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哥哥和孤独症弟弟的“手足情”让人泪目!

曾经有人告诉我,对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就是“手足”,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当父母都已老去时,他们仍在彼此的生命中举足轻重!

一,为哥哥竭尽全力,却因弟弟无比自责

去年夏天,我的大儿子欢欢(化名)上了高二,每天的生活压力都非常大。从初中时起,我便每天陪着他,督促他努力学习,为他扫平了生活中的各种障碍。

而也正在去年夏天,我的小儿子畅畅(化名)3岁了,可是大小便还不会自己表达,说话也只是发出两个字的词汇,动作模仿能力更是差,孩子整天沉闷不讲话,有时候自言自语,所以我感觉到孩子跟同龄孩子不太一样,后来去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轻度自闭症。

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打击。

我想这一定有我的原因,因为我把自己的时间过多的放在了哥哥身上,一直在给哥哥陪读,时间上陪伴畅畅的时间照顾的就少了,记得有一段时间,因为怕哥哥写作业吵到他,我们都故意不跟孩子说话,很少喊孩子的名字,跟他沟通的也少,都是让孩子自己玩儿,我有空会在家陪他读书,可是孩子接触的环境太单一了。

我很少带他出门,就算出门也是手推车推着,之前只是觉得孩子运动量太少了。这一定都是我的错。


高中生哥哥和孤独症弟弟的“手足情”让人泪目!


二,怎么样才更心安,哥哥给我力量

哥哥正是人生关键期也正值青春期,如果不去关照,很可能前功尽弃。而医生建议要给畅畅赶紧干预,不然会越来越严重,能力甚至会倒退,这样对于弟弟来说又太不公平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家人的家庭收支本来就只靠孩子爸爸,我们哪里有精力和财力去支付那么多的康复费用到康复机构,去支撑着无止境的康复费用?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就是在这种自卑,自责,自愧,慌张、焦虑又抑郁中度过着。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早,一天中说话说的少,吃饭吃得少,很多事情不知如何是好。

经历了一段逃避且混沌的时间,欢欢感受到我的状态不对,看到我经常自己朝着一个方向发呆,也有点儿着急了。问我“妈妈,畅畅他怎么了?”

“你弟弟没事儿!他挺好的!都挺正常的!是我不好!是不没做好!”不知道怎么的,自己变得非常敏感,那么的激动。

“医院给的单子在哪儿呢,我看看行吗?”欢欢不放弃的说。

“不用你管,你好好学习去,家里的事情不用你管!”我不知怎的,突然吼了起来。

“他是我弟弟,怎么不关我的事,兄弟如手足,他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为什么不能管!”一直听话的欢欢,不知怎么,突然也向我吼了起来。这是我俩第一次对吼,第一次他不听我的话。

后来,哥哥自己翻开我卧室的书桌柜抽屉,找到了畅畅的诊断报告,然后朝向我嘀咕了一句,“‘轻度自闭症’?这是什么病啊,为什么没看见医生给开药的单子呢?这个有多严重啊?医生说要怎么治了吗?”

我继续坐在床边,扭头望向客厅里正在自己玩儿的畅畅,什么也没有说。

哥哥看我没有反应,自己拿着单子走了。不一会儿,电脑桌面上就下载了密密麻麻的资料。哥哥看我还是没太大反应,就跟我说,“妈妈,不能再等了,弟弟他等不起,你可以不用每天都陪着我的,你已经陪了我很久了,而且我也有同学,我们可以一起学习的,无论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啊!妈妈,您绝对不要因为我而耽误了弟弟,那样我也不会原谅你,更不会原谅自己的,我不想做那么自私的哥哥!”

后来我哭了,第一次当着哥哥的面哭,在他面前,我一直想要保持自己是个温柔善良乐观坚强的妈妈。

后来经过网上搜索更多关于自闭症的资料,最后在星希望了解到,原来还能在家自己学康复训练,还可以在家做康复训练,不但省钱,还能照顾家。


高中生哥哥和孤独症弟弟的“手足情”让人泪目!


三,黎明破晓,哥哥一夜长大,弟弟2个月蜕变

2个月的线上学习和亲自给畅畅做训练,一扫我沉闷许久的忧伤。每天都在被畅畅的进步所感动,微笑再次回到我的脸上。

2个月时间,

孩子学会了自己表达大小便;

孩子的眼神对视更好了;

孩子会主动和小朋友们玩了;

孩子会简单的描述一件事情了;

孩子学会了简单的数字逻辑还有表达逻辑;

孩子更开朗了......

更让我欣慰的是,哥哥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在家学习,除了每天自己专心上课做作业,还会抽出时间自己洗衣服,做家务,甚至会帮我照顾弟弟。

他说,“妈,您休息会儿,我看你刚跟畅畅一直在训练,一直在说啊说的,我看他做的都挺好的,一会儿我跟他玩儿会。”

这段时间,也让我总结出了自己带老大和老二的感悟。

01 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制定计划和目标。

因为两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和目标也不同。老大的目标就是根据学校老师的要求做计划表。而老二根据班主任老师给的训练计划来安排训练。

02 结合孩子具体情况引导孩子。

孩子的能力不同,能够理解的内容也不同,所以在给孩子设置目标时,要结合孩子的发展要求和遇到的问题。

哥哥以前学习不积极,做事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后来我就跟他说,现在为了给弟弟做训练也来不及监督他了,学习是自己的事,要对自己负责了。反而哥哥自己更自觉的安排自己时间了。

而对于弟弟的训练,因为关注的多了,也会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更能理解他想要表达什么了,在这个过程中,就多辅助他,让他学习怎么表达,孩子反而更主动的跟我交流了。

03弄清楚自己孩子正关注什么

以前对孩子我管控的很严格,哥哥爱玩儿游戏,我就不给他玩儿,后来他背着我玩儿。弟弟喜欢吃零食,我就不给他吃,所以会经常因此自言自语。

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这些零食就成了强化物,所以,我不得不把零食拿出来用,只不过每次只给一点点。

后来我对哥哥也开放了,每天规定了玩儿的时间,玩儿完继续学习去。

结果,两个孩子都更听我话了。


高中生哥哥和孤独症弟弟的“手足情”让人泪目!


04合理设置自己的期望值。

对于孩子,我们都有望子成龙的期望,也希望孩子长大成人,能够出人头地,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我们不能像看“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就像对于弟弟,我再也不会期待他能够像哥哥的童年一样什么事都自动学会,希望哥哥能够凡事争第一。

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做家长的是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

每次看到弟弟非常利索的完成积木游戏,而且小小年纪,对于数字类的游戏也很快能学会,我相信,孩子的潜力另有一片天地。

05 尊重孩子,平等交流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但实际上他们都在慢慢长大,孩子的能力提升超出想象,记得哥哥在春节前还都在我的监督下去做作业,而如今,已经成为了小大人,不但做自己的事情,还会来分担妈妈的负担,也会跟爸爸一起对弟弟做泛化练习。

每每回想起哥哥说的,“他是我弟弟,怎么不关我的事,兄弟如手足,他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为什么不能管!”

“妈妈,您绝对不要因为我而耽误了弟弟,那样我也不会原谅你,更不会原谅自己的,我不想做那么自私的哥哥!”

让我感觉,他原来是那么的尊重我,迁就我,也那么的体谅我和爱这个家。

记得那天带畅畅出去玩儿,他捡了一串结婚用的小彩旗,拿着就找我来了,说“放风筝”,我说“放吧!”,他就边跑边说小猪佩奇放风筝……

那一瞬间,我欣慰的笑了,孩子的童年,就是如此啊~

06 当你无计可施时,让其他人来帮助你

赢得一场战争并不意味着你是常胜将军,也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线事业。当你已经竭尽所能,孩子的成长不见起色,甚至背道而行,这时就要想想其它的办法,让更多的人介入进来。比如找老师谈话,寻求专家的帮助,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看看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孩子的成长需要很多推动力。0到6岁阶段以父母亲为主,到了小学,老师和学校的很多评价,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助力。而到了高中阶段,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变化,社交圈变大的同时,也会有很大自主思想,会寻找适合自己的意义构建。

在孩子最需要的关键点给予支持,助力孩子良好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