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撤军回国前做了一件事,在中外历史没有先例

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后,全体志愿军官兵由艰苦激战的战争生活转入和平驻防。

1954年夏,驻扎在郭山附近偏僻山区里的志愿军第五十四军一三〇师炮兵五四〇团,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就地修建较永久性的正规营房,要求“自力更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精心建造”。

修建营房所用的建材,除了木材、玻璃、铁钉是从祖国运来的,砖、瓦、石灰等一应材料都是就地烧制的,而且完全是自己动手,没有请一工一匠和一个技术人员。

志愿军撤军回国前做了一件事,在中外历史没有先例


全体官兵,上下齐动手,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专长,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全部营房竣工,所需营具做齐。

这样一来,从团部到基层,从机关到连队,全体指战员便兴高采烈地迅速由地道、帐篷、简易营房搬进新营房。

1958年6月,五四〇团接到上级命令,8月份撤军回四川执行保卫边疆的任务,五四〇团是最后一批撤军的部队。

志愿军撤军回国前做了一件事,在中外历史没有先例


当时全团指战员的情绪是既高兴又留恋,没撤军天天盼撤军,真要撤军又舍不得离开此地。撤军前的准备工作很多,时间很紧,要求很严。但上下齐动员,奋袂而起,焚膏继晷地工作,仅一个来月,各项准备就绪。

这次撤军回国,上级指示要把全部营房营具修葺一新,无偿移交给人民军。接到这个通知后,全团有组织地对所有营房、营具进行全面整修,全体人员夜以继日,忙得不亦乐乎。

志愿军撤军回国前做了一件事,在中外历史没有先例


有的分工检修屋顶,要求滴水不漏;有的负责平整地面,要求平平坦坦。有的担任粉刷室壁外墙,要求光亮无瑕;有的精心修理各种营具,要求完好无损;有的起早贪黑地铲除屋周围杂草,要求把垃圾清除于净……

经过整修,营房、营具汀扮得焕然一新,并在各营房前院用白色小卵石镶嵌象征团结、友谊的各种横幅大标语。

此外,战士们还要按照安排好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水缸挑满水,米桶留有一天吃的大米,蔬菜砍回放到伙房里,连点火做饭用的火柴也准备一盒放在灶边。

志愿军撤军回国前做了一件事,在中外历史没有先例


这样一来,只等人民军开进营房,放下背包可以休息;走进办公室可以办公,纸墨笔都给准备好了的;炊事班进入伙房立即可以做饭,不需上街采购。

这种移交,两国军队不需见面洽谈、不需在移交书上签字,由我方开列一张详细移交表放在办公桌上,无偿移交给人民军。两国军队之间这种特殊的移交方式,查阅古今中外史册,都可以说是没有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