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西安碑林遊記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文昌門裡左拐三學街上,距今920多年,是我國四大碑林之一,是收藏我國石碑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藝術博物館,是在唐朝石碑《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朝末年遷都洛陽後存放於文宣王廟,宋朝遷建於今天的位置。

【原創】西安碑林遊記


走近碑林博物館,文化底蘊氛圍很濃。紅色大門朝東開,進入大門有一座雄偉壯觀的牌樓,碑林因碑石多如林而得名,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更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真品的薈萃地,是西安眾多的景點中最低調最值得文人墨客愛戴的文化瑰寶。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至今保存著照壁、牌坊、泮池、欞星門、華表、碑亭、二廡的完美格局。碑林各陳列室,以欞星門中門為主軸線,自南而北對稱排列。前半部為臨時性專題陳列室,自軸線正中上有碑林匾額的《石臺孝經》碑亭以北為碑林陳列室,西側為石刻藝術室,形成“一軸兩翼”展陳格局。據講解員講共12個展室、碑室7座、碑亭8座,4座文物陳列室,陳列面積達4900平米。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著名,唐代名背出流派多,真、草、隸、篆百花齊放。唐朝因將書法作為入仕的途徑之一,且翰林院專門設有侍書學士,也有教書法的弘文館,且有書法大師歐陽詢、虞世南教授。流派中最著名屬虞世南、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王羲之等最為人知。講解員著重講了王羲之的三絕碑和《蘭亭序》,王羲之一字當時值千金,只有唐太宗能買起。民間有著名的紹興“題扇橋”故事,據傳王羲之每日經過一橋,發現一婆婆擺小攤賣六角扇,但買的人很少,每日百八扇幾乎賣出的寥寥無幾,一臉愁雲,眼看到冬日,不忍心婆婆受寒,所以有一天去翰林院的路上提筆給婆婆扇上寫了五個字。婆婆大怒,王羲之大笑著對她說,你見人就說是王右軍題的字,每天必能賣出百把扇,婆婆半信半疑的按照此言賣扇。不一會,題字扇供不應求了,有的甚至將銀兩全給了婆婆。從此婆婆天天等王羲之題字,後來王羲之每過此橋總會躲在一塊石頭後看婆婆在沒,後來這座橋得名“題扇橋”,連這塊石頭也得名“躲婆石”,足可看出王羲之當時的影響力。王羲之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原創】西安碑林遊記


【原創】西安碑林遊記


碑林處處都是文化,是書法愛好者的天堂,就連匾額“碑林”的“碑”少一筆也有來歷,許多人認為此字錯誤少一撇,其實不然,據說碑林兩字是林則徐所題,鴉片戰爭後林則徐被革職回新疆,途徑碑林題兩字,寓意丟了烏紗帽,就像斷了臂的蒙娜麗莎,更看起來得起美觀。《石牌孝經》是碑林第一大牌,由孔子的學生曾參編撰,主要講述社會倫理的孝道,由唐玄宗用隸字作序,寓意以孝治天下,當時此碑在國子監被稱為“御碑”。懷仁和尚《大唐三藏聖教續碑》被稱為“千字貼”,另外這裡還有當時少有的記載外國文字碑文的國際著名碑石《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內容為當時波斯人阿羅本率領傳教士635年來長安傳教,景教屬於基督教一種,碑首刻有基督教標誌十字架,刻於唐德宗建宗二年,由波斯人景淨述事,呂秀嚴書寫,也是碑林含金量最高的碑石之一。

【原創】西安碑林遊記


石刻碑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碑林無疑是碑林中之首,不僅在於它較完備的陳列了各朝代名人墨客的碑文,更在於它碑文的出處來歷意義,是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國內外青年研習臨摹傳統文字的最佳場所。如今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新館正在有序建設中,不久的將來相信碑林更加與時俱進更加彰顯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