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李超人?

李超人为何能成为超人?

首先,在香港的发家史跟汇丰银行之类的不清不楚的事就不多说了,毕竟写出来也会被大闸蟹。

那么,我们聊聊李嘉诚在大陆的所作所为。相信公理自在人心。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在大陆,李超人的赚钱方式用一个形容词“手段卑劣”来形容毫不为过。

李超人,的确是超人,他能够用25年的时间慢慢的磨洋工去开发内地一片土地,问天下谁是对手?

我知道批评李超人许多人看不过去,还言之凿凿的说人家凭本事挣钱,你凭什么落井下石?

是的,如果他真的是凭本事挣钱,如果他真的是做出了哪怕一丁点的贡献,我也不至于如此苛刻的对待李嘉诚。

今天,就是要扒掉“李嘉诚神话”的底裤,让大家睁大眼睛看一看裸奔的李嘉诚!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李超人的赚钱手段

1993年,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作为大股东之一参与北京誉天下所在地块开发;

2003年,长江实业拿到该地块的全部所有权;

2005年,取得了北京市住建委颁发的施工证开始建设,不久便停工;

2008年,才重新开工;

终于,一块地苦苦等了15年后李超人终于动手了,然后的操作就让人惊愕的目瞪口呆:

项目被分为三期:一期计划2010年完工,二期计划2012年完工,三期计划2014年完工。等到了2013年,情况又变了,剩余的未完工项目愣是被分成了四期,并预计于2018年为完工——从1993年拿地,到全部建成,李超人用了1/4世纪的耐心,收获了无与伦比的回报——这就是李嘉诚神话的真相!

怎么样?手段美不美妙?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难道只有北京如此吗?请移步大上海!

2006年,李嘉诚以32亿拿下了陆家嘴的世纪汇广场地块。

接下来的操作,一如北京誉天下,十年不动工。

2016年一到手,地价已经从32亿上涨到了200亿!

同样在2006年,李嘉诚以22亿拿下了上海普陀“高尚领域”综合体项目,并一本正经的许诺道:

“这里将建设成为融合高级写字楼、商场、高楼的综合体”,等到13年后,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只有切割成小块小块面积零售的廉价公寓式办公楼,再也不见当初的承诺,而李超人投资的22亿人民币,已经变成了30亿美刀!

就问你爽不爽,什么都不做,这才是躺赢!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如果北京和上海的例子还不够震撼,不妨再看一下重庆的例子:

十年前,李超人以24.5亿拿下了重庆南岸区2500亩的土地。

磨了十年洋工后,李超人挥一挥手,以200亿出售!

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李超人在全国一直在做此类“开发”。

例如2018年,粤泰股份发布公告,拟收购江门市碧海银湖房地产有限啊公司100%股权,该公司实为李嘉诚旗下,拥有江门市3800亩地块,购入时间为2006年12月。

粤泰股份购入该地块的代价至少是8.2亿,而当初和记黄埔在成立碧海银湖之初仅出资1.08亿,增值幅度可见一斑。

李超人囤地十来年,啥也没干,资产就增值8倍,人也不用雇,事也不用干,大笔金钱就落袋。

是的,他挥一挥衣袖,带着囤地的收入走了,留下了一地鸡毛!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李超人可以堂而皇之的这么干?

为什么政府没有出台法律法规来限制这种恶劣的行为?

实际上,一开始李嘉诚能做到这种事,靠的是自己所谓香港大地产商的金字招牌

靠的是当年大陆刚开放不久,对世界的认识不足。

李超人凭借着自己良好的港商形象,前期是信口开河的许诺,我要拿到地把你建设成为这也一流、那也一流云云,等到土地到手,李超人摇身一变,搁置开发。

如果你去催促他,要抓紧建设呀,他就会晃悠着他的黑色眼眶告诉你:“不是我不想建设呀,是你的配套措施跟不上呐!”

Ok,等到你配套设施跟上了,当初的地皮已经翻了十倍不止,他甚至都不用开发,只需要倒手把土地出手,就赚得盆满钵满——带着他的dollar跑了,留下了一地鸡毛!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利用规则的李超人

在后期,大陆也见识到了李超人的各种坑蒙拐骗的伎俩,于是出台了很多对房地产的限制措施。

但作为香港老牌房地产开发商,什么招数没见识过?因此他就开始钻各种法律上的漏洞。

例如当年针对开发商囤地,尤其是李超人式的囤地,出台了一个法规,那就是土地如果在两年之内没有被开发,那么就要被收回了。这个法规出台之后获得了一片叫好,然而很快李超人们就找到了漏洞。

李超人们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首先会想到的方法就是找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这种规避方法虽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点难,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找到“不可抗力因素”简直是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段。

除了上面这种方法外,李超人们还会采取拖延施工进度的手段。既然规定里面说的是两年之内“不开发”就要把土地收回,那么我开发总行了吧?不过我不着急,就慢慢开发,反正这点损耗我也付得起,起码把地给留住了。

再回来看看李超人这些地,基坑还是挖了,进度虽然挺慢,但那是因为方案在调整,说我没开发可不行,慢慢挖慢慢建,一个项目造个十年八年不完工,等地价涨上去,有利可图的话就真造点房子出来卖,觉得麻烦就直接高价转手让下家接盘,实在美滋滋。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是的这就是李超人在内地赚钱的秘密!

不仅上文提到的这几块土地如此,李超人在内地的所有土地项目,无一不是这个赚钱的套路——理解了这个,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当初新华社旗下的瞭望智库高喊着——别让李超人跑了!

可是为了照顾港商的情绪,我们终究放李嘉诚走了,他是走了,给我们留下了一堆烂摊子,他做的恶果让我们自己承担着,让我们的同胞蒙蔽着,让我们的年轻人失望着。

东方之珠的年轻人不怪李超人,这也是我们放走李大爷的后果。里外不是人啊。

可是,又是谁把香港的年轻人逼上高房价的绝路呢?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绝望的香港年轻人

《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的作者史塔威尔指出,香港这些超级豪富在经商上有两个相同的特点。

第一:他们大都不是从事“最兴旺”的出口业,因为做出口生意要面对国际竞争,那意味即使订单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为,但利润“普通”,从牟利角度看,做出口贸易尤其是兼营工厂,赚的是“辛苦钱”,而且比较起来是蝇头小利,因此避之大吉,是为上策。

第二:他们较有兴趣的生意是港口码头、电信服务、公用事业、赌博娱乐和物业发展,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有专利或只有少数竞争者,因此较易组成卡特尔,进而财源广进。

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觉,以为香港是一个完全自由化的经济体。实际上,香港的对外经济(贸易)确实是最自由,但它的内部经济,却一点不自由,地产、公用事业、零售等各行各业都被寡头所垄断。

曾经听过一个香港人讲,原来香港每栋大楼下面都能养一个街边小铺,类似我们以前的报刊亭,卖点报纸和小东西,后来李嘉诚率先在他的物业里推行送报业务,这些小摊子就渐渐都没了。

人家说,你李家这么大的物业,还看得上这份利润,但是部分商人本质上就觉得苍蝇肉也是肉,况且这是自家物业里的生意。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香港每个有铺面的房东都会计算自己租户的营业额和利润,一旦利润增加了,就会来找你加租。于是你以前在翡翠台能经常看到的卖车仔面和鱼蛋的店铺逐渐都关了门,被一间间药铺和金店,奢侈品店取代,专做大陆游客的生意。

所以你说为啥会有港人对陆客有敌意呢,假如你家门口你从小吃到大的云吞面馆倒闭了,全部变成了做外地游客生意的门面,你是不是也会怅然若失。

但是他们却恨错了对象,造成这一局面的是李嘉诚这种包租公,他们却恨陆客扰乱了自己的生活,反而去崇拜李嘉诚这种商业巨子。

他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去榨取最高的利润,房子人人都得住,香港人没退路,还好香港的新药研发业务不怎么好,否则他的专利药肯定是卡着病人的承受极限定的。

而那个用数码港土地建住宅卖的手段,也是一贯的利益最大化的短视行为,这是本能上的操作手段。

一个连卖报的利润都要赚干净的人,怎么可能不恋战呢?他是真的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啊!

毕竟,李超人在利益面前,向来都是裸奔的……

李嘉诚:谈谈李超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吃相难看毫无道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