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前八后五”具体是什么吗?

关于商人的迁徙,汉代著名天文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在其所著的《西京赋》中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所谓的“前八”指的是商汤建国前的八次迁徙,《史记·殷本纪》中即有记载“自契至汤八千”,王国维先生对此有详细的考证,即:契自毫迁居蕃;昭明自蕃迁居砥石;昭明自砥石迁商;相土东迁泰山下后复归商丘;上甲微迁于殷又复迁至商丘;汤始居毫。但具体迁徙情况到底如何,学术界始终存在分歧。而所谓的“后五”指的是商汤建国到盘庚迁殷这段时间还有五次迁徙,分别是:仲丁迁于隞,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迁于奄,盘庚最后定都于殷,从此以后,一直到商王朝覆灭,再也没有迁过都城。应该说,从契至成汤的八次迁徙,是商族在建国之前为了谋求发展空间,或者由于自然原因,或者由于政治原因而进行的整个部族的迁徙。而从成汤建国到盘庚迁殷期间的五次迁徙,则是商王室在统治区域内的迁都,是政治中心的迁徙,其意义不同于先商时期的八次部族迁徙。

从成汤建国后的五次迁都地点来看,大体可以看出商代的统治中心在今天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一带。虽然现在还不能一一确定他们的确切位置,但大体可以说,商代的统治中心区域在距离黄河不远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