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電狂響 》在掩飾和迴避中前行的成年人生

今天晚上看了朋友圈口&碑炸裂的來電狂響,同時正好昨天看了故事經濟學,結合下兩者寫寫我的感受吧。

先來介紹下故事經濟學這本書,這本書是美國羅伯特·麥基和托馬斯·格雷斯於2018年出版的。關於如何將一個商業戰略或者品牌以更容易讓受眾接受的故事邏輯呈現,而不是使用已不再讓受眾相信的廣告。這個故事邏輯同樣適用於電影,一部好的電影能夠讓人身臨其境,產生認同,產生共鳴並有所思考。而來電狂響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當然不會拿原作《完美陌生人》來比較,僅僅是作為個人第一次看到這樣題材的電影的感受而已 )

《 來電狂響 》在掩飾和迴避中前行的成年人生

《完美陌生人》

——————————————— 分割線( 劇透慎看 )——————————————

先用故事經濟學的邏輯框架大致梳理下電影的故事線吧。

1.目標受眾

手機隱私的事情,只不過是成年人把內心的滿目瘡痍寄存在手機裡而已。從前信息通訊沒有這麼發達,時間過的很慢,我們能接觸到的信息也很少,隱私也就沒那麼多。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我們的接觸面更廣了,產生的隱私也就更多,以至於漸漸的離不開手機。這電影的受眾也就是我們這些放下手機不知所措的人。

2.主題(背景設定)

一個平常的夜晚,一個普通的客廳,一次聚餐,七個好友,一場持續了近5個小時的手機遊戲。

《 來電狂響 》在掩飾和迴避中前行的成年人生

3.激勵事件(導火線)

李楠根據戴戴的分析,覺得吳小江又出軌嫌疑,要求看手機。在爭執過程中有人提出瞭解決方案,大家把手機放在一起,並將今晚的信息公開共享。

《 來電狂響 》在掩飾和迴避中前行的成年人生

4.慾望對象( 主角們追尋的東西 )

開場的韓笑在大廈樓頂( 尋求解脫 ),文伯和戴戴的疏遠( 尋求釋然 ),吳小江和李楠的碎嘴 ( 缺乏溝通 ),賈迪和白雪嬌的甜蜜( 掩藏真情 )。其實我們大家都在追尋一個對隱私的合理的處理方式和對生活的理想狀態。

5.第一個行動(可疊加)

從文伯的一句‘‘想念你的身體’’的玩笑到吳小江打賞主播再到最後的笑笑被強姦。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被揭開,猶如平靜的水面不斷泛起的漣漪。最後在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和不信任中形成巨浪拍碎了每個人的脆弱的內心,散落一地的憂傷。

《 來電狂響 》在掩飾和迴避中前行的成年人生

6.第一個反饋(可疊加)

開始笑笑和賈迪對吳小江的掩護到賈迪和吳小江的相互拆臺再到文伯的打圓場。樓下的婚禮就好像是聚會發生的一切的縮影。一開始歡迎賓客到最後的一地雞毛,每一次遊戲劇情的推動都掀起了眾人或多或少的掩飾或者回避,不願意坦然面對。

7.危機下的抉擇

最後賈迪給嬌嬌帶綠帽,閨蜜懷孕的事情曝光後,同時吳小江的添油加醋中情緒失控。笑笑在失控的情景下打破紅酒瓶猛然袒露自己所碰到地遭遇並坦然地表示會一告到底而不是繼續忍受Martin的侮辱。

《 來電狂響 》在掩飾和迴避中前行的成年人生

8.高潮反饋

Martin由於偷拍女孩出了車禍彷彿應了笑笑對他的詛咒

嬌嬌也不像表面上看的那麼單純,請來了打手挽回賈迪,但賈迪拒絕了嬌嬌的挽回打電話給嬌嬌的閨蜜願意與她一起養大那個孩子,並且逆光而上勇敢面對衝過來的打手(未來艱難的人生)。

吳小江與李楠對生活瑣事的溝通,李楠因為吳小江為了奔波事業而對她冷淡的表示了諒解,吳小江對李楠照顧家庭辛勤操勞的理解與感激

戴戴與文伯的和平離婚,鼓起勇氣出走。在出租車上收到女兒報平安的短信,才忽然覺得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值得的。

七個人的隱私經歷似乎通過遊戲而完成了救贖,那麼我們的呢?

秘密、解釋、揭秘就成了戲劇的衝突來源,於是,千瘡百孔的成年人生擺在大家面前。面對情感冷淡,表面夫妻,虛幻愛情,殘酷職場哪一個情景不是我們正在面對的。本就已經被生活折磨地體無完膚,包裹著一層又一層的保護罩,把秘密都藏進手機裡。也許這才是讓我們離不開手機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