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垃圾填埋場管理現狀

垃圾填埋場是我國城市重要的市政基礎設施,也是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鏈條上不可或缺的最後一環。需要通過技術升級實現可持續填埋,實施精細化和數字化管理,提升填埋場運營及使用效率,真正實現填埋場的價值。


當前 | 國內垃圾填埋場管理現狀



近年來,我國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逐步提升,建成了一大批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衛生填埋場和焚燒發電廠,為改善城鄉環境衛生條件和提升區域環境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由於我國不協調、不充分發展的基本國情,非正規填埋場、未按標準建設防滲設施等的填埋場以及封場後未經嚴格維護的填埋場的存在,對填埋場周邊的大氣、水、土壤等都造成了嚴重的汙染隱患。

我國垃圾填埋場主要問題

1非正規填埋場數量多、摸底不完善

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是指達不到國家標準和規範要求的垃圾填埋場,未設有完善的防滲措施和覆蓋導氣系統,存在嚴重的環境汙染隱患。“十二五” 期間,全國預計將實施存量治理項目1882個。其中,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改造項目503個,衛生填埋場封場項目802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治理項目577個。

2現有填埋場庫容壓力巨大


目前,全國城鎮(城市、縣城,不含建制鎮) 近2000座填埋場約有近50%填埋場滿負荷運轉, 這其中又有約一半的填埋場超負荷運轉,必然導致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的負擔加大。

填埋場還面臨惡臭、甲烷爆炸等填埋氣汙染與安全隱患等問題。在技術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收集部分甲烷等可燃氣體,但是收集氣體數量有限以及氣體純度不高,很難利用。我國的垃圾填埋氣回收利用率極低,不足1.5%。

3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場二次汙染嚴重

原生垃圾直接進入填埋場,經過發酵作用產生高濃度有機滲濾液,會對周圍環境以及地下水產生不利環境影響。而自然降水的淋濾或地下水浸泡,也會產生出大量有機滲濾液,對地下水以及土壤產生長期影響。


當前 | 國內垃圾填埋場管理現狀


垃圾填埋場建設及發展建議

《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底,全國設市城市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總處理能力50%以上。側面說明到2020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的生活垃圾填埋仍然要承擔接近50%的份額,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該比例將會穩定很長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