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於平凡
三峽,自古地勢險峻,景色壯麗。 酈道元《水經注》記載:“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而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於湖北宜昌境內,灘多流急,怪石林立,景色自然獨樹一幟。
峽北有一地,古時名喚南郡秭。說來此地也並不稀奇,只是兩千年前,一個出生於此的平凡女子,讓這個普通的地方變得稀奇。
公元前52年,秭歸一個王姓平民家庭,一個女嬰誕生,老來得女的王老漢,還沉浸在喜悅裡。此刻,老漢覺得,無論外面發生任何事,都與自己無關,更與剛出生的女兒無關。
然而,這只是老漢一個人的想法。因為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似是命中註定一般,於冥冥中牽引著這個女嬰的未來。
這一年,茫茫漠北草原,匈奴王庭內鬥,一個在火併中落敗的年輕人,叩求於五原塞,江湖告急,救救老弟。
這個來回踱著步子的年輕人,顯得有些焦躁,因為就在不久前,他曾對中原大哥表達過敬仰之情,大哥的態度卻不陰不陽。對未來一片茫然的他,此刻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儘快跟中原大哥搞好關係,好藉著大哥的威勢,一舉逆襲,奪回王位。
也正是這來自漠北的年輕人,牽引了秭歸女嬰的命運,雖然這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2. 選入宮中
十五年後,秭歸有女初長成,當年那名女嬰,如今出落得亭亭玉立,絕色傾城。
這一年,已繼位十年的皇帝,覺得天下太平,開始放縱自我,廣徵天下美女入宮。
有著傾城姿色的秭歸女,被自己的親爹,親手獻給皇帝,以求飛黃騰達。無奈,宮苑深深,美女實在太多了。皇帝年近半百,有心無力,只得藉助畫工之手,描摹眾人姿色,以供遴選。
權力易滋生腐敗,在這攸關命運的時刻,眾美紛紛賄賂權力在握的畫工,希望能畫出自己的盛世美顏,以求在宮中出頭。畫工一想,能借此機會多掙一份外快,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行賄的美女高興了,畫工也高興了。可總有人不高興,其中就包括秭歸女,不願意賄賂畫工的她,自然沒有機會接近皇帝,也沒機會圓她父親飛黃騰達的夢。
如果沒有意外,秭歸女大概只能孤寂一生,成為白頭宮女,閒時與人說說宮中舊事罷了
但是,只要運氣好,意料之外的事情還是常有的。
3. 匈奴求親
五年後,長安城宮苑內,隨著一個人的到來,秭歸女的命運轉機也來了。
這個人,正是二十年前,在五原塞外徘徊的那個年輕人。當年藉著中原大哥的勢力,年輕人成功火併了仇人,之後通過勵精圖治,成為名副其實的草原王。
這些年來,當年的年輕人,也沒有忘了大哥的恩惠,一直努力通過各種方式修好關係。此次來長安,正是為此。
只是這次,方式略有不同,他希望成為大哥的女婿,親上加親,好將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維繫下去。
然而大漠荒涼,窮且落後,一般人是不願意去的。願意挺身而出的,自然不是一般人。
秭歸女在宮裡落寞五年後,最終自告奮勇,選擇走上和親的道路。
4. 遠赴大漠
自踏上遠去的路,望著茫茫黃沙,秭歸女心頭頓生幽怨。一曲琵琶怨,竟惹得雁落平沙,久久徘徊
畢竟,此一去,長安路遠,三峽更不克期。一入塞北,此生怕是難回了。
果然,和親塞北的秭歸女,在過了兩年的安穩生活後,丈夫就去世了。之後被迫從胡俗,嫁給了丈夫的長子。最終安然於草原生活,直至最後去世。
秭歸女,名喚王昭君,晉代避諱司馬昭名字,被改為明君,史稱明妃。
5. 後人評說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杜甫懂得她身後的淒涼;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王安石懂得她遠去時的哀傷;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納蘭容若道出了她的偉大。
想一女子,以一己之身,息了金戈鐵馬,還天下五十載太平,豈不可敬可嘆?
閱讀更多 一葉溯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