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画

《攀登者》该影片故事情节略显薄弱,吴京饰演的角色方五洲人物形象刻画很足,但某些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亮点不足,抓不住观众的眼球。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画

一方五洲人物刻画丰满给力。

方五洲作为攀登队队长,业务能力一流,担当队长一职,有强悍可靠能力确保队员生命安全,对于任务的完成也有能力保证。在诸次登山时遇到的险情都是他九死一生化解的。可以说,在登山时,有他在处理险情的场景中,他展现了一人的英雄本色。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画

他信念坚定,内心强悍。

1960年他和队友冲刺珠穆朗玛峰,完成了首次北坡登顶的任务,但因为在救队友曲松林时,丢弃了摄像机,致使没有登顶照片,不被国际认可,国家在国际上抬不起头,国人质疑嘲笑“登上英雄”,他15年的人生隐忍度过,甚至被救的队员曲松林也对他恨意居多。

但他不后悔,不觉得是错,在1975年国家组织的登山任务中,他作为队长仍然以队员安全为优先选项。

方五洲的感情线穿插在国家登山任务中也是很唯美。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画

他和徐樱一开始因为登顶被质疑,二人之间有一座看不见的珠穆朗玛峰,后两人多年后因登顶任务重逢,徐樱作为气象组主任,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果敢和智慧,为登山突击队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

二人在事业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在很是出色。

家国大义,英雄儿女有情有义。

二曲松林人形象亮点不足。

曲松林是该片叙事的推动者,是个重要角色,但人物魅力稍有欠缺。

1960年登山,曲松林命悬一线之际,交出摄相机,队长救了他,丢弃了摄相机。也因此没有登顶照片,不被国际认可。

他的15年,在遗憾痛苦中煎熬。

一句“队长,我恨你。如果是你,你会自己活着还是保下摄相机?”

一句决心狠戾的话,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死也要保下摄相机。”

任务失利面前,他可能不能原谅的是自己的生存。

也因此,他思想上,多多少少把任务绝对化,在方五洲受伤,李国梁年轻一代攀登者提议率队登上,不顾方五洲反对,一意孤行。后又忽略方五洲稳扎稳打的建议,执意让李国梁前行。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画

李国梁的死是个意外,却狠狠的打醒了他。

一句“我错了,全错了。”是用一条命换来的幡然醒悟。

他明白了作为负责人,要对队员生命负责,这份责任比山重。

醒悟了,又开始执拗于性命攸关了,在徐樱强调经过气象组勘查还有一次窗口期,他又踟蹰犹豫。

曲松林是个负责人,他的思想变化是叙事的冲突点,但是却没有在关键时刻最适宜的决定和命令。

每次关键点的冲突,反而是衬托了方五洲的正确和人格魅力,本身缺少魅力点。

三 李国梁人物形象稍显单薄。

李国梁这个角色出现和身死是服务于“生死垂问”的。

李国梁作为摄影师的身份在攀登突击队里,是被曲松林格外看好,珍惜的。

他被赋予的身份,被曲松伶格外重点的照顾和锤炼,都是为了渲染曲松林对当年遗憾的竭力补偿。

他和黑牡丹的轻飘飘的感情线,黑牡丹的少女情怀和一些没有智商头脑的行为,多少让观众忍不住吐槽,这里安排黑牡丹的感情线,是为了什么?

细想之下,在祖国大义面前,在事关国家任务上,曲松林把任务看作第一选项,安排李国梁的死来打醒他,那么这么一个普通的队员的牺牲,悲伤之重,通过一个和他紧密联系的黑牡丹的痛来衬托,就更能显的普通队员的生命在国家大义是有重量的,这适当的缓和了曲松林思想转变的突兀,也人情化了这种明显安排的意图。

但也不免发问,李国梁和黑牡丹的人物形象可以再精雕细琢些,李国梁在登山时的表现实在平平,没有什么特别表现,随便就安排了所谓重头戏,还是刻意化的生死垂问戏码,

“保摄像机还是自己?”他护了摄像机。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画

黑牡丹的行为更是让人吐槽不断,未经许可私自入李国梁的房间,乱动他的设备,训练中私自少读十秒,在初次攀登时,感情用事,致使她和李国梁二人掉下冰裂缝。

此二人镜头不少,也是个小小的一个故事线,但是却不够小巧精致,和主线相比,精华度严重失衡。

《攀登者》:聊聊人物刻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