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在東亞和東南亞,米都是飲食中的重要角色,米飯、米粥、米粉、飯糰等由米演化出的食物佔據著人們的一日三餐。韓國米食文化中,尤其以“糕”最具特色,它蘊含著韓國人的傳統習俗、人際關係,甚至從出生到死亡的不同人生階段都有糕的陪伴和記憶。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韓國人對於糕(떡)這種米食糕點的喜愛程度,遠遠超過東亞其他以米為主食的人們。韓國米糕種類繁多,我們最為熟悉的辣炒年糕只是眾多做法中的一種。傳統韓國米糕的做法有蒸糕、打糕、煎糕,還有將包裹著各種餡料製成的糕,每種糕都有自己的專屬場合。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事實上,韓國人在幾乎所有的重要場合都要製作米糕,無論是節日還是婚喪嫁娶無一例外都得有糕。比如在過年期間,大年初一必須要吃年糕湯,正月十五則要吃一種被稱為“藥食”的甜米糕。一年中,三月要吃用花做裝飾的“花煎”,八月十五中秋節則要吃“鬆餅”。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小孩滿週歲時,韓國家庭會為小孩舉辦週歲儀式,這時家裡的長輩會準備雪白的蒸糕以及高粱餅,供參加孩子週歲儀式的人分享。韓國人相信,分食白米蒸糕的人能夠幫助孩子分擔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坎坷和不順,高粱餅則象徵著驅趕孩子身邊的災禍,以護佑小孩子能夠茁壯成長。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韓國家庭在搬家後也會準備一種加入了紅豆粉的蒸糕,並親自送給周圍的新鄰居,以便日後互相之間多多關照。新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女性,在回孃家時,也要準備一種特殊的米制糕點,被稱為“省親米糕”。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在祭拜祖先或者神靈時,根據對象的不同,韓國人要準備不同的米糕,但是有一種特殊的鈴狀米糕在祭祀儀式上必須出現,據說它能夠將人世間的事情傳遞給神明。在韓國甚至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家人設宴款待賓客時,必須準備傳統韓國米糕,如果沒有準備或者忘記端給客人,就是招待不周和失禮的表現。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雖然近些年,傳統生活方式和飲食習俗深受現代化生活的影響,但是二者卻表現出了互相融合的景象,贈予和食用米糕的傳統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存在著。比如聖誕節、復活節這樣的西方節日,韓國人也會將親手製作的米糕作為禮物贈送給親朋好友;又比如即使是西式婚禮現場,米糕也還是必備的食品。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有趣的是,招待好友到家中做客,如果不知道給朋友們準備什麼點心,只要有辣炒年糕,就會引起一陣歡呼雀躍,主人和賓客都會相當滿意。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所以糕對於韓國人來說,不僅僅是種吃食,也是用來表達感情的重要食物,更是人際交往中表現禮節的載體。

事實上仔細想來,把米糕當做重要場合或者人生時刻上的必備食物,互相饋贈或者與賓客共享的習俗並不是韓國社會所特有的,中日韓三國都有著類似的傳統。比如,在中國過年時要吃“年糕”象徵年年高升,正月十五要吃湯圓象徵團團圓圓,端午節要吃粽子,廣東、福建、臺灣在祭拜祖先和婚喪嫁娶時也都要製作粿。在日本,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擺設用糯米做成的鏡餅,還要吃加了年糕的雜煮。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糕”?米食文化傳統下的韓國米糕

這種中日韓三國相似的米食文化傳統,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稻米是東亞常見也是最為普遍的主食,稻作農業和稻作文化歷史悠久,在我國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就發現有1.4萬年前的稻作農業遺蹟。因此,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稻米文化已經根植於東亞各國的傳統文化中,它不僅是維繫人生命的糧食,也塑造著人的生活方式,小小一粒米承載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中人們的歷史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