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話用在誰身上最能表達出它的意思?

昊越影視文化


我認為只要是缺錢的人,用這句話都非常貼切,因為缺錢,就像巧婦缺米,很多願望根本無法實現。

我是重慶人,畢業後來了成都,剛開始,一個月就幾百塊錢工資,租房子要錢、吃飯要錢、穿衣服要錢、公共交通要錢,基本上都是一分錢掰成兩分錢用。

那時候,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火鍋店裡吃上一頓正宗的重慶火鍋。

但只能是心願,因為一頓火鍋沒有兩三百塊下不來,所以每次路過火鍋店,我的口水都只能往肚子裡咽。

後來乾脆自己買了火鍋料,買了很多的素菜,稀少的葷菜,(插一句,其實我是個肉食動物)一個人在出租屋燙起了火鍋,那天晚上,我是邊吃邊哭。

我記得很清楚,畢業半年,漲工資了,從以前的幾百漲成了1500元,拿到錢,我就約了2個朋友進了火鍋店,痛痛快快吃了一頓。

我想這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在火鍋店吃正宗重慶火鍋的願望都壓抑了我半年之久。


溫情故事匯


只用了短短1年時間,他是如何做到年薪從50萬元暴漲到1000萬元?

這是一個叫劉勇(為保護隱私文中使用化名,故事是真實的)的房地產營銷總監的真實故事。

起得比雞早,活得比狗累,卻還是疲於奔命

劉勇是一家小房地產公司的營銷總監,一直認認真真執行老闆的決定,為了完成公司制定的項目銷售目標而竭盡全力。

  • 為項目提煉概念他絞盡腦汁,房地產都是期房銷售,賣的就是預期,有個笑話說“一條臭水溝就能夠宣傳成海瀾雲天”。

  • 為項目的平面設計出街廣告精益求精,無論是設計的調性還是文案,經常與代理公司和廣告公司徹夜開會,反覆修改。

  • 為確保銷售現場的轉化率,他放棄休息日值守在售樓部,對售樓部的燈光音響、保安保潔、飲料茶點、職業顧問的形象禮儀說辭進行格外關注。

  • 經常與同行交流經驗,恨不得把競品所有有效的方法全部導入到自己的項目。

可是,劉勇每個月總是難以完成銷售認識,總是成為財務總監“指責”的目標:劉總,再不回款公司的銀行貸款就要逾期了,施工單位的工程款不能及時支付工地就要停工了等等。

劉勇為此也痛苦不堪,焦慮地整晚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這種狀況直到有一天聽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後才如夢初醒,細思自己這幾年的所做所為,呼吸頓時急促,大汗淋漓,忍不住要仰天長嘯。

人與人之間差別極小,沒有人三頭六臂,奇蹟是資源創造的

項目管理有一個原理,任何人都無法在“質量”“速度”“成本”這三個方面同時做到最優,最多隻能同時在其中的兩個方面做到最優。

  • 如果追求質量最好,成本最低,則速度就需要格外緩慢。慢工出細活,利用人員的閒置時間或設備的閒置時間完成,儘可能降低成本。


  • 如果追求速度最快,則在質量與成本方面就要寬鬆,不能要求太高的質量與很低的成本。

武漢建設火神山,雷神山,第一追求的當然是“速度”,第二追求的是“質量”(但是,質量肯定不是最優的,只要能夠滿足使用要求即可),最後在“成本”方面則“不惜血本”,雷神山與火神山的建設成本肯定比正常情況下施工要高得多。

因此,對於負責銷售的人而言,這三個要素的合理組合是:銷量、營銷費用、營銷品質。沒有任何一個銷售負責人能夠同時做到以下三點:

  1. 最快的銷售速度

  2. 最低的營銷成本

  3. 最佳的品牌形象

瑞幸咖啡追求的是“速度”與“形象”,它就不得不在“營銷費用”方面“大手大腳”。

LV追求的是“形象”,就不得不在“成本”與“銷售速度”妥協。

普通人常常:臣妾做不到

毫無疑問,公司老闆或者集團管理職能部門,為了使他自己的目標可控,會下達“同時讓三個指標達到最優”的工作計劃。以劉勇為例:

  1. 保證銷售回款10億元。

  2. 把營銷費用控制在銷售金額的3%,即年度營銷費用3000萬元,每月考核,每季度調整。

  3. 營銷推廣要兼顧企業品牌形象

劉勇就是為了同時完成這三個任務,掉進了陷阱。公司銷售回款如果做不到10億元,會死掉;可是公司營銷費用從3%升到5%,只不過營銷費用增加2000萬元,少賺2000萬元而已,公司不會因為少賺2000萬元死亡。

不管世界上有沒有高人能夠用3000萬元的營銷費用實現10億元的銷售回款,至少劉勇做不到,公司短時間也找不到能夠做到的人。怎麼辦?

在死亡與生存之間,如何進行選擇?當然是活下去,給劉勇更多的資源讓他完成10億元的銷售回款。

劉勇搖身一變成為行業大咖

自從明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後,劉勇就為了完成銷售回款而索取資源,他向老闆提出將營銷費用增加到5%的提議,在屢次被駁回後,劉勇知道在這家公司他註定會“碌碌無為”最終也會銀子業績不佳而黯然出場。

劉勇進入了一家新的房地產公司,依然擔任營銷總監。這家公司需要在2個月回款50億元,能夠銷售的產品卻都是市場滯銷的商鋪。

劉勇明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他要完成銷售回款50億元,就必須從老闆手中獲得額外資源,能否取得資源取決於劉勇是否能夠誓死力爭。

幸好劉勇的老闆終於被說服,給了劉勇大殺四方的機會。

  1. 對在售商鋪進行85折優惠。

  2. 零首付,客戶購買商鋪的首付款可以由開發商墊付,在交房前由業主分期償還(需要規避法律風險)。

  3. 加大營銷宣傳的投入,組織了1000人的行銷團隊進行長達40天的全城地毯式行銷。

  4. 全員銷售,轉介客戶到店與成交均有獎勵

這樣,劉勇在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尤其是商鋪滯銷的時期,創造了一個神話:2個月實現了50億元的銷售,劉勇也從此成為獵頭瘋狂追逐的對象,大佬們向劉勇開出的身價不斷上升。

劉勇以500萬年薪轉會,一年後身價繼續飆升

通常情況是這樣的:

經理人:老闆,這是我制定的銷售計劃,營銷費用計劃2000萬元,銷售5億元。

老闆:你怎麼保證2000萬元營銷費能夠實現5億元回款?

經理人: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劉勇是這樣與老闆會談:

老闆:請劉總談一下你的營銷計劃。

劉勇:先別問我的計劃, 我的計劃沒有用。請老闆告訴我你的銷售回款計劃,以及為確保銷售回款準備的營銷費用。如果我認為能完成我就做,如果我認為做不到,您還是另請高明。

老闆:我的計劃是銷售回款10億元,營銷費用2500萬元。

劉勇:多長時間?

老闆:開盤一週。

劉勇:2個月時間回款10億元,2500萬元基本可以做到;但是開盤當日銷售10億元,營銷費用需要5000萬元,低於這個數,沒有人能做到。

老闆:好,就5000萬元。如果節約營銷費用,節約的一半獎勵給你。

劉勇繼續創造銷售神話,開盤當日銷售10億元!

總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職場上厲害的人,並不是他本人有多厲害,而是他得到了資源。

理論上,只要你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軍隊與武器,你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將軍。

阿里巴巴的財務總監在審核預算的時候,不是試圖減少預算,而是問一句:“夠不夠”。



破局三板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出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

"晏景初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麵湯餅乎?'"

講述的是一個叫晏景初的官員請一個和尚住持寺院,和尚以寺院窮困簡陋為由推辭不能勝任,景初這位官員便說道“有高超的能力才幹做起來就很容易”,和尚便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即使是巧婦也不能做沒有米麵的飯啊”。現大多形容即使有做事情的本領,也受客觀條件所制約不能達成。

要說用在誰身上合適,那不管是歷史還是現今都有人可以列舉,可以往“空有才幹而不得用”方向走,就好比光緒帝。

為了民族大義一身的抱負,卻屢屢遭受慈禧等的圍追堵截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孫中山對光緒帝這樣評價道:夫康梁,一以進士,一以舉人,而蒙清帝載湉特達之知,非常之寵,千古君臣知遇之隆未有若此者也。百日維新,言聽計從,事雖不成,而康梁從此大名已震動天下。此誰為之?孰令致之?非光緒之恩,曷克臻此!

在戊戌變法中,當大學士孫家鼐提出"若開議院,民有權而君無權"時,光緒這樣回答說:"吾欲救中國耳,若能救國,則朕雖無權何礙?"可見,光緒帝在民族存亡和自己的政權之間要選擇時,毫不猶豫的站在了民族大義上。然而苦於朝政大權被慈禧所掌控,雖有壯志而不得施展,在變法僅僅百日之際就被慈禧為首的反對派所阻攔,幽禁於與中南海瀛臺。 曾對德齡公主表達了苦衷:"我有意振興中國,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


aoligei


來自知乎轉載的!希望大家都認真的讀完,本人感受很深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許是以後大家可以用這個詞來評價感控在這次疫情中的作用。

  現在,問感控怕什麼?

  別人我不知道會回答什麼?但我的答案是怕培訓,因為標準可能隨時會更新,還怕被問物資,因為真的很缺。

  感控這個科,非典之後,一直都是嘴上說重視,現實中確被晾在一邊,挺尷尬的。

  連新華社都發布文,說“醫院感染管理科:一種弱弱的存在”

  這一科室在很多醫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但其肩負的職責並不亞於任何一個一線科室。

  但是這個科室在中國各級醫院的存在感也普遍較低。

  “多數醫院對院感的重視程度很有限,通常只安排幾個從事過消毒隔離工作的護士來負責。”

  疫情之前,感控人一直在努力地想提高自己在醫院的地位,但是一直被臨床視為負擔,有用的東西,確不被採用,感覺挺尷尬的。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

  全民還不知道手衛生原來真的可以防病;

  醫護人員也不知道標準預防真的可以保護自己。

  院領導更不知道原來感控這麼的重要,不能只是裝裝樣子。

  現在疫情來了,

  從年前一直工作到現在的,除了臨床一線,院感也義無反顧地站在第一位。

  “防患於未然,遏難於未發”是我們感控人的工作精神。微信裡面最忙的身影,感控群絕對是其中之一。

  但這次戰役打到現在,物資缺少一直都是難題。

  從武漢協和的“不是告急!是沒有了”

  

  再到丟口罩而哭泣的護士長

  

  此時的情況,就像上戰場缺子彈,做飯缺米一樣。

  在大量物資必須要使用的情況下,又不得不學著節省物資,但節省物資真是一件困難事,這件事,自然而然又攤在了感控人的身上,不止尷尬,而且還有很多困難。

  比如,一直強調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複使用,現在被現實逼到可以重複使用。

  比如,口罩用了四個小時,到了時間,是換還是不換?

  比如,病毒對消毒劑敏感,可是含氯消毒劑的濃度用多少合適?

  比如,除了要用防護用品,還要和各種防控用品斗真假,查標準。

  現在,問院感怕什麼?

  別人的答案不清楚,但我的答案是怕培訓,因為標準可能隨時會更新,還怕被問物資,因為真的很缺。

  在2003年的時候,當時是感控沒有跟上,成了大家每次培訓的素材,之後感控取得了前所未有地進步。

  這次疫情以後,估計物資防控體系也會進一步完善。

  但這次肯定不能在怪感控不給力,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壹貳零六


還是先說一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意義,其比喻再有能力的人,做事時如缺少必要的條件,也很難成功,出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晏景初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麵湯餅乎?’”

其哲學道理,我認為是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原理,主要是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用在誰身上合適?

取其字義,如果家庭主婦,做飯,沒有米。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畫家沒有筆墨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兵家沒有槍炮可以說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教育家沒有學生可以說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科學家沒有實驗設備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歌唱家沒有好的曲譜可以說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我們的職場精英沒有平臺同樣可以說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當我們具備了個人能力,但缺少成功的條件,都可以說成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就如三國裡周瑜沒有孔明的東風,他樣是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心猿闌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在社會精英們身上最為恰當。

這句話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巧婦?

所謂巧婦,就不是一般的女人。巧婦就是才幹出眾的女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再能幹,再精明的女人,因無米就做飯。

用在今日,就是說,社會的精英們,能力再大,本事再高,這只是內因好。可外部沒條件,什麼都不具備。沒有外因。你就是難為死他。他也沒辦法做任何事情。


王年平


用在每週要求寫幾篇作文的學生身上最合適不過!我上中學時一寫作文就犯愁,即使絞盡腦汁、搜腸刮肚,也想不出新鮮的素材,結果往往詞不達意,作文成了無病呻吟。腦子的作文材料太少了,有些都是已經用了很多遍的舊材料,一拿起筆就感覺腦袋空空,平時也缺乏對作文材料的蒐集和整理,到了考試更是無米下鍋。特別是中考和高考,緊張的學習更是沒時間去大量閱讀積累,更無心思去用心觀察和專心思考,真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CHINA萬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意思是說沒有糧米,再精明能幹的婦女也做不出飯菜來,喻意一個人再有能力,外部環境不允許或者是條件不成熟很難幹成事情。

這句話用誰身上都合適,現實生活中無論任何人沒有錢都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每個人都為炊米而努力打拼,以防沒有炊米時的難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要成為我們現實生活中,無為人不努力人的拖詞,現在炊米到處都有,只看你用心沒用去尋找,只有辛勒耕耘,定會收穫炊米。


老孫立超


這句話用在現在人身上都能起作用的,因市場己經都沒有能力給大家掙錢的空間了,大家有計沒有地方算,有力沒有地方去使,出現出來的生活跡象都是蕭條的,何能有多出來的力量在付大家生活的幫助。再有能耐的人在這大背景下,都會變成乖乖看門狗的人了,何況生在底層的人能有生活的出息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話在過去適用,放在現在照樣在實用,而且還可以放在多人身上去用了,奇怪的事就這樣在出現,大家和解的再好都逃不過生活難的所迫,己經沒有力量力氣在過生活去生存人了。


閩藉寫作


羅永浩、賈躍亭[大笑][大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