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引语: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安家》海报


“房四井,你借钱不还,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我们换个地方说话”

“哎呀你少啰嗦,我哪都不去,一百万给我,我立马走人”

这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里面的台词。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恍恍惚惚潘贵雨

女主人公房似锦的母亲潘贵雨,来到女儿公司门外大吵大闹,为的就是给自己唯一的儿子筹措买房子的钱。

随着剧情的发展,房似锦向观众娓娓道来自己的身世。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房似锦


“我们家有五个孩子,我排行老四,她生下我之后,发现又是个女孩,她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我扔在井里头淹死。家里不想要的孩子能起个名就已经不错了。我是房家要仍在井里头没死的老四,房四井。”

说出心酸的过往,让所有人心里都隐隐的疼,不论是怜惜房似锦,还是想到与她有相似境遇的自己,总也绕不开同一个话题——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趋之若鹜的来由


重男轻女,字面的释义就是:重视男性而轻视女性的封建思想。它出自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说的白茹含羞带乐的一噘嘴,什么黄毛丫头,重男轻女的思想。”

这也是将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观念,以重男轻女这四个字第一次呈现出来。

那这种思想,到底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产生并始终影响当代女性的呢?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林海雪原》


1. 氏族演变

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普遍以母系氏族为基本制度形态。由于生产劳动工具的滞后,男性的捕鱼狩猎等任务,具有很高随机性,不足以满足正常需求。

因此女性担任采集食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当时人们生活来源的保障。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原始社会女性地位高

不难看出,母系氏族制社会中,女性贡献多,地位相较于男性更高。

进而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新劳动工具的诞生,使得社会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其中身体素质更强,更适合于农牧业生产的男性,从氏族中脱颖而出,弱化了女性在生产领域的主导地位,奠定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转型的基础。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男性捕猎


2. 男尊女卑的过去

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逐步形成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制度。

从刚开始的拥有财务支配权到后来的夺取生活管理大权,开始实行父系继承制和‘从夫居’的婚姻居住形式,从而使得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逐渐萌生。

以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作为主要核心思想,由身体到心里全方位的禁锢女性,使得女性社会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班昭

东汉女学者班昭著有《女诫》体现夫为妻纲以及女子逆来顺受一切以谦顺为主的思想,使得男尊女卑观念具体化,并被当时之人奉为经典,进一步固化女性的思维。

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演变,最终导致——男女地位不平等。不论从人性的基本权利来讲,还是从社会各项福利来讲:都由男性制定,男性实施,并且受益人仍旧是男性。女性被界定为男性的附属品,不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利。


3. 打破陈旧观念的近现代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近现代的生产水平与石器时代的狩猎农耕相去甚远。

妇女们逐渐意识到,改变自己在社会中地位的机会来了。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女权运动先驱

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之后,首先一批中国知识妇女觉悟,开始宣传妇女解放、性别平权等思想。兴办女子学校,让广大妇女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让她们从思想上彻底解放,并用知识搭建起社会舞台,一展风采。改变人们对传统妇女的刻板印象,做到了从男尊女卑到重男轻女的良好过渡。


重男轻女——持续存在的原由


除却古代男性生理上优于女性之外,还有更深心理层次的因素一直影响着人类,从而形成了潜意识中重男轻女的深层意向。


1. 意识作用于行为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意识在心理学中狭义的概念为: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

它本身存在于两种属性‘客观性’与‘主观性’

当客观世界的信息作用于人脑,人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改造,才产生了意识。

例如新石器时代:男性作为主要劳动产出者(捕鱼、狩猎),创造生产价值,拥有支配权。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男性狩猎

当时的人们会形成,以男性为主导的一种客观意识。在普遍客观意识形成下,经过时间以及社群环境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并认同此类客观意识。

这样就实现了,将客观现象推演到客观意识,并将其普遍化的整个过程。

如果说,客观意识形成在前。那么,经过时间的雕琢,逐渐融合主观感受的客观意识,就有可能转化成具有‘主观性’的客观意识。

这种具有‘主观性’的客观意识,会直接作用于人类的行为,从而指导人类行为的发展。


2. 行为反馈于潜意识

潜意识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提出,它是指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精神分析引论》

人类的行为,大多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但在学习某些新的行为之前,并没有在大脑中形成意识,而是受资源和社群环境引导,将自己的行为反馈于潜意识,并代代流传下来。

比如说: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产量低下,‘靠天吃饭’描述的就是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由于男女在力量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使得人们更倾向‘生男孩’以便维持家中重劳动力的供给。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男性劳动场面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女孩子,从小就被父母灌输,好东西要留给哥哥弟弟,自己是女孩子不应该占用他们的资源,尽量压缩自己的欲望,一切以男性(父亲、兄弟、丈夫等)为主。

不论是家庭给与的“被动行为”还是自己学习到的“主动行为”,无不反馈于潜意识中,并进一步传递下去。


3. 潜意识升华于人类文明

在传递的过程中,人们的大脑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潜意识,也就是所谓的将它融会于生活,镌刻在骨血之中。

人类有一种本能,也就是追求满足的、享受的、幸福的生活潜意识。这种潜意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一直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人类的言语行动。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潜意识可以升华成为人类文明的原始动力。——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从上面一段话,不难看出,潜意识在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如果累计到一定程度,将会形成人类文明的原始动力。

人类文明是人类所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称。而其中的精神文明,恰好与我国文化中的“传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换句话说,潜意识也会升华我们的“传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形成“重男轻女”的传统。


——结语:


重男轻女从远古时代的客观现象,发展到封建社会的潜意识‘传统’最后根深于民众心中。


《安家》悲惨命运的房似锦|探究重男轻女心理层面的深层原因

女性地位提高


社会一步步发展至今天,女性地位也在逐渐提高的同时,人们的潜意识中虽说还残余部分‘传统’思想,但大范围的普及男女平等的概念也促使民众自我反思,能够辩证的看待‘重男轻女’并且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人们仍旧隐约受影响,但也不能阻止人们的思想向更平等化方向发展。

相信——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