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降息、房企搶收,買房迎來“好時機”?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北京樓市已經錯過了“金三銀四”。隨著五一購房季到來,在降息等政策的支持下,以及房企的大力搶收之下,“五一”有望成為今年第一個購房旺季。那麼,當下對於購房者而言,是不是買房的好時機?

在經歷了漫長的“宅家模式”之後,人們對家有了新的認識。“好房子”的定義也正在改寫。那麼未來的好房子是什麼樣子?對此,業界專家、分析師、房企負責人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揭示樓市現狀。

圓桌嘉賓:

張波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

郭毅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

王小嬙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

楊雷(化名) 華北世茂相關負責人

陳巍(化名) 中原地產分析師

觀點摘要:

1、今年“房住不炒”的主基調被反覆強調,因此房價本身並不會出現大幅上漲,故不存在所謂“抄底”,整體市場的穩定利於購房者理性入市。

2、當前市場處在購房需求逐步釋放中,房企為了快速回籠資金,降價跑量的可能性較大,而一些著急出手的二手房房主,議價空間也比較大,此時是剛需上車的好時機。

3、一般城市中心區、地鐵項目,以及類似海淀等傳統供需失衡的區域市場走熱。

4、目前,一些項目推出50平方米一居、70多平方米兩居,市場去化速度非常快。因為降低了總價門檻,圈定了更多的剛需剛改人群,拉動成交。

5、疫情之後,購房者除了關注房間內部結構外,對於小區的重視程度會有明顯提升,比如配套、綠化、智能等硬件,以及物業服務等軟實力。

房價不會大幅上漲,剛需購房時機來臨

Q1:在降息以及房企搶收的背景下,對於購房者而言,目前是不是買房的好時機?存在抄底的機會嗎?

張波:一方面對於自住型需求來說,當下是選房的好時機,各大房企經歷了一季度的銷售低迷之後,二季度尤其是5月份推盤上市加快銷售的意願強,購房者可挑選的房源也會同步增加。從安居客線上的數據也可以看出,3月用戶的找房熱度已經明顯提升,供需熱度同步提升的大背景下,的確有利於買房置業。

另一方面,由於今年“房住不炒”的主基調被反覆強調,保持房地產平穩發展也是重中之重,因此房價本身並不會出現大幅上漲,故不存在所謂“抄底”,整體市場的穩定更有利於購房者理性入市。

王小嬙:疫情積累了購房需求,疫情過後會有購房需求陸續入市,下半年的樓市或將走出上半年的冷清局面。當前市場處在購房需求逐步釋放中,並未完全釋放,二手房中著急出手的房主談價空間比較大,新房中房企也為了快速回籠資金,衝擊業績,降價跑量的可能性也較大,因此,個人認為目前是剛需上車的好時機。

郭毅:對於購房時機,要分不同的需求人群。對於剛需、剛改人群來說,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隨著限競房越來越少,北京重新迴歸以商品房為主體的供應結構。目前,一些限競房項目的產品品質和戶型空間功能規劃,以及裝修標準都有升級。尤其是部分項目在價格上還有相應的讓步。因此,當下是選購限競房的好時機。

但是品質改善人群可以等一等。從疫情推進居住空間以及物業服務的升級來看,最近亮相的一些新項目,在戶型設計、公共空間規劃以及智慧化系統應用上都有創新。而與過去被限價的商品住宅對比,這批全新商品住宅在價格制定上也相對合理,並沒有出現大幅波動,相比過去,仍處於企穩態勢。因此,對於品質改善人群來說,會有更新更好的產品可選,又不用付出更高的代價。

楊雷:有幾個觸點使得高端群體近期的置業需求更加強烈。尤其是一季度房企拍地火熱,讓關注資產配置的高端客戶有了更大的置業衝動。對於資金風險問題,我們接觸到的高端客群可能更加敏感,這時候他們普遍會做一些重資產配置,以此來規避資金貶值的風險。

疫情對於房地產項目而言,有衝擊,也有機會。疫情之前,地產人是“等市場”,如今,一些樓盤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和青睞,可以說在疫情中迎來了“窗口期”,加上輔以的一些政策優惠,所以目前買房的確是一個好時機。

陳巍:目前市場正處於成交低位,價格商量餘地大,好項目不斷推出,利率也處於下行通道,有需求的客戶可以有不錯的收穫。

位置價格佔據“C位”,產品升級滿足不同需求

Q2:在北京整體市場成交不佳的情況下,仍有不少賣得好的項目,這些項目都有什麼樣的特徵?

張波:市場是由供需來決定的,近期銷量表現較好的項目也是需求量集中的一個體現,除了價格因素外,部分區域長期新房缺乏供應,改善型需求在某些項目上得到有效匹配,都是項目熱銷的重要原因所在。

王小嬙:這些熱銷項目位置較好,要麼位於主城區,如朝陽,石景山,要麼是離地鐵線較近,如昌平。從戶型上看,這些熱銷項目的主力戶型是三居室。

陳巍:一般城市中心區、地鐵項目,以及類似海淀等傳統供需失衡的區域市場走熱。

郭毅:賣得好的項目主要還是因為價格,明顯特徵是降低總價門檻。最近一些項目的50平方米一居、70多平方米的兩居,市場去化速度都非常好。這些項目通過戶型面積的收窄,來降低總價門檻,圈定了更多的剛需剛改人群,所以拉動整體的成交。另外市場熱度較高的項目還有品質改善項目,主要是產品升級滿足當下購房人群需要。

楊雷:縱觀近期熱銷項目,無非是具備地理位置、產品優勢、價格門檻的特性。以西山龍胤為例,項目的產品具有目前市場上稀缺的獨棟別墅。在北京線下帶看恢復後,帶看量相比去年同期有了150%-200%的增長,達到了每日十組左右。目前項目成交也比去年同期有了明顯提升。通過客戶主動諮詢以及渠道帶客促進成交的案例還在增加,成交週期也有所縮短。相比疫情前,客戶的決策週期大概縮短了接近50%的時間。

疫情之後更關注戶型、配套、科技智能、物業等

Q3:經歷疫情的洗禮,住宅產品的發展趨勢會有什麼變化?

張波:用戶除了關注自身購買的房間內部結構外,對於小區的重視程度會有明顯提升,包括配套、綠化環境、科技智能等硬件,也包括物業服務等軟實力。對於戶型的空間尺度要求也會出現分化,部分改善型需求會更多關注到遠郊區域的大戶型,以更好匹配空間需求和環境。

王小嬙:經過此次疫情,購房者對房屋的品質以及物業管理有更深刻的認識,包括小區的封閉性。高端住宅以及洋房別墅的小區品質較高,小區人流量較低,疫情之後,預計高端住宅、洋房、別墅的成交佔比會略有上升。

楊雷:這次疫情讓市場不少客戶,尤其是高端改善客戶,意識到了有天有地有院落的產品的獨特性,因此對於市場上比較稀缺的獨棟別墅以及合院類產品會更加青睞。

陳巍:從產品角度來看,未來供應將朝著大戶型(為改善用戶)、類別墅產品、戶型通透、房間功能配置(如配置2個衛生間)等方向發展。

郭毅:隨著居家生活時間的增多,改善家庭更注重多功能空間的打造,比如設置健身房、書房等個性化的空間來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而在社區公共空間,針對兒童、年輕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齡個體設計的空間會越來越受重視。疫情之後,大家對物業服務要求有了大幅度提升,因為更加意識到物業能給活品質帶來提升,比如在疫情期間,公共區域消毒、代採購等附加值服務都在體現物業的服務水平。

未來,為防止中央空調帶來病毒流竄,業主開始反思購買什麼樣的綠色健康住宅來實現室內恆溫恆溼恆氧,來滿足品質生活的需要。此外,智慧化社區也更加受關注,其中配備了智慧化安防、智慧化停車、智慧化電梯的社區,在業主歸家過程能夠實現智能化。比如業主歸家後先是引導停車,停車入位之後,電梯會自動等待業主並送到所在樓層,整個過程全是智能化。

新京報記者 袁秀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