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電商爆品選擇的六大邏輯

我們一直說,產品為王。但是對這四個字有深刻認識的人並不多。本質的道理都是簡單易懂的,但因每個人的認知不同,理解的深度就不同。

要講明白一件事情、一個觀點並不容易。我們都是普通人。高手聊天,點到為止,因為一點就通透了;普通人聊天,得從觀點、案例、故事、段子,去剖析。

言歸正傳。

二類電商爆品選擇的六大邏輯


以下是關於我選品的邏輯,主要是針對做標品的小賣家的。

選品的六大邏輯:

1.高顏值產品

2.針對細分市場人群的產品

3.同款較少的差異化產品

4.控價較好,且不存在惡意競爭的產品

5.有30%利潤以上的產品

6.優勢不明顯的產品

底層邏輯講明白了,接下來講講為什麼,怎麼做的問題。再次強調:我分享的是我的思考,如果你不深挖我的觀點,你可能一無所獲。

第一,高顏值產品,一直以來都是這幾年新品牌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顏值即是生產力,這話說得是很有道理的。

如何判斷一款產品是否具有高顏值。首先顏值的差異是相對的。正如美與醜的概念,也一定是兩者對比之下產生的。懂得了這個,我們也就能明白,選品的基礎條件顏值,也是相對於你的競品而言。

顏值的高低標準,同時也是取決於你自身對美的理解,和對市場的把握。

我們分析一款產品是否具備顏值生產力,利用一些賣貨平臺的搜索,就能快速找到答案。

第二,細分市場人群的產品。

怎麼定義細分市場?廣義上,細分市場,只要是有差異競爭力的產品,都能歸結於細分市場的範疇。

狹義上,則可以是,賣點上的細分,產品上的細分,類目下的細分。

賣點上的細分。同一類產品,商家可以根據自己產品的屬性,去做。如,手機殼,有的主打耐磨防摔,有的主打手持舒適度,有的主打風格設計。

產品上的細分。常見的一類產品,會針對不同的功能,單一拆分,做成獨立的產品。如,指甲刀,細分之後,有修剪手指甲,有修剪腳指甲,有指甲銼,指甲挑等等。

再說,類目下的細分。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如,一級類目下,有許多小類目,多去各個平臺市場上找,一定能找到,競爭小的產品、針對小部分人群的產品。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不具備,那麼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第三,同款較少的差異化產品。

如果不具備差異化,同款較少,也是OK的。

第四,控價較好,且不存在惡意競爭的產品,和利潤在30%以上的產品,這個需要上架產品,操作一段時間後才能知道真實的情況。

有時候你問廠家,廠家說的,可能跟實際情況不一樣,一些廠家,口頭上說,控價很好,背地裡允許一些店鋪低價,讓其他的商家,給他們導流。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利潤30%以上,這個也要看你實際售賣之後的情況,有時候同行經常上活動,活動價相比日常價,低太多太多,容易把原本有30%利潤的,壓到不到10%,這就令人非常難受。

產品走量之後,更要結合自己的推廣成本做好盈虧平衡點。如果投入回報率太低或太慢,建議放棄這款。

第六,優勢不明顯的產品。我們該如何判斷?

最直接的法子,還是利用同行的流量詞和成交詞去找,看看平臺上,做這款產品的多不多,生意參謀裡,競品的免費流量有多少,他們的月銷有多少,分析行業的轉化率和他們的轉化率,判斷是人工干預多還是真實銷售得多。

以上的6大選品邏輯,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在強競爭環境裡,找到屬於小賣家的生存之道。我們最終的時間,都應花在選產品和測款上。

而就我個人操作習慣,也不太願意做太多的市場分析和調研,我更傾向,上架之後一段時間,看流量反饋。

有時候你覺得自己選擇是對的,但市場,分分鐘打你的臉。

我們在積累自己選品和做產品經驗的時候,不要東搞搞,西搞搞。在一個單一的品類,摸清門道之後,選擇深挖,你才能真正拉開跟對手的差距。這差距就是,你對市場的理解深度。

更多二類電商行業資訊,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者搜索“二類電商資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