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文 | 小心育兒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385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我們都知道這麼一個道理,那就是凡事都有兩面性,看待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也有“兩面性”,一個在人前十分乖巧的“小仙女”到了人後就變成了一個調皮搗蛋的“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竟如此沒有違和感。

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會感到很疑惑,究竟自家孩子是不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呢?有些家長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忽略孩子的“兩面性”舉動,有的家長則會抓住孩子這個行為使勁教育孩子。

我的朋友小居最近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小居孩子剛剛上幼兒園,周圍小孩總是一有空就跑來和孩子玩耍。孩子在外人面前都是很乖巧、很懂事的樣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安安靜靜地看書、吃飯,一點也不讓人操心。然而沒有想到的是等到這些小朋友走了之後,孩子的態度卻突然發生了轉變由原本乖乖的孩子突然轉變成不聽話的孩子。孩子一言不合就開始鬧情緒,要媽媽哄著才肯吃飯、纏著媽媽講故事,這讓小居感到十分憂心。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更讓小居感到震驚的是,只要當其他人在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得比誰都乖,大家都會誇孩子乖巧懂事。可是一旦只有媽媽在時,孩子就會開始暴露出“兩面性”、開始發脾氣。

相信和小居孩子有類似表現的小朋友還有很多,他們在人前是文文靜靜、十分懂事的,在人後卻變了個性格,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兩面性”,家長又應該怎麼解決這種情況呢?不要著急,接下來,我們就這些問題仔細探討一下。

一、什麼是“兩面性”?

1、人前人後表現不一樣

孩子的“兩面性”主要體現在人前人後表現得不一樣,比如在人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到了人後則變成一個“混世魔王”。有些家長可能會滿不在乎,認為這是孩子鬧情緒的表現。其實不然,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兩面性”問題,只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2、校裡校外不一致

有的孩子在學校裡面積極幫忙打掃衛生,卻在家裡連掃帚都不肯動一下;有的孩子在學校裡面努力完成作業,卻在家裡不管媽媽怎麼催促都不肯積極做作業,這些都是孩子在校裡校外表現出的“兩面性”舉動。

3、性格的“兩面性”

在不同的人面前,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比如說有家長在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表現出任性、無理取鬧的性格;而有其他人在的時候,孩子會表現出陽光、乖巧的性格。

“兩面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有很矛盾的表現,而這些表現又會讓家長感到困惑和不解,總是疑惑自家孩子究竟是怎麼了。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兩面性”呢?接下來,我們再來詳細分析一下。

二、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兩面性”?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1、和孩子年齡有關

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是容易缺失安全感,他們習慣了家長的陪伴,習慣了熟悉的環境。當有其他陌生人在時,孩子就會覺得安全感不足,所以會謹言慎行,甚至表現出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行為。

2、和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關

孩子在小的時候語言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好,無法說出對爸爸媽媽的依賴,更無法表達出對家長的愛,只能依靠這種方式取得家長的關注,讓家長重視起自己的想法。

3、與家長的教育有關

如果當孩子在家裡時,家長只是寵溺孩子、對孩子予取予求,那麼孩子在家裡自然是“小魔王”的樣子;而孩子在學校時,老師會要求孩子懂事、認真完成任務,孩子自然會表現出聽話的一面。

孩子出現“兩面性”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對家長更親近,所以更肆無忌憚。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解讀孩子的“兩面性”呢?接下來,我們再來詳細研究一下。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三、孩子出現“兩面性”家長該如何解讀?

1、是很普遍的行為

一般來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兩面性,比如說很多人在人前很活潑開朗,在人後卻很冷漠孤僻。對於小孩子來說,也是如此,而且由於他們年紀太小,就更有可能出現“兩面性”。

2、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當一個孩子逐漸成長時,他會因為學校的教育、家長的教育去模仿更加符合他們要求的自己。但是小孩子本身是比較懶惰的,所以他可能在學校裡成為了懂事的孩子,回到家裡就開始鬆懈,變成原來調皮的自己。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3、是孩子將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

很多時候,孩子在家長面前成為“小魔王”、不懂事的樣子其實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可能由於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壓抑自己的情緒,當回到家長身邊時才敢宣洩自己的情緒。

不管怎麼解讀孩子“兩面性”的行為,家長都要知道這和自己的家庭教育脫不了干係,所以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孩子的“兩面性”呢?不要著急,我們再來分析一下。

四、家長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兩面性”?

既然很多孩子在自己成長道路上都會出現“兩面性”的行為,那麼家長就應該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地解決問題,切實幫助孩子擺脫”兩面性“,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1、多和學校老師聯絡

很多孩子人前人後表現有所差異是因為在學校的要求和在家裡的要求不一致,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寬泛,而學校對孩子的要求一般都比較嚴格,所以家長要積極尋找學校老師,做到和學校一樣的要求,才能避免孩子的“兩面性”。

2、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在有家長和無家長時表現得不一樣是因為孩子想引起家長的注意,希望用這些方式博得家長的重視,讓家長知道自己的想法。所以家長要多關注孩子,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安全感。

3、多與孩子溝通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都不去深究,等到最後孩子表現得太多分了才開始教育孩子,這其實是十分不好的做法。

家長應該在孩子出現“兩面性”的行為時就開始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這樣做的動機,才能真正讓孩子擺脫“兩面性”。

除此之外,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兩面性”的行為時,不要隨意給孩子打上壞小孩、不懂事的標籤。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著名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家長應該要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能夠逐漸統一自己的行為。對於“孩子的兩面性”這個行為,家長們還有其他想討論的內容,也歡迎留言喔。

我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如果您對“育兒知識”感興趣,請關注我@小心育兒說 會持續為大家提供這些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