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周王朝(春秋时期) 周襄王年间(二)

1、宋攻齐

齐桓公与大夫管仲立桓公之子昭为太子,并将其嘱托予宋襄公照应。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3年)冬,桓公卒。其另外五子无亏、元、潘、商人、雍为争夺君位,各树朋党,相互攻杀。原桓公宠臣易牙与宦官貂以桓公众夫人为内应,杀众大夫,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太子昭逃奔宋国。次年春,宋襄公联合曹、卫、邾三国国君领兵攻齐,以助太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人杀无亏,欲迎立太子昭。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对此竭力反对,并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五月,宋再度发兵入齐,败齐军于甗(今山东济南附近)。在宋军协助下,太子昭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称君,为齐孝公。齐国历经此次动乱,国力转衰,其霸业亦随之告终。

2、秦灭梁

梁(今陕西韩城南)伯迫使民众在宫室周围凿沟,民不堪役,诈称秦军来袭,民惧而溃。鲁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秦乘机出兵灭梁国。

32、周王朝(春秋时期)  周襄王年间(二)


3、宋、楚泓水之战

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君主会于齐,在宋襄公的强力要求下,三国同意于当年秋于宋国召集诸侯大会。同年秋,宋国、楚国、陈国、蔡国、许国、曹国和郑国赴会,齐国和鲁国托故未来。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建议,轻车简从赴会,以争取与会诸侯的信任,结果被楚王在会场上突袭遭擒。楚国乘机进攻宋国未果,不久,在鲁僖公调停下,宋襄公被释放。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宋襄公为一雪前耻,不顾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的劝说,联合卫国、许国和滕国讨伐臣服楚国的郑国。郑向楚求救,楚成王遂率师进攻宋国本土,迫使宋国退军。

周襄王十四年十一月初一,两军相遇于宋国边境的泓水(古河流名,故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驻屯于北岸,楚军自南岸开始渡河。宋襄公不顾大臣子鱼的反对,坚持不半渡而击,待到楚军全部渡河后,宋襄公又坚持非要等到楚军,完成列阵之后开始攻击,结果宋国惨败,宋襄公狼狈逃走,后因伤重而去世。

32、周王朝(春秋时期)  周襄王年间(二)

泓水之战


4、鲁、邾升陉之战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春,鲁僖公率师攻伐邾国,占取邾邑须句(今山东东平东南)。是年八月,邾人出师伐鲁。僖公轻视邾师,不设防即率师抵御。鲁国卿进谏僖公道: “国家不分大小、众寡, 皆不可轻视。如不设防,虽兵员众多,亦不可依靠。”僖公不听,与邾师战于升陉(鲁地,今位不详),鲁军大败。

5、周王子带之乱

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害怕子带发难,因此秘不发丧,暗中寻求齐桓公支持。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宋、卫、许、鲁、曹、陈等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西南),使太子郑继为王,即周襄王。前649年,子带召集成周附近地区的诸戎族攻伐成周,焚毁王城东门。在襄王迎击下,子带出奔于齐。前638年周大夫富辰劝说周襄王召子带返周,以免丢王室面子。子带遂应召复归成周。前636年,子带联合金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襄城南),并告难于鲁、晋、秦等国。前635年,周襄王在晋军帮助下返回成周,杀子带于(阝显)城(今河南武陟县境)。为了酬谢晋文公平定子带之乱和功勋,周襄王将阳樊、温、原、攒茅四邑赐晋。

32、周王朝(春秋时期)  周襄王年间(二)


6、秦送重耳返晋争位之战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7年),晋惠公亡,其子圉立,为怀公。其时,重耳自楚国抵达秦国。晋大夫栾氏等人闻讯,暗中遣使赴秦,劝说重耳归国称君。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助重耳返晋争位。秦军东渡黄河入晋。晋西南部的令狐、桑泉(均在今山西临荷境)、臼衰(今山西永济东北)三邑相继归降重耳。怀公发兵西进迎击秦军,驻于庐柳(今山西临猗西北)。秦穆公遣使赴庐柳游说晋军,使其倒戈,退至郇邑(今山西临猗西南)。跟随重耳流亡在外的晋大夫狐偃与秦、晋两国大夫在郇邑会盟,支持重耳称君。随后,重耳率秦军经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进入晋都翼(又称绛,今山西翼城西南)继君位,为晋文公。怀公逃奔晋北部的高梁邑(今山西临汾东北),后被文公派人杀死。怀公近臣吕甥、邵芮曾反对文公归国。文公初立,吕,郁二人畏诛作乱,欲杀文公。文公向秦穆公求援。穆公遂将二人诱杀于黄河岸边。夏,秦穆公派3000秦军入晋,助其加强防务。至此,晋文公在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后,开始了在晋国的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