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一提到“剁手”,很多人就兩眼發光。無論是在網上買買買,還是跑到超市裡大肆採購,剁手黨們在意的首先是有沒有便宜可佔。

比如在網上“剁手”時肯定不會錯過“雙11”這種日子,在實體店“剁手”時,如果趕上打折降價什麼的,那也要比平時多囤一些貨。

可你是否知道,無論是打折促銷,還是超市裡商品的擺放,其實處處都運用到了心理學的知識,目的就是為了讓你心甘情願地從口袋裡掏出更多的錢,而且還是在不知不覺之間。

這些心理學的運用,在經濟領域被稱為“助推”,也就是把心理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的一種引導消費的方法。不過平時我們對它還有個更常見的稱呼:控心術。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一、兩種思維繫統

要說控心術,就得先從人類的思維繫統講起。

人類的思維繫統分為兩種,一種叫直覺思維繫統,一種叫理性思維繫統。

顧名思義,直覺思維繫統靠的是直覺,特點是做決策時不需要進行分析,而是根據感知做出判斷和回應。比如你走路撞到樹上了,無需思考就會捂著腦袋喊痛。

而理性思維繫統則正好相反,它的特點是有意識、速度慢,還要消耗很多能量。比如你做複雜的數學題時,就是在運用理性思維繫統,就不可能像撞到樹上那樣不用動腦筋就做出反應。

這兩種系統,一種代表人類的動物本能,一種代表人類的理性進化。有趣的地方在於,理性思維的最佳結果,永遠都是在經過大量重複的練習後,轉換成直覺思維。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比如學車,你剛開始學車時,無論是松離合、踩油門、打方向盤,都需要調動理性思維繫統,消耗大量的能量,花費大量的時間,就這樣,還會時不時地出錯。但是當你熟練之後,這些動作就再也不需要思考了,你駕駛汽車的每個動作,就跟你走路、呼吸一樣自然了。

這是因為,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下去,要儘可能地保存能量,所以我們的本能裡就寫著保存能量的基因。當做決策的時候,如果能使用直覺思維繫統,那自然就能節省更多的能量。

因此,我們的大腦會更多地受到直覺思維繫統的支配,也就是“做事不經過大腦”,後果嘛,自然就是更容易出錯了。

這些常見的思維錯誤,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偏差”。今天我們就說幾種特別容易被商家利用的心理偏差,看看作為消費者,我們是怎麼被商家的控心術牽著鼻子走的。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二、4種消費者常見的心理偏差

1.心理偏差一: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的大名可謂人盡皆知,它的意思是我們常常會把頭腦裡已有的信息當成非常重要的參照物,就好像船上的鐵錨一樣,牢牢地把船栓在在一個以它為中心的範圍內。

如果要用通俗的話來解釋,我可以給你一個成語:先入為主。所謂“先入”,其實就是“第一印象”。

打個比方,相親的人都知道去相親的時候要打扮一番。這不但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增加相親成功率的方法。

因為,當兩個人初次見面時的這個第一印象就是“錨”,如果第一印象好,那以後就會更多地去尋找彼此身上的優點;如果第一印象差,那相親基本就不會有結果。而梳洗打扮一番,就是給第一印象加分的最管用的辦法。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那麼,商家是如何利用錨定效應來掏空我們的錢包的呢?最常見的就是“打折”

比如很多商家在做促銷時,都會在標價牌上先寫上原價是多少,然後再寫一個折扣價,這個所謂的原價就是“錨”。

有時候,少數不良商家會先漲價再打折,最後的折扣價很可能比真實的原價還要貴,但由於錨定效應的作用,你就會覺得照著折扣價來買好像佔了大便宜似的。

你說自己特別理智不會上這種當?那你不妨想想“雙11”的時候你打開購物網站後心裡那些按捺不住想要下單的衝動時刻吧。

你說你就是特別理智不可能上鉤?別騙自己了,這種想法其實正是我要說的第二種心理偏差:盲目樂觀效應。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2心理偏差二:盲目樂觀效應

它指的是人們總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低估事情的難度。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請了一批出過嚴重交通事故,並且在事故中要負全責的駕駛員,請他們在答卷上評判自己的駕駛水平。結果有90%的駕駛員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在平均水準之上,這就是典型地高估自己的能力。

放到消費這件事上,盲目樂觀效應就表現在一句俗話上:“買的沒有賣的精。”這句俗話雖然人人皆知,但有趣的是,每個消費者都認為自己比商家要精明。

還是以“雙11”為例,很多人見到打折力度大,都會自以為聰明地去買很多東西,想的是把這些東西存起來慢慢用,能省很多錢。就算東西用不著,見到便宜也會心動,總安慰自己說以後總有用到的時候。

比如一個媽媽本來要去給孩子買紙尿布,發現旁邊的廣告說鞋子打5折,就會跑去買,買完後又發現鼠標打6折……一圈下來,除了紙尿布,其他雜七雜八也買了一大堆。

但是請相信我,這個媽媽絕對不會認為自己被商家牽著鼻子走了,她只會覺得自己佔了好大的便宜,比商家精明多了。事實是,買來的東西要麼吃灰,要麼後悔。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3.心理偏差三:損失厭惡效應

這種心理偏差指是你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會遠遠大於你得到它的快樂。比如你撿到100塊錢,會高興1個小時,但你要是弄丟了100塊錢,很可能你一整天都會責怪自己是個笨蛋。

損失厭惡效應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很可怕的,只是很多人完全沒有意識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網絡遊戲了。

為什麼遊戲那麼容易讓人上癮?除了遊戲設計者故意做的設計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損失厭惡效應。

樊登讀書會的創辦人樊登老師就講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他的一個企業家朋友,每年都會往遊戲裡充值幾十萬。當被問到原因的時候,這個朋友說,我要是不充值,我以前花的時間和充的錢就全浪費了啊……

由於損失厭惡效應,很多玩遊戲的人就會陷入一個循環:一開始給遊戲充值是為了好玩,後來是不捨得先前的沉沒成本,就不得不繼續充值。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4.心理偏差四:隨機性效應

它是說人們會為隨機發生的小概率事件去強行尋找規律。

算命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有的人特別相信算命先生的話,算命先生如果說他今年會流年不利,他就會把遇到的每一件倒黴事都作為算命先生非常靈驗的證據。

我們在消費的時候,隨機性效應則會被商家利用誇大功效

比如商家說某樣保健品如何神奇,能幫人增強免疫力什麼的,那麼當我們服用之後,只要身體感到舒適,就會覺得都是這些保健品的功效。

但實際上,人的身體狀況跟睡眠、飲食、運動都有很大的關係,並且也會出現很大的波動,總會在舒適和不適之間浮動,所以讓你舒適的感覺,很可能只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未必就是你買的保健品的效果。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三、控心術帶給我們的小啟示

明白了商家是如何把這些心理偏差變成控心術後,我們就可以得到一些相應的啟示,使我們避免淪為商家案板上的魚肉。

比如在和商家砍價的時候,你也可以運用錨定效應,先給出一個很低的價格。比如一件東西200元,你不要問商家“180元賣不賣”,而是要問他“100元行不行”,甚至是“60元行不行”。

不必怕激怒對方,如果你的價位真的冒犯了他,他會讓你知道的,你只要再表示歉意就可以了。

這樣做能讓你把價格錨定在更加低的地方,更有利於對方還價、交涉,之後更容易得到一個心儀的價格。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再比如消費的時候要時刻牢記盲目樂觀效應,你要明白,不需要的東西,就算再便宜都是浪費錢。就算白送你還要佔你的通勤費和家裡的空間呢。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接著是損失厭惡效應的影響。經濟學裡有個詞叫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經投入的再也沒辦法挽回的成本或者損失。所以你在消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認清哪些是你的沉沒成本,並學會不為它們繼續沉沒更多的成本。

就像買股票,為什麼那麼多人總是賺一點就賣,賠很多也不肯止損?就是因為損失厭惡效應在作怪。假如你無法克服這個問題,那你在炒股的時候一定會虧得多賺得少。

見到打折就管不住手?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心理學給你講講控心術

在生活中,商家利用心理偏差賺錢的案例比比皆是。作為消費者,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去指責商家追逐利潤的行為,但我們可以憑藉對心理學的瞭解來糾正自己的行為,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而不是一個被控心術牽著鼻子走的木偶。


喜歡的話請關注我,我是驢小祺,專注心理、情感,願和你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