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绿染岚州春来早 植树造林致富忙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植树添绿正当其时。四月的春风吹醒了大地,也吹开了岚县春季植树造林序幕。这不,位于界河口镇西口子村的南梁上早已是热闹非凡,30多名来自绿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将一株株沙棘苗和油松苗小心地栽种到山坡上,培土、扶正、踩实、浇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一大片排列整齐的小苗苗就迎风矗立在山峦之上,让人不由联想到秋天时满坡将是喜人的绿意。

今年以来,岚县坚持“增绿、补绿、护绿”协调推进,“绿化、彩化、财化”同步发力,在全县范围内计划实施2万亩退耕还林、改造野生沙棘1万亩、0.7万亩荒山造林、0.3万亩三北退化林修复工程,打造1万亩“绿化、彩化、财化”三化综合示范基地,发展“蚂蚁沙棘”5000亩,全力推动县域生态建设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该县林业部门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早早选派技术人员下沉乡镇进行野外作业,确定各造林工程的地块,同时积极开展苗木准备工作,并动员组织贫困户和暂时不能返岗的农民工参与植树造林,为春季完成全年各项造林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做好造林绿化的同时,岚县积极开展彩化工作,以普明镇“扣锅峁”为中心全力打造11500亩造林绿化示范区,并借助绿化区紧邻岚阳八景之一的铜鼓山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风景树种,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购买式造林、野生沙棘改造等,让造林工程与铜鼓夕照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互补整体效应,打造人文旅游胜地。

从购买式造林到合作式造林再到合作社管护、林业资产收益,岚县不断探索生态扶贫模式,将“绿化”与“财化”有机结合,让生态与生计并驾齐驱。为此,该县制定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在多项造林工程中积极主动创造工作岗位,吸纳贫困户参加劳动挣取收入。同时各乡镇在议标时优先选择本村本乡镇贫困户参与度高,管理技术和资金保障能力强的合作社进行议标,并引导当地企业由单纯育苗向经营、产业发展等全方位发展转变,将贫困群众精准嵌入生态产业各个环节,不断提升生态扶贫成效。2019年,该县共造林5.34万亩,全部由81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覆盖农户1620户,人均收入达4547元。

作为拥有高附加值的经济林,岚县共有野生沙棘灌木林地20万亩,依托当地丰富的沙棘资源,该县积极探索实践沙棘产业资产收益造林模式,出台了《岚县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方案》《岚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沙棘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退耕农户”的生态脱贫新机制。今年更是加大推进沙棘经济林基地建设,按照“引种—选种—育苗—沙棘示范园—加工”模式,发展壮大全县沙棘产业,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疫情期间对带动贫困户就业的沙棘育苗企业支助意见》,明确规定了对参加沙棘育苗的村贫困户、边缘户、重点监测户、移民户奖补政策,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带动脱贫能力。“今年多亏了能在合作社打工,要不前段时间因为疫情不敢出门,手里没收入,心里直发慌。”在别样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沙棘苗育苗基地,王狮乡蛤蟆神村村民梁丕梅正小心翼翼地将从地里挖出的沙棘苗移到育苗杯中,不到两个月时间,她已经挣到了4000多元,平均每天能收入100多元,“现在这些沙棘苗还小,我们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育苗,等栽种的时候,我们还能通过种树挣钱,五年后沙棘挂果,就可以做成沙棘饮料,卖了以后我们能通过土地入股分红,这才是给个金山也不换哪。”畅想着未来美好生活,梁丕梅脸上的笑容一直未曾落下。(杜丽君 梁瑞霞)

吕梁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