百姓!

俗话说得好,种田种地,头一水利。渴乌可以说是中国农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而这个却是一位东汉宦官——毕岚发明的。据《后汉书》中记载,“毕岚奉皇帝命,铸铜人四列于仓龙、玄武阙,又铸四钟,皆受二千斛,县于玉堂及云台殿前。又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又作翻车渴乌,旋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后有李贤注解到:“翻车,设机车以引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 渴乌,指的就是吸水用的曲管。在后人的不断研究和改进中,才有了翻车、莲花漏等各种工具。

如何“隔山取水”?古人发明“渴乌”,造福百姓!

汉朝时期,城里的主干道路都是要洒水的,都是人用扁担挑水,费时费力,而翻车的诞生,可以将水从河里引上来,大大节省的人力物力,可以说是洒水车的鼻祖了。随着逐步统一,农业的大力需求促进了发展,翻车在灌溉上就可以起到重大作用,但是毕竟当时只是一个笨重的洒水车,无法直接用于浇灌田地,于是就有个很厉害的人——马钧,他可是改造过诸葛连弩的人,改进翻车更是没问题了,而这个翻车2.0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水骨龙车。

如何“隔山取水”?古人发明“渴乌”,造福百姓!

而莲花漏,其实是古代计时器的一种。百度百科中这样介绍:唐朝诗人唐彦谦有《叙别》诗云:“谯楼夜促莲花漏,树阴摇月蛟螭走。”莲花漏就是浮漏,有两个供水壶叫做上匮和下匮。向箭壶供水的下匮旁边有一个溢水口,依次连接着铜制的节水小筒、竹注筒和减水盎,再用两根叫“渴乌”的细管,利用虹吸原理,把放水壶中的水,逐步放到受水壶中,使受水壶中水平面高度保持恒定。相等时间内受水壶的水流速度恒定,据以测定时间。莲花漏实物已不存在。东林寺晋僧慧安,在庐山的莲花漏计时。于泉水上立十二叶芙蓉,因波水转,分定十二时。

如何“隔山取水”?古人发明“渴乌”,造福百姓!

渴乌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现在的虹吸管原理,在杜佑《通典》中有过记载:“渴乌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节,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过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桦乾草,当筩放火,火气潜通水所,即应而上。”说的就是渴乌可以隔山取水,将大竹筒去掉竹节,依次相接形成弯管,把麻漆涂在表面,保证其密封性,置于山外的水河之中,一端入水5尺,另一端用干燥的枯草散叶点燃,使筒内的产生压差,即可吸水而上。

如何“隔山取水”?古人发明“渴乌”,造福百姓!

如何“隔山取水”?古人发明“渴乌”,造福百姓!

可见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发明逐步被改善,从而让人们的生活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明,农业科技才能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劳动生产才变得更加快捷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