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小朋友,你要去哪兒啊?出入證帶了嗎?”

“我要回家,阿姨。我沒有出入證。”

“那不允許進入的。”

“阿姨,您就讓我進去吧,我想穿過村子回家。”

“你家在哪兒啊?你爸爸媽媽呢?”

說到這兒,小張的淚水已呼之欲出。

這一幕,發生在小湯山鎮東官莊村口執勤點。


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細心瞭解,他原來是位離家出走少年


4月6日,幾位執勤人員一早就來到了東官莊村口執勤。“我和李進山、楊桂蘭以及另外幾位同志本來是下午班,可清明假期回村人多,我們就起了個大早來幫忙。”李女士說,“誰知沒過多久就來了個孩子要進村。”


這個孩子,正是要進村的小張。小張家住延慶區大榆樹鎮,今年13歲,是一名初中一年級學生。


沒有任何通行證件,也不是本村村民,小張的造訪令幾位工作人員感到詫異。要知道清明期間人流量大,孩子在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獨自出行,是十分危險的。


不僅安全沒有保障,天氣也未完全回暖,而小張卻只穿了一件單薄的秋衣,鞋帶也散在地上,懷裡還捧著幾本書和一個筆袋,讓人十分心疼。


幾位工作人員憑藉多年的“帶娃”經驗,認為小張或許是一路“走”到東官莊的,而“走”的原因很可能是“離家出走”。為了確保小張的安全,執勤人員先將小張安頓下來,並第一時間聯繫了小湯山派出所民警,同時積極開導小張。


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耐心規勸,終於得到家屬聯繫方式


這孩子嘴可嚴實了!問他父母的聯繫方式,他說不知道;問他其他家長的聯繫方式,他也說不知道。我們給他吃的他不吃,給他水他也不喝,一直在那兒抹眼淚,就是不開口。”李進山對北青社區報記者說到,“小張還告訴我們,‘您們別擔心,我自己可以走回老家。而且就算阿姨過來接我,我也不跟她走。’”


小張口中的“阿姨”引起了執勤人員的注意。李女士告訴記者,小張出身於單親家庭,父母早已離異,奶奶也已經去世,所以他一直跟著爺爺與父親生活。


不久前,父親從延慶區大榆樹鎮搬到了順義區高麗營鎮,與小張口中的“阿姨”一同居住,而小張本人和爺爺則留在了延慶老家。這次,為了給爺爺調養身體,父親把爺孫二人都接到了位於高麗營的家中。


因此,小張拒不和阿姨回家的態度,讓執勤人員哭笑不得:“他既懂事,不願讓我們擔心,又不懂事,說什麼都不肯跟‘阿姨’回家。”


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小張的倔脾氣使對話陷入了僵局。“直到我們問他是否和家人吵架了的時候,他的眼淚一下就止不住了,嘩啦啦的流。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李進山說。


記者從執勤人員處得知,家庭的變故與親人的離去,讓年僅13歲的小張承受了遠超其年齡的壓力。


執勤人員開導小張:“作為男子漢,你必須學會接受現實。父親要辛苦掙錢養著你和爺爺,而你要為他分擔壓力,不讓他擔心,照顧好爺爺,嘗試著接納阿姨,努力成長。”


執勤人員還引用語文課文來開導小張,“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等你學這篇文章時,一定會對現在的處境有深刻感悟。其實生活給你帶來的苦難,都是在磨礪你的意志。”


“叔叔阿姨,我明白了!”經過執勤人員的耐心開導,小張眼裡的淚花蕩然無存,並主動提供了阿姨的聯繫方式。


家人到來,民警和執勤人員終於放下心來


很快,小湯山派出所大東流片區的民警抵達現場,迅速與小張的阿姨取得了聯繫。為保障小張人身安全,民警與小張的阿姨進行了單獨溝通。此外,還通過內部系統核驗了其阿姨的個人信息,經小張確認無誤後,才安排二人見面。


小張的阿姨十分感謝民警和執勤人員對小張的照顧。臨走前,執勤的叔叔阿姨們再三叮囑小張:“你要記住你的責任,不能再自己跑出去了。等爺爺回老家的時候,你再陪著他一起回去。”小張也答應他們:“叔叔阿姨,我明白了!你們辛苦了!”


事後,李女士對記者回憶到,幾位執勤人員已連續兩個多月,每天“風裡來,雨裡去”地堅守在執勤崗位上,早已習慣了不被一些人理解的憋屈。可是,當聽到小張說出“叔叔阿姨,你們辛苦了!”這句話時,堅守執勤崗位的她不禁潸然淚下。


“為人父母,我非常體諒孩子年紀輕輕卻在外漂泊的孤獨和無助。所以我認為,無論身處何方,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和責任都堅決不能丟掉。”


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民警與執勤人員提示您:

疫情期間,家長應關注孩子心理動向,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儘量不使用責怪的方式教育孩子,遇事多與孩子溝通,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圖/小湯山在線


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能“抗疫”也能“護花”,執勤人員助力少年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