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要想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了當的方式是去看當地的建築,它是最能反映城市文化底蘊的。

成都3500年的浩瀚歷史,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也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老建築。

截止2019年7月,成都已認定公佈14批次共188處歷史保護建築。那些舊時光碎片就隱藏在不起眼的大街小巷裡,說不定你家隔壁就是沉澱上百年曆史的民國老建築。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以史為鑑,可知興替。

要說成都市區最大的民國建築群,當數華西壩

■ 來自加拿大的傳教士兼建築師——蘇繼賢,在當時別名“蘇木匠”,在1925——1950年期間是華西協和大學建築總工程師,主持修建了圖書館、鐘樓、牙醫科大樓、化學樓等建築。

整個華西壩佈局清晰宏偉,校園建築古樸典雅,外表以青磚黑瓦,硃紅立柱為特色,內部則多為西式結構。百年過去,華西壩的老建築依然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帶娃學習民國曆史之地。

華西壩老建築有數十座,團長選取其中4處最具特色的簡單聊一聊。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鐘樓是華西壩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又名為科里斯紀念塔The Coles Memorial Clock Tower,建於1925年,由美國亞克門·柯里斯醫生捐建。

早期的鐘塔頂部為尖形亭臺,後改建為方形亭臺。鐘樓南倚月荷池,北鄰人工渠,塔頂懸掛一口大鐘,曾是成都最高的建築,逢正點鐘聲響徹十里。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 地址

武侯區人民南路三段17號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內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這座超400平米的二層磚木結構建築,曾是華西協合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的辦公所在地,創辦於1940年,還曾用作華西協和大學的宿舍樓使用。

抗戰時期,這裡雲集了陳寅恪、呂叔湘、聞宥等國內著名頂尖學術大家,是保存和延續中國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命脈的聖地,為世界文化學術研究作出過卓越貢獻。

⊙ 地址武侯區人民南路三段14號華西口腔醫學院內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志德堂建成於1915年,為中西合璧建築,由英國著名建築學家弗烈特·榮杜易(Fred·Rowntree)設計。

初為原華西協合大學的加拿大學校,共有20餘名外國小孩兒在此唸書,他們被稱為“CS小孩(CANADIAN SCHOOL加拿大學校的小孩)”。在這裡,還誕生了一本四川話與英文的對譯教材—— 《華西第一年學生用中文教材》,出版於1921年。為方便使用,教材按照英語音標的原則,標註出對應的四川話發音以及音調。例如,“走得攏”就標註為“zou de lung”。

後來在解放時期,志德堂作為四川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教學辦公樓,承載並見證了四川大學公共衛生學科的變化。其中,“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從1952年起在此地辦公,直至2000年去世。

⊙ 地址武侯區人民南路三段17號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內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從川大望江校區東門直入,繞過文理圖書館,再往前走幾步,便可看到原四川大學女生院。院子在上個世紀40年代建成,建築面積1920㎡,是典型的川西風格三合院群落,著名學者和教育家謝文炳、周太玄、彭迪先、溫建平等都曾在此辦過公。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川大女生院舊貌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是《紅巖》故事原型“江姐”——江竹筠在川大兩年的生活地。

據資料記載,江竹筠“在女生伙食團吃飯,從不加菜,有時錯過吃飯時間,便到女生院圍牆外的小棚內去吃一兩小碗酸辣面。她的衣著是很普通的格式,經常穿著海昌藍布旗袍外罩一件深紫紅毛線衣,夏天穿過一件白底藍小圓點的短袖旗袍。”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女學生在這裡度過求學時光,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與熱血,不管再過多少時日,依然是成都老建築裡溫潤如水的存在。

⊙ 地址武侯區望江路29號四川大學望江校區內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平安橋天主教堂是成都市區內最方便看到的拜占庭式建築群,1897年由法國籍駱書雅主教修建,歷時7年竣工,能容千餘人。

教堂成"十"字型,主教府成"束"字型,整個建築群成"悚"字型,造型別致古樸。四周走廊寬敞相通,採用從邛崍山脈採運來的108根楠木,用料考究,十分珍貴。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百年來,平安橋天主教堂經歷了1932年川軍(國民黨軍閥)巷戰,1933年的疊溪地震,1939年的日本大轟炸……見證了無數成都的歷史,依然保留了原貌。

⊙ 地址青羊區西華門街25號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1892年初,傳教士赫斐秋和加拿大傳教士何忠義夫婦、司徒芬孫夫婦、啟爾德醫生夫婦、赫爾等一行9人到達四川成都,在四聖祠買下一片菜地。

他們於1894年建立了存在至今的四聖祠禮拜堂,初名英美會福音堂,1933年改名為四聖祠禮拜堂。1895年,教堂毀於反教風波(成都教案),次年又重建。1900年義和團事起,教堂再次被毀,又再次重建,可容300人。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現在的恩光堂是典型德國巴伐利亞風格建築,由加拿大傳教士兼建築師蘇繼賢設計,是他本人的代表性建築作品。恩光堂的地基大部分是由成都老城牆拆下的明朝城磚打造,雖然百年內歷經幾次地震,但都完好無損,至今仍舊是成都主要的基督教徒做禮拜集會之地。

每年聖誕節期間,基督教恩光堂都有慶典活動,四聖祠北街上車水馬龍十分熱鬧。

⊙ 地址錦江區四聖祠北街17號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三官堂碉樓全名為四川機械局碉堡,是成都現存的修建時間最早的近代建築。它於1877年建成,是成都當時專門研製槍炮的地方。和四川機械局配套的是白藥廠,當時專門生產白火藥,現在變成了一個文創園區。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而四川機械局碉堡在歷經百年滄桑後,早已出現不少殘舊,它漸漸隱匿於三官堂每年冬天的羊肉湯香味中,幾乎不再被人們記起。

⊙ 地址錦江區三官堂街31號附1號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在暑襪街的路口有棟中西合璧的建築,叫“郵電局”。不曉得你們帶娃娃逛街路過的時候,娃娃有沒有問過你這是什麼房子?

這棟郵電局於1901年正式開業,在那個年代很時髦,聚集了很多名媛紳士在此集會。在沒有其他先進通訊手段的年代,這座大樓就是信息交匯的地方,郵局的門口每天都排著等著寄信的長隊。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百年郵電局

這棟郵電局見證了近代中國最動盪的時代,曾經輝煌一時,隨著時代發展,現在靜默無聞,只有建築還在無聲地告訴我們它曾有過的故事。

不過現在郵局一樓變成了熊貓郵局暑襪街分店,可以購買成都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和郵票等,為這棟百年建築帶來了一些活力。

⊙ 地址錦江區暑襪街北一街郵電局大樓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位於金河路和柿子巷交叉路口的建築建於1931年,過去主人是民國四川省主席王纘緒的兒子王澤浚,因此公館也被稱為王氏公館。王公館屬當時極為新派的建築,坐西朝東,磚木結構,仿北歐洋樓風格而建,三樓一底,設有地下室。

後來,這裡用作成都軍區後勤部幼兒園,陪伴了許多孩子的童年,2008年幼兒園搬走後一直空置著。2012年2月,它被納入成都市首批掛牌保護的13處歷史建築之一。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以前王公館是可以進的,是許多電影的取景地,不過這些年被圍起來無法進入。它與周邊的建築形成視覺強烈對比,如同沒落的貴族,即使時光飛逝,但優雅的氣質仍在。

⊙ 地址青羊區金河路60號附9號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據《成都通覽》記載,清末成都城內有84家祠堂,而當時成都有500多條街道,也就是說,差不多每五六條街道就有一座祠堂。但是在今天,如果要問成都“祠堂何處尋”,除了武侯祠外,目前唯一倖存的,就是位於龍王廟正街的邱家祠堂了。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龍王廟正街深處的邱家祠堂,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已有146年的歷史。它因“湖廣填四川”時從廣東移民至成都的邱氏家族所建而得名,是目前成都市中心僅存的、基本完整的廣東客家移民宗祠。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現在,大部分人去龍王廟正街都是去吃絕城芋兒雞和邱金小炒的,或許都不曾注意過這座老院子。邱家祠堂像是隱者一般,甚至連牌匾也無,默默地藏於鬧市之中,獨守著它曾經的過往。

⊙ 地址錦江區龍王廟街41號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成都會館建成的時間都差不多,據資料記載合計有1400餘所,在全國都名列前茅。比較著名的是廣東會館和陝西會館,不過陝西會館現在是在陝西街的蓉城飯店內,唯有一塊牌匾指引著過去的時光。

廣東會館始建於民國初年,曾是成都地區廣東人聚會的場地,是“湖廣填四川”這段歷史的重要見證。民國時成都時髦的小姐太太都愛來這裡看戲,李劼人的《死水微瀾》裡對這裡也不乏許多描寫。

成都市區就可以看的11處民國老建築

現在的廣東會館成了一個多功能的展館,保留了古香古色的韻味,各種時尚、藝術、先鋒、奢華的展會與表演在這裡上演。

⊙ 地址錦江區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裡內


看看這些市區內的民國建築吧~那段風雲變幻的歷史,感受老成都的美好。

也歡迎你們分享其他成都老建築的故事與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