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養成四大習慣,受益終生

大一新生,養成四大習慣,受益終生

大一階段是大學生朋友的習慣養成階段,對於今後四年的學習生活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會影響到畢業工作,以致之後的人生,因此在大學一年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必將受益終生。

為什麼說大一這個階段至關重要呢,因為大學階段雖然仍是集體化生活階段,但是所有的生活、學業在最大程度上獲得了自由。沒有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不必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式的單調乏味;更脫離了家長和老師的嚴密監控。

經過了十二年漫長的學習是唯一內容的枯燥生活,反彈幾乎會在每個人身上發生!

也因此,懶惰、沉溺網絡、難以自律、無所事事、毫無規劃、隨波逐流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代名詞。

說句俗不可耐的話,人生的道路很長,但緊要處只有幾步。毫不誇張地說,大一,尤其是大一上半學期這個階段就是朋友們人生中最緊要的這幾步。

那麼這最緊要的幾步應該怎麼走,就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內容:

一、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大一新生,養成四大習慣,受益終生

1、在沒有鬧鐘、父母的催促,學校起床號的環境下養成早起的習慣。

有調查數據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學生有賴床習慣,且不說在沒有早課的情況下,即便早晨有課,也有一些學生因為賴床而出現遲到甚至曠課的情況。

大學作息安排一般分為兩類:兩類的第一堂課都是早晨八點鐘開始,差別在於不同高校一節課的時間安排有四十五分鐘,有五十分鐘,兩小節為一次課,課間均為十分鐘休息時間。

下午夏令時第一堂課為三點鐘,冬令時為兩點半。而大學課程,尤其是專業課程往往會安排在上午,下午安排公共科目,有時候還會出現空檔,沒有課程安排的情況。

如此寬鬆的作息安排方式給大學生睡懶覺提供了便利,而且大多數學生把大學學習僅僅視作課堂上的任務,課下完全沒有學習動力,這絕對是不可取的。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根據大學的課程作息安排,建議大學生朋友每天七點鐘準時起床,洗漱,早飯之後趕到教室至多還有二十分鐘的時間,在這短時間裡打開教材,預習一下當天學習內容是非常必要的。

現實情況卻是,大清早的大學校園,幾乎所有的主幹道上都是手裡拿著塑料袋包裹的早點,急匆匆趕往課堂的學生。

大一新生,養成四大習慣,受益終生

2、在便捷的網絡、全民遊戲的大學環境中養成早睡的習慣。

與賴床相關的必然是熬夜,我們首先來明確大學生熬夜的原因。我們是不是可以確定一點,大學生朋友熬夜絕對不是因為學習,當然,在期末複習備考那個把星期要另當別論。

那麼大學生熬夜的“項目”是什麼呢?

在網絡尚不發達的時候是打牌。大學這個環境既單純又複雜,單純在同學們之間不會牽涉複雜的經濟利益和社會關係;複雜在同學們來自天南海北,他們帶來了不同地域的優良品性,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不良習慣和娛樂方式。

大學永遠是孕育最先進的娛樂玩法的土壤,當然這也要分不同的大學,比如我本科時的211院校,學風濃重,雖然學校沒有晚間斷電的規定的,但是宿舍區在沒有特殊情況時晚上十一點之前絕對會漆黑一片。

但同時我大學時也曾到過其他一些院校,甚至遇到過夜裡把桌子拉到走廊裡點著蠟燭通宵打牌的情形。

但是無論你所處的學校環境如何,一定要堅守自己,不要被環境所影響,有餘力的情況下你倒是應該積極地去影響別人。

如今網絡發達的情況下,遊戲已經成為大學熬夜的主流“項目”。

首先明確一點,我本人從不打遊戲,因此對於遊戲是一竅不通,我上大學那會正是紅警大行其道的時候,直到現在,我對於紅警的意識殘留就一句英文construction complete!

我曾見過很多沉溺於網絡遊戲的小孩,期中不乏中毒甚深者,因為有父母央求我和孩子聊聊,在聊的過程中我意識到,大多數玩遊戲的孩子心中都有一個電競夢。但是很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我接觸到的孩子,在電競領取能打出一點成績,而且能以此為生的尚未出現。

所以我勸熱愛遊戲的大學生朋友,網絡遊戲讓你付出的是什麼?是時間、精力、健康以及與人溝通交流的社會環境,久而久之,你會變成一個與世隔絕的,非但不能創造任何價值,反而會浪費社會資源、自身健康和父母財力的廢人,如果我將遊戲狂熱者成為“癮君子”其實並不過分。

大學裡面除了晚間的公共選修課偶有持續到晚上九點,大多數的時間裡,課程會在下午五點結束,即使在自習教室對當天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到晚上九點時間已經完全夠用。

那麼大學生朋友應該做的就是複習之後回宿舍,洗漱、上床,爭取十點鐘進入夢鄉,為第二天的學習養精蓄銳。

大一新生,養成四大習慣,受益終生

二、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切都是空談。而且在大學階段正是你有充裕的時間養成一生健康習慣的黃金時期。

養成規律性鍛鍊的習慣

首先必須承認一點,按照上述課程作息安排,大學生朋友能早起進行鍛鍊的少之又少。而且從我個人鍛鍊的情形來看,大清早鍛鍊雖然能保證活躍的思維和充沛的精力,但是其中也有一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弊端,就是鍛鍊之後保持極高興奮活躍度的不僅僅是大腦,同時還有身體機能。簡單來說就是,大清早鍛鍊之後,以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在課堂上很難坐得住,總有些蠢蠢欲動的感覺。

所以我大學時期的鍛鍊都是安排在下午五點到六點之間,一天的課程結束,晚飯之前,至於鍛鍊項目就因人而異了,大學裡體育設施十分健全,即便是在塑膠跑道上跑上幾圈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雖然我本人大學時期是個鍛鍊達人,我的選擇是學校健身房的無氧器械運動,但是我並不能建議大家強求一律。大家可選擇跑步,緩步走,或者是體育場內一些便利的設施。

無論選擇什麼方式進行鍛鍊,唯一要注重的就是堅持,爭取養成習慣。

我個人是大學四年,研究生三年堅持每天鍛鍊一小時,我必須承認工作之後我幾乎沒有再怎麼嚴格鍛鍊過,但是我的身體憑藉那七年打下的底子,直到現在無論多大強度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都還能應付自如。

大一新生,養成四大習慣,受益終生

三、儘可能養成閱讀習慣

大學的主要任務當然是學習自身的專業,但是同時也不要忽略養成閱讀的習慣。

為什麼現在社會上對於大學生的詬病已經成為流行話題,其中主要原因不外乎大學畢業生的知識結構過於單一,對於本專業而外的知識知之甚少。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大學畢業生中沒有讀過四大名著的絕不在少數。

舉兩個例子,我當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短暫帶過寫作教程,我提到無論內容如何,大學生應該讀一讀餘秋雨,他的文字對於薰陶同學們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有很多幫助。結果是我的話音落下後課堂上出現了冷場,我在詫異中問到餘秋雨是誰,這裡沒有任何渲染的成分,在那個學習語言文學的課堂上,三十個學生幾乎沒有人知道……

第二個例子是我本科階段有一門《美學基礎》教程,授課老師是一位本校留校本科生,首課時他給我們羅列了我們作為大學生應該瞭解的一些基礎美學書目,我很詫異其中為什麼沒有朱光潛,下課後我和老師進行了短暫交流,這次是老師很詫異第問我:朱光潛是誰……

為什麼我強調在大學階段要養成閱讀習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旦脫離大學,失去充裕的閱讀環境,閱讀就成為了一種奢望。

我向來習慣以自己舉例,我自從畢業後參加工作,到如今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中我讀過的書絕對不會超過五十本。相對應的事實是,我本科階段閱讀書目從我保留的書單來看,應該在五百本左右,研究生階段也有三百本,也就是說我近十年幾乎但不到當初一年的閱讀量。

而培養大學時期的閱讀習慣,其實就是在潛移默化地培養自己踏入社會後的兩種能力:

也就是我今天要討論的最後一點

大一新生,養成四大習慣,受益終生

四、養成交流和寫作的習慣

在當今社會,無論你專業方向是什麼,也不管你對本專業的掌握水平和能力如何,你必須具備兩個能力才能遊刃有餘,這兩個能力就是口才和寫作。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答案是兩個字——人才!

那麼怎樣才能讓人瞭解你是個人才呢?是面試的時候把自己捯飭成職場達人的模樣?是換上一身體面的“行頭”?是做一份精美絕倫的簡歷?

以上三個答案都是否定的!

正確答案是如何表達自己。

表達靠什麼?無疑靠的是語言,而表達語言分為兩種,一是口頭的,一是書面的。

無論你畢業的時候要留校、保研、考研、找工作,面試是無法避開的場合。而在這些場合中你無法逃避地要和麵試人員進行語言交流,當所有人都從事同一專業時,你認為面試人員會糾纏在你們基礎相當的專業領域裡嗎?

無一例外地,面試人員會不斷試探你的知識邊界,或者說你大學四年中學習的“天花板”,如果把你的專業比作經度,面試時的方向往往是與經度交叉的維度。

大學畢業之前大家都不曾踏入社會,而知識邊界,或者說你所掌握的維度範圍從哪來?理論上說必然是才間接經驗裡來,現實來講就是從你的閱讀中來;

其實說到書面表達,很多同學認為個人簡歷就是一張表格,只需要將自己相符的資料填入相應的空格即可,其實這是個誤區。

個人簡歷的表格最後其實是有個人簡介或者個人實習經歷之類的空格,這個空格就是你將一份簡歷做成與眾不同的關鍵所在。

如果你將此處填寫成了與上面毫無二致的某某年到某某年,幹了些什麼,也就是說你已經失去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

往大了說,文以載道,你的書面表達更多地承載了你的思想,雖然我們接受的是同樣的教育,但是每個人形成的思想卻是千差萬別的,但是我們中國學生歷來都缺乏將思想歸納,而後表達的能力。

你或許已經意識到,在和自己要好的朋友聊天時,往往能迸發出一些過後令自己都吃驚的言論,其實這些言論就是你不成型的思想,如果你注意平時錘鍊,將這些片段進行綜合歸納,那麼你就會較之同齡人更加成熟,一旦落實成文字就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優勢性思維表達。

所以,大學生朋友們,尤其是大一新生,要儘早養成語言表達習慣,為今後的人生做好先人一步的準備。

我是成哥聊文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大學新生應該養成那些學習生活習慣,希望能給同學以及家長朋友們帶來某些啟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