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綠染嵐州春來早 植樹造林致富忙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植樹添綠正當其時。四月的春風吹醒了大地,也吹開了嵐縣春季植樹造林序幕。這不,位於界河口鎮西口子村的南樑上早已是熱鬧非凡,30多名來自綠生財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將一株株沙棘苗和油松苗小心地栽種到山坡上,培土、扶正、踩實、澆水,大家幹得熱火朝天,不一會兒,一大片排列整齊的小苗苗就迎風矗立在山巒之上,讓人不由聯想到秋天時滿坡將是喜人的綠意。

今年以來,嵐縣堅持“增綠、補綠、護綠”協調推進,“綠化、彩化、財化”同步發力,在全縣範圍內計劃實施2萬畝退耕還林、改造野生沙棘1萬畝、0.7萬畝荒山造林、0.3萬畝三北退化林修復工程,打造1萬畝“綠化、彩化、財化”三化綜合示範基地,發展“螞蟻沙棘”5000畝,全力推動縣域生態建設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該縣林業部門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早早選派技術人員下沉鄉鎮進行野外作業,確定各造林工程的地塊,同時積極開展苗木準備工作,並動員組織貧困戶和暫時不能返崗的農民工參與植樹造林,為春季完成全年各項造林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做好造林綠化的同時,嵐縣積極開展彩化工作,以普明鎮“扣鍋峁”為中心全力打造11500畝造林綠化示範區,並藉助綠化區緊鄰嵐陽八景之一的銅鼓山這一優勢,因地制宜、合理選擇風景樹種,通過實施退耕還林、購買式造林、野生沙棘改造等,讓造林工程與銅鼓夕照優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形成互補整體效應,打造人文旅遊勝地。

從購買式造林到合作式造林再到合作社管護、林業資產收益,嵐縣不斷探索生態扶貧模式,將“綠化”與“財化”有機結合,讓生態與生計並駕齊驅。為此,該縣制定出臺了各項優惠政策,在多項造林工程中積極主動創造工作崗位,吸納貧困戶參加勞動掙取收入。同時各鄉鎮在議標時優先選擇本村本鄉鎮貧困戶參與度高,管理技術和資金保障能力強的合作社進行議標,並引導當地企業由單純育苗向經營、產業發展等全方位發展轉變,將貧困群眾精準嵌入生態產業各個環節,不斷提升生態扶貧成效。2019年,該縣共造林5.34萬畝,全部由81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承接,覆蓋農戶1620戶,人均收入達4547元。

作為擁有高附加值的經濟林,嵐縣共有野生沙棘灌木林地20萬畝,依託當地豐富的沙棘資源,該縣積極探索實踐沙棘產業資產收益造林模式,出臺了《嵐縣林業資產收益扶貧試點方案》《嵐縣人民政府關於發展沙棘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企業+村集體組織+合作社+退耕農戶”的生態脫貧新機制。今年更是加大推進沙棘經濟林基地建設,按照“引種—選種—育苗—沙棘示範園—加工”模式,發展壯大全縣沙棘產業,同時制定出臺了《關於疫情期間對帶動貧困戶就業的沙棘育苗企業支助意見》,明確規定了對參加沙棘育苗的村貧困戶、邊緣戶、重點監測戶、移民戶獎補政策,進一步提高合作社帶動脫貧能力。“今年多虧了能在合作社打工,要不前段時間因為疫情不敢出門,手裡沒收入,心裡直髮慌。”在別樣紅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沙棘苗育苗基地,王獅鄉蛤蟆神村村民梁丕梅正小心翼翼地將從地裡挖出的沙棘苗移到育苗杯中,不到兩個月時間,她已經掙到了4000多元,平均每天能收入100多元,“現在這些沙棘苗還小,我們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育苗,等栽種的時候,我們還能通過種樹掙錢,五年後沙棘掛果,就可以做成沙棘飲料,賣了以後我們能通過土地入股分紅,這才是給個金山也不換哪。”暢想著未來美好生活,梁丕梅臉上的笑容一直未曾落下。(杜麗君 梁瑞霞)

呂梁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