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態度》

花了三兩天,順勢把吳軍的另外一本書《態度》看完了。

這裡面收集了吳軍老師給兩個女兒的40封信,主打的是子女教育方面,但實際上很多內容和《見識》是差不多的。

主要是吳軍老師以朋友的身份(注意噢,不是以家長的身份)和女兒對話,把女兒當做成年人來看待,這一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

列舉了一些,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明確子女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物。而是上天給父母帶來的最好的禮物,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需要尊重。有了這個前提,就能夠平等地進行溝通。不用老人的觀點禁錮年輕人的思想,而是給他們提供參考,引導他們獨立思考。

第二,雖然子女和自己在基因上有傳承關係,但是不要將自己這輩子沒有實現的願望嫁接給子女,特別是要求他們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子女面前,榜樣的力量遠遠大於說教。

這個時候,提到了「撒切爾夫人說的一段話」: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

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

從我自身的經歷和體會來看,有幾點想說的:

1、做父母的,這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並不是說把孩子生下來就完事了,當父母也需要專業、培訓和思考,並且不斷升級。

2、家教很重要。父母不學習、吵架、打麻將,孩子大概率也是那樣的,(如果不是那樣,就燒高香吧)。言傳身教,父母是必須做好正確的榜樣。

······

書很不錯,淺顯易懂。我看書不多,但選擇書的時候,喜歡看作者有怎樣的經歷,因為經歷越豐富,書寫得越豐富、越客觀、不偏激。

吳軍老師,清華畢業,當過清華的老師,在美國讀的碩士和博士,在谷歌擔任工程師,在騰訊當副總裁,現在是風投基金的合夥人。閱歷足夠豐富,吳軍老師的很多書都是根據自己的經歷寫出的,客觀、真實。

挺推薦的。

······

剛好最近高考成績也出了,結合現在的高考成績來看,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超高分有了,很低的分也不少。

我們是不是可以做這樣一個設想:

改革開放剛開始時,大家起點都一樣,沒有拼爹,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

現在40年過去了,二代三代們其實是更有選擇的,高考是慢慢變成了綜合實力的比拼,其實也是總資源的比拼,總資源 == 自身的努力 + 父母帶來的見識 + 所在城市和學校 + 外貌、特長,等等,自身努力僅僅是其中的一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按照這本書這樣理解的推演,隨著一代人一代人的發展,強者會越來越強。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讓自己攢著很多的東西,身上要有料,將來可以給孩子們一些指導。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