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在美出版 是是非非 欠缺的是民族認知

4月8日武漢解"封"之際,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一家出版讓,出版了英文版的《方方日記》。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 是是非非 欠缺的是民族認知

一家美國出版社為什麼要迫不及待地出版一箇中國作家的日記,當是日記裡有他們喜歡的"味道"。說白了,他們可以利用這種"味道"當作反華工具。眼下疫情全球施虐之際,美國和西方國家一些人鼓吹疫後起訴中國索賠,而巜方方日記》則是他們四處張羅的"證據",用作攻擊中國的武器。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 是是非非 欠缺的是民族認知

方方,作家,家住武漢。武漢因疫情"封城"後,方方在家裡每天以日記形式,在微博和微信等自媒體上發佈她聽說的、想到的、瞭解到的等等。日記一共60篇,她在最後一篇中引用《聖經》裡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我最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己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宅在家裡寫日記的方方,跑了什麼路已經跑盡了?這條路怕是創作60篇日記的心路。而她所謂最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跟誰打仗?來看下方方2月5日的日記:"我記錄下這些細碎,是要告訴那些有罪的人們:不是隻有死者和病人承受了災難,我們所有的普通人,都在為這場人禍付出代價。"

原來,方方說的這仗,是跟"人禍"打,而她的武器就是60篇日記。她在2月15日的日記裡寫道:“病毒將一個完滿家庭所有的生命,吞噬一盡。我很難過,心想,吞噬他們的,僅僅是病毒?”

不僅僅是病毒還是什麼,恐怕方方指的是還有"人禍"。

雖然方方沒有明說,但凡有點文化的人都明白,方方把矛頭指向一些有決策權力的幹部及政府部門。疫情開始時,由於這是一種新生病毒,在應對和處理上確實存在不到位地方。但說是"人禍",這是欲加之罪。從武漢封城到全國支援,無數醫護人員放棄節日告別親人奔赴武漢,源源不斷的杭疫生活物資流向武漢,迅速建成的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都表明中國抗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正確決策和付諸的堅定行動。而執行這場抗疫任務的幹部群眾,更是一馬當先奮勇向前。從社區幹部到志願者,從普通市民到快遞小哥,他們用真誠和付出,譜寫了全民抗疫的壯美頌歌。更有武漢、湖北及支援湖北的全國各地醫護人員,以一命護一命的拼搏精神,不顧安危全力救治病人,有的為此獻出生命。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也許是宅家,方方的日記裡,很少有抗疫的正能量記錄,更多的是怨天憂人,冷漠無情,除了埋怨還是埋怨。"是呀,武漢只是暫停,但那些裝在運屍袋裡的人,卻是完結"這是方方2月3日日記裡的話,對逝世同胞沒有起碼的尊重,用詞刻簿喪失人性。

綜觀整個方方日記,大多是對政府的不滿與責難,將一些不確切的消息用消極的情緒完成,有的還無限上線。真想看到有對抗疫充滿信心,樂觀向上,那怕是曙光初露的描述,可惜…難怪很多網民質疑方方日記的動機。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 是是非非 欠缺的是民族認知

確實,方方日記裡記錄的,都是"聽誰說、醫生朋友告訴、某某電話、從某某瞭解到"等等不確定性說辭。在她筆下,殯儀館無主手機散落一地…某個女護士已經死去…但從來不去考證這些是不是謠言,她象寫小說一樣寫。也難怪,方方一直呆在家裡,沒有深入現場,如果不用這些說辭,怎麼去完成洋洋60篇日記大作。有人在這方面作了統計(見下圖)。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 是是非非 欠缺的是民族認知

作為一個作家,熟知深入實地創作的重要性。所謂眼見為實,耳聽有可能為虛。可方方偏反其道而為之。有人說:這是一個荒誕的事情,小說家用小說家的筆法,用道聽途說的消息,去報道一個真實的全球矚目的事件。而且,她和她的粉絲們言之鑿鑿地告訴大家,她的日記是真實的,起碼她的情感是真實的。

方方這麼做可能是為了"抬"紅自已,但她因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估計。有人這樣認為:方方日記在美國出版,對她來說可能是完成了一個心願,但對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來說,則是送去了可以多維度炒作的半成品,可以加入各種調料,對於美國政要來說,他們乾的就是來料加工的活,而最終還要貼上中國作家的標籤。她成為西方媒體口中"反體制反壓迫"的"英雄文人",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成為反華的武器和工具。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 是是非非 欠缺的是民族認知

作為植根於中華民族土壤裡的作家,方方所為缺乏嚴重的民族認知。這也是文人作家需要補上的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