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一提到“剁手”,很多人就两眼发光。无论是在网上买买买,还是跑到超市里大肆采购,剁手党们在意的首先是有没有便宜可占。

比如在网上“剁手”时肯定不会错过“双11”这种日子,在实体店“剁手”时,如果赶上打折降价什么的,那也要比平时多囤一些货。

可你是否知道,无论是打折促销,还是超市里商品的摆放,其实处处都运用到了心理学的知识,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更多的钱,而且还是在不知不觉之间。

这些心理学的运用,在经济领域被称为“助推”,也就是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的一种引导消费的方法。不过平时我们对它还有个更常见的称呼:控心术。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一、两种思维系统

要说控心术,就得先从人类的思维系统讲起。

人类的思维系统分为两种,一种叫直觉思维系统,一种叫理性思维系统。

顾名思义,直觉思维系统靠的是直觉,特点是做决策时不需要进行分析,而是根据感知做出判断和回应。比如你走路撞到树上了,无需思考就会捂着脑袋喊痛。

而理性思维系统则正好相反,它的特点是有意识、速度慢,还要消耗很多能量。比如你做复杂的数学题时,就是在运用理性思维系统,就不可能像撞到树上那样不用动脑筋就做出反应。

这两种系统,一种代表人类的动物本能,一种代表人类的理性进化。有趣的地方在于,理性思维的最佳结果,永远都是在经过大量重复的练习后,转换成直觉思维。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比如学车,你刚开始学车时,无论是松离合、踩油门、打方向盘,都需要调动理性思维系统,消耗大量的能量,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这样,还会时不时地出错。但是当你熟练之后,这些动作就再也不需要思考了,你驾驶汽车的每个动作,就跟你走路、呼吸一样自然了。

这是因为,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下去,要尽可能地保存能量,所以我们的本能里就写着保存能量的基因。当做决策的时候,如果能使用直觉思维系统,那自然就能节省更多的能量。

因此,我们的大脑会更多地受到直觉思维系统的支配,也就是“做事不经过大脑”,后果嘛,自然就是更容易出错了。

这些常见的思维错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偏差”。今天我们就说几种特别容易被商家利用的心理偏差,看看作为消费者,我们是怎么被商家的控心术牵着鼻子走的。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二、4种消费者常见的心理偏差

1.心理偏差一: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的大名可谓人尽皆知,它的意思是我们常常会把头脑里已有的信息当成非常重要的参照物,就好像船上的铁锚一样,牢牢地把船栓在在一个以它为中心的范围内。

如果要用通俗的话来解释,我可以给你一个成语:先入为主。所谓“先入”,其实就是“第一印象”。

打个比方,相亲的人都知道去相亲的时候要打扮一番。这不但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增加相亲成功率的方法。

因为,当两个人初次见面时的这个第一印象就是“锚”,如果第一印象好,那以后就会更多地去寻找彼此身上的优点;如果第一印象差,那相亲基本就不会有结果。而梳洗打扮一番,就是给第一印象加分的最管用的办法。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那么,商家是如何利用锚定效应来掏空我们的钱包的呢?最常见的就是“打折”

比如很多商家在做促销时,都会在标价牌上先写上原价是多少,然后再写一个折扣价,这个所谓的原价就是“锚”。

有时候,少数不良商家会先涨价再打折,最后的折扣价很可能比真实的原价还要贵,但由于锚定效应的作用,你就会觉得照着折扣价来买好像占了大便宜似的。

你说自己特别理智不会上这种当?那你不妨想想“双11”的时候你打开购物网站后心里那些按捺不住想要下单的冲动时刻吧。

你说你就是特别理智不可能上钩?别骗自己了,这种想法其实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种心理偏差:盲目乐观效应。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2心理偏差二:盲目乐观效应

它指的是人们总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低估事情的难度。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了一批出过严重交通事故,并且在事故中要负全责的驾驶员,请他们在答卷上评判自己的驾驶水平。结果有90%的驾驶员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在平均水准之上,这就是典型地高估自己的能力。

放到消费这件事上,盲目乐观效应就表现在一句俗话上:“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俗话虽然人人皆知,但有趣的是,每个消费者都认为自己比商家要精明。

还是以“双11”为例,很多人见到打折力度大,都会自以为聪明地去买很多东西,想的是把这些东西存起来慢慢用,能省很多钱。就算东西用不着,见到便宜也会心动,总安慰自己说以后总有用到的时候。

比如一个妈妈本来要去给孩子买纸尿布,发现旁边的广告说鞋子打5折,就会跑去买,买完后又发现鼠标打6折……一圈下来,除了纸尿布,其他杂七杂八也买了一大堆。

但是请相信我,这个妈妈绝对不会认为自己被商家牵着鼻子走了,她只会觉得自己占了好大的便宜,比商家精明多了。事实是,买来的东西要么吃灰,要么后悔。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3.心理偏差三:损失厌恶效应

这种心理偏差指是你失去一样东西的痛苦,会远远大于你得到它的快乐。比如你捡到100块钱,会高兴1个小时,但你要是弄丢了100块钱,很可能你一整天都会责怪自己是个笨蛋。

损失厌恶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很可怕的,只是很多人完全没有意识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游戏了。

为什么游戏那么容易让人上瘾?除了游戏设计者故意做的设计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损失厌恶效应。

樊登读书会的创办人樊登老师就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他的一个企业家朋友,每年都会往游戏里充值几十万。当被问到原因的时候,这个朋友说,我要是不充值,我以前花的时间和充的钱就全浪费了啊……

由于损失厌恶效应,很多玩游戏的人就会陷入一个循环:一开始给游戏充值是为了好玩,后来是不舍得先前的沉没成本,就不得不继续充值。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4.心理偏差四:随机性效应

它是说人们会为随机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强行寻找规律。

算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有的人特别相信算命先生的话,算命先生如果说他今年会流年不利,他就会把遇到的每一件倒霉事都作为算命先生非常灵验的证据。

我们在消费的时候,随机性效应则会被商家利用夸大功效

比如商家说某样保健品如何神奇,能帮人增强免疫力什么的,那么当我们服用之后,只要身体感到舒适,就会觉得都是这些保健品的功效。

但实际上,人的身体状况跟睡眠、饮食、运动都有很大的关系,并且也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总会在舒适和不适之间浮动,所以让你舒适的感觉,很可能只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未必就是你买的保健品的效果。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三、控心术带给我们的小启示

明白了商家是如何把这些心理偏差变成控心术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相应的启示,使我们避免沦为商家案板上的鱼肉。

比如在和商家砍价的时候,你也可以运用锚定效应,先给出一个很低的价格。比如一件东西200元,你不要问商家“180元卖不卖”,而是要问他“100元行不行”,甚至是“60元行不行”。

不必怕激怒对方,如果你的价位真的冒犯了他,他会让你知道的,你只要再表示歉意就可以了。

这样做能让你把价格锚定在更加低的地方,更有利于对方还价、交涉,之后更容易得到一个心仪的价格。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再比如消费的时候要时刻牢记盲目乐观效应,你要明白,不需要的东西,就算再便宜都是浪费钱。就算白送你还要占你的通勤费和家里的空间呢。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接着是损失厌恶效应的影响。经济学里有个词叫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投入的再也没办法挽回的成本或者损失。所以你在消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认清哪些是你的沉没成本,并学会不为它们继续沉没更多的成本。

就像买股票,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是赚一点就卖,赔很多也不肯止损?就是因为损失厌恶效应在作怪。假如你无法克服这个问题,那你在炒股的时候一定会亏得多赚得少。

见到打折就管不住手?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心理学给你讲讲控心术

在生活中,商家利用心理偏差赚钱的案例比比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去指责商家追逐利润的行为,但我们可以凭借对心理学的了解来纠正自己的行为,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而不是一个被控心术牵着鼻子走的木偶。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我是驴小祺,专注心理、情感,愿和你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