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被“夸”出来的孩子

如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亲朋好友,对孩子的教育都离不开评价的环节。而评价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对于评价的认识、如何让评价更加有效率,我们也经过了很多的变化。

在上一代的家长都熟悉也认知的方法是多批评惩罚孩子,习惯于“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说法,当今家长月了;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的孩子需要赏识,需要更多的赞扬和鼓励。但是,单纯的表扬有它的局限,家长或老师总是夸孩子也不见得有效。

如何正确的评价孩子,也可以反映出家长的教育观。

深思:被“夸”出来的孩子

在旧式的教育体系中,我们更信奉严师出高徒,孩子有了问题的苗头,成年人就会防微杜渐,生怕孩子走上歧途。那个时代对犯错孩子除了必要的“差评”外,还要配以处罚,规矩和戒尺就是教育的代名词,成年人希望用威慑力让孩子有一种敬畏感,从而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成为一个有用的“好人”。表扬和鼓励的手段过去也有,却并没有被当作主要手段,教师多半会保持一种师道尊严,不苟言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才是流行的教育观。

近一二十年,西方教育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一些教育理论和教师都开始了批评技巧的探索,而我国教师在批评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少深刻的思考,具体的做法千差万别,但原则是一样的:表扬时,我们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批评也一样,还是要对事不对人,把人和事分开来,孩子的行为不是他的本质,不需要否定整个人。这需要教师有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思辨能力,对这样的批评,孩子更易接受。

深思:被“夸”出来的孩子

而对孩子的惩戒是附属于批评的,对于惩戒的必要性,很多人是有争议的。我的意见是因教师和学生需要而异。支持惩戒的一方也非常强调方式方法,其原则还是对事不对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就可以了,不要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这些本质的东西,主要的方法有承担错误后果式的惩罚以及事后与反思相结合的惩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