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襄王年間(二)

1、宋攻齊

齊桓公與大夫管仲立桓公之子昭為太子,並將其囑託予宋襄公照應。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3年)冬,桓公卒。其另外五子無虧、元、潘、商人、雍為爭奪君位,各樹朋黨,相互攻殺。原桓公寵臣易牙與宦官貂以桓公眾夫人為內應,殺眾大夫,擁立公子無虧為君。太子昭逃奔宋國。次年春,宋襄公聯合曹、衛、邾三國國君領兵攻齊,以助太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人殺無虧,欲迎立太子昭。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對此竭力反對,並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五月,宋再度發兵入齊,敗齊軍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在宋軍協助下,太子昭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北)稱君,為齊孝公。齊國曆經此次動亂,國力轉衰,其霸業亦隨之告終。

2、秦滅梁

梁(今陝西韓城南)伯迫使民眾在宮室周圍鑿溝,民不堪役,詐稱秦軍來襲,民懼而潰。魯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秦乘機出兵滅梁國。

32、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襄王年間(二)


3、宋、楚泓水之戰

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春,宋、齊、楚三國君主會於齊,在宋襄公的強力要求下,三國同意於當年秋於宋國召集諸侯大會。同年秋,宋國、楚國、陳國、蔡國、許國、曹國和鄭國赴會,齊國和魯國託故未來。宋襄公不顧公子目夷的建議,輕車簡從赴會,以爭取與會諸侯的信任,結果被楚王在會場上突襲遭擒。楚國乘機進攻宋國未果,不久,在魯僖公調停下,宋襄公被釋放。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宋襄公為一雪前恥,不顧公子目夷和公孫固的勸說,聯合衛國、許國和滕國討伐臣服楚國的鄭國。鄭向楚求救,楚成王遂率師進攻宋國本土,迫使宋國退軍。

周襄王十四年十一月初一,兩軍相遇於宋國邊境的泓水(古河流名,故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軍駐屯於北岸,楚軍自南岸開始渡河。宋襄公不顧大臣子魚的反對,堅持不半渡而擊,待到楚軍全部渡河後,宋襄公又堅持非要等到楚軍,完成列陣之後開始攻擊,結果宋國慘敗,宋襄公狼狽逃走,後因傷重而去世。

32、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襄王年間(二)

泓水之戰


4、魯、邾升陘之戰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春,魯僖公率師攻伐邾國,佔取邾邑須句(今山東東平東南)。是年八月,邾人出師伐魯。僖公輕視邾師,不設防即率師抵禦。魯國卿進諫僖公道: “國家不分大小、眾寡, 皆不可輕視。如不設防,雖兵員眾多,亦不可依靠。”僖公不聽,與邾師戰於升陘(魯地,今位不詳),魯軍大敗。

5、周王子帶之亂

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鄭害怕子帶發難,因此秘不發喪,暗中尋求齊桓公支持。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宋、衛、許、魯、曹、陳等會盟於洮(今山東鄄城西南),使太子鄭繼為王,即周襄王。前649年,子帶召集成周附近地區的諸戎族攻伐成周,焚燬王城東門。在襄王迎擊下,子帶出奔於齊。前638年周大夫富辰勸說周襄王召子帶返周,以免丟王室面子。子帶遂應召復歸成周。前636年,子帶聯合金狄人軍隊攻周,大敗周軍。周襄王逃居於鄭國的汜(今河南襄城南),並告難於魯、晉、秦等國。前635年,周襄王在晉軍幫助下返回成周,殺子帶於(阝顯)城(今河南武陟縣境)。為了酬謝晉文公平定子帶之亂和功勳,周襄王將陽樊、溫、原、攢茅四邑賜晉。

32、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襄王年間(二)


6、秦送重耳返晉爭位之戰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7年),晉惠公亡,其子圉立,為懷公。其時,重耳自楚國抵達秦國。晉大夫欒氏等人聞訊,暗中遣使赴秦,勸說重耳歸國稱君。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助重耳返晉爭位。秦軍東渡黃河入晉。晉西南部的令狐、桑泉(均在今山西臨荷境)、臼衰(今山西永濟東北)三邑相繼歸降重耳。懷公發兵西進迎擊秦軍,駐於廬柳(今山西臨猗西北)。秦穆公遣使赴廬柳遊說晉軍,使其倒戈,退至郇邑(今山西臨猗西南)。跟隨重耳流亡在外的晉大夫狐偃與秦、晉兩國大夫在郇邑會盟,支持重耳稱君。隨後,重耳率秦軍經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進入晉都翼(又稱絳,今山西翼城西南)繼君位,為晉文公。懷公逃奔晉北部的高梁邑(今山西臨汾東北),後被文公派人殺死。懷公近臣呂甥、邵芮曾反對文公歸國。文公初立,呂,鬱二人畏誅作亂,欲殺文公。文公向秦穆公求援。穆公遂將二人誘殺於黃河岸邊。夏,秦穆公派3000秦軍入晉,助其加強防務。至此,晉文公在歷經19年的流亡生涯後,開始了在晉國的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