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民營、外企,該選擇哪個?

對於初入職場或者要換工作的人來說,如何選擇單位成為首當其衝的問題。對於選擇單位,一般有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公益性組織等幾個選項。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公益性組織先不說,我們先說說企業。企業一般來說有國企、民企、外企(包括中外合資)三種主要的形式。那麼,這三種企業到底該怎麼選擇,哪一種更好一些呢?

當前,國企表現的似乎更好一些。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新聞上到處看到的是國企有擔當,開足馬力保障國計民生的需要的各類報道,可以稱之為疫情之下企業界的中流砥柱。而外企不溫不火,沒有太大的動靜,時不時鬧出裁員、降薪的新聞。而民企則成為重災區,且不說餐飲、旅遊、休閒娛樂等行業的企業幾乎遭受滅頂之災,其他行業的民企也遭受重創,裁員、降薪、停薪的企業不在少數。


國企、民營、外企,該選擇哪個?

就業成為大問題


顯然,大膽預測下,疫情結束後,就業問題將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且不論874萬的應屆畢業生們要進入就業市場,現在也有一波被裁員的人需要找新工作,而從現在的表現看,除了機關事業單位一如既往的受青睞外,國企也將成為大家爭搶的對象。

但這真的就是正確的嗎?未必。湧入國企的人,受得了相比進入外企、民企來說更低的工資嗎?受得了長久的原地踏步沒有提拔空間的煎熬嗎?受得了關係錯綜複雜、僵化的環境嗎?

職業選擇沒有對錯,只有合適不合適的區別。無論進入哪個類型的企業,都跟個人的條件、資源、定位、規劃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簡單說,想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企業,你需要考慮以下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你個人的現狀。這一點是非常現實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狀況,有人是富二代,生下來就吃穿不愁,選擇企業也許是家裡的意思,也許就是自己的興趣所致。有些人卻家境一般,沒有太好的經濟基礎,甚至經濟壓力還不小。有些人家裡的親戚等本身就是在國企裡工作,或者是在外企、民企裡工作等。這些就構成了一個人選擇企業類型的出發點,要綜合考慮個人、家庭的歷史與現狀,沒有必要好高騖遠,要切實去解決現實最重要的問題。


國企、民營、外企,該選擇哪個?

選擇職業不能只看眼前


第二個要素:你個人的定位和規劃。從現實出發,個人的定位到底是什麼呢?是作為專業人員直到退休,還是想成為公司裡的高管,甚至是最高負責人,站在公司金字塔的頂端,還是通過職場積累經驗,然後踏入創業的路途?這些都是個人的職業定位。這就需要考慮個人的動機、人格、興趣等,綜合做一個定位選擇,這樣才知道自己在職場的形象以及未來需要積累的經驗和資歷到底是什麼,如此才能真正的知道國企、外企、民企哪個類型更適合自己。

第三個要素:人生的階段和需求。這個非常重要。舉個例子,有人為了現實的經濟問題,希望掙更多的錢,於是進入了一家民企,這家民企工資高、待遇好,但是需要加班,可能比996工作還要時間長。一開始他覺得一點問題沒有。就這樣他結婚了,然後有了孩子,他突然發現家庭更重要,於是加班對他來說成為了沉重的負擔,高工資也不再成為吸引他拼命工作的理由。顯然,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工作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工作、個人生活、家庭構成了一個整體,要想選擇最合適的工作,就要考慮自己需要什麼、家庭需要什麼,分階段去規劃、選擇。


國企、民營、外企,該選擇哪個?

選擇最匹配的工作


因此,對工作來說,我們應該超越傳統的觀念,不要只盯著現在的待遇、職位,要從自己出發來選擇最合適的企業類型,這才能減少自己的職業痛苦和頻繁跳槽的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