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媽媽給7歲的欣欣買了一套精美的拼圖,欣欣開心極了,立馬組裝了起來。可是不管她怎樣組裝,都無法拼成想要的樣子,不是拼得不夠牢老是散架,就是沒有放對地方。嘗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欣欣終於崩潰了,把所有的拼圖都扔在了地上,自己一個人偷偷地哭了起來。後來媽媽怎麼叫欣欣拼圖,欣欣都不願意了。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放棄,常常會陷入失敗中無法自拔,其實是孩子復原力低下的表現。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什麼是復原力

復原力是指個體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也就是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

研究表明,復原力主要包括內在保護因子和外在保護因子兩個因素。外在保護因子就是指個人周邊生活的環境,一般是家庭,學校或是社會對人心理復原力的影響。比如與父母溫暖的親子關係、與老師同學良好的關係、成功或快樂的積極經驗。

內在保護因子是指個體自身所具備的某些特質,能調節或緩和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比如情緒穩定性、性格內外向、積極性傾向、自我效能感、信任他人等。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我們也可以把復原力理解為一種恢復能力,復原力越強的孩子,越容易從挫折、悲傷中恢復過來,更好地適應環境。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遭受數不清的挫折和磨難,只有復原力足夠強的人,才不會被困難打垮,才不會向逆境低頭。

復原力對孩子的重要性

父母不僅要了解什麼是復原力,還要認清復原力對孩子人生的重要性。

1.沉著冷靜應對危難

復原力強的孩子,往往能比常人更容易面對現實,他們能快速適應環境,能準確地瞭解自己的處境。在他們看來,危難時刻只是生活中時常會有的挫折罷了,他們會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

許多孩子在遭遇困難時其實並不是沒有辦法去解決,而是他們自身的恐慌和逃避干擾了思路。就比如考試時時間不夠,卻還有許多題還沒做,這時候你越慌亂,只會更加浪費時間。而復原力強的孩子就更容易沉著冷靜下來,他們會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客觀的分析問題,就會更容易解決問題。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2.提高抗壓能力

"復原力"是一種從悲傷、挫折中恢復過來的能力,孩子擁有的復原力越強,越容易從挫折、悲傷中恢復過來,抗壓能力也就越強。許多孩子因為年紀小、經歷少,又常常處在父母的保護之下,可以說基本沒吃過苦,抗壓能力就很弱。一旦遇到稍稍大點的挫折時,就很容易承受不了。

我們總是會看到某某學子因忍受不了考試的壓力或者是父母、老師的責罵而輕生,抗壓能力較弱其實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復原力對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困難和挫折反而會激勵他們越挫越勇。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3.驚人的隨機應變能力

培養復原力對孩子的另一個巨大好處就是,能夠使孩子擁有驚人的隨機應變能力。隨機應變能力不僅體現在面對挫折時,也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孩子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融入環境,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法。這也是對孩子冷靜心態、清醒頭腦還有知識儲備的考驗。

復原力強的人擁有3個明顯特徵:冷靜接受眼前的事實;在艱難時期依然能找到生活意義;有驚人的臨時應變能力,擅長利用手中一切資源。具有強大復原力的人,哪怕身處逆境,也依然能夠創造精彩的人生。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復原力?

1.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孩子難免會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問題。但是相比於解決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從這些問題中吸取教訓。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父母要讓孩子樹立成長型思維,正確認識挫折和失敗,學會從中尋找原因,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

在面對失敗時,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把失敗看成是一個寶貴經驗,從失敗中尋找自己的不足。他們有著強大的自信心,相信憑藉著自己不斷的努力,最終一定會迎來成功。因此,他們更願意接受挑戰和嘗試,也更容易從磨難中得到成長。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2.鼓勵孩子面對挫折

在孩子面對挫折時,最想要的其實是父母的鼓勵。而很多父母卻在孩子遭遇挫折時責罵他們、抱怨他們,認為孩子做不好的事情,父母以為他們的“恨鐵不成鋼”可以激勵孩子,可是相反,這樣只會讓孩子感覺更加自卑,直至喪失直面困難的勇氣。

因此,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陪伴孩子,引導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行,而是他們害怕自己不行,父母這時候就應該給予他們肯定和力量,讓孩子不逃避不放棄。要想培養孩子的復原力,父母就應該多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充滿自信和勇氣。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有些父母因為過於寵愛孩子,溺愛孩子為他們解決好一切,不敢放手讓孩子獨立面對。孩子一遇到困難,父母就立刻出馬解決,而不是讓孩子自己獨立去解決。這樣看似解決了問題,孩子卻沒有從中學到實際的經驗,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們還是沒法解決。

要知道,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終究是要離開的。父母養育孩子,並不只是傳宗接代那樣簡單,而是要將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一個能夠活出精彩人生的人。父母不需要將孩子一直放在自己的保護傘下,他們需要去面對風雨。父母應該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從中學到更多的技能和抗壓能力,才能擁有強大的復原力。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4.給孩子制定合適的目標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自身能力卻是不夠,無法完成過大的目標,這時候就需要給孩子制定合適的目標,引導孩子一步一步來。輕鬆就能實現的不叫目標,跳起來也碰不到的也不叫目標,需要踮起腳尖努力才能達到的才叫目標。

比如有些孩子無法完成每天背30個單詞的任務,可是家長卻偏要逼著孩子,這隻會讓孩子感到痛苦感到壓力。這時候可以把每天30個單詞的目標變成20個,當孩子已經很輕鬆就能做到每天背20個單詞時,就可以適當地增加兩個,逐步達到原來30個的目標。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受到壓力,背會單詞學以致用的成就感,還增加了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尼采曾說:“凡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挫折會激勵孩子成長,這需要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做到不逃避不認輸,有勇氣直面挫折,有冷靜的頭腦穩定的情緒去處理問題,這意味著孩子擁有足夠強大的復原力。培養良好的復原力,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和教導,讓孩子學會更多的能力,才是愛孩子真正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