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所谓“政信产品”真面目!五问五答带您了解

一般而言,“政信产品”是指基于政府信用的金融投资产品,因多数地方政府的直接融资职能由其设立的地方融资平台承担,所以政信产品也指政府控股企业主导或参与的金融投资产品。近年来,大量销售所谓“政信产品”的中介机构陆续出现,众多投资者开始选择投资这类“政信产品”。

认清所谓“政信产品”真面目!五问五答带您了解

那这些所谓的“政信产品”到底是什么,

销售机构到底有没有相关资质,

风险到底大不大呢?

余小微带您来了解——

问:

市面上销售的“政信产品”到底是什么,购买这些产品有什么风险吗?

答:

这类“政信产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产品,并没有在中国理财网(银保监指定官网) 备案,更没有所谓的政府信用担保,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借贷,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通过投资者和企业双方直接签订借贷合同,缺少第三方及以正规承销方加入,政府也不会承诺为其风险兜底,一旦延期或违约,融资方不会进行刚性兑付,投资者将承担全部风险。

问:

这类“政信产品”的承销商和备案机构有没有相应的资质?

答:

大部分所谓的“政信产品”的承销商都不是正规金融机构,纯粹只是一种信息中介机构,根本没有对承销的产品进行负责任的事前尽职调查查证。而多数所谓“政信产品”备案的地方交易场所没有在辖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备案,没有合格的资质,一旦产品出现延期或无法兑付,全部风险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问:

这些“政信产品”与正规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可控的风险?

答:

这些所谓的“政信产品”相比正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要大的多,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1.融资方没有找托管银行设立专门的托管账户,资金用途无法得到保证;2.产品融资主体的还款来源、抵押资产不明确;3.担保方出具的担保函在法律效应上存在疑问,无法确保出险后得到应有的赔付;4.承销方和融资方对合格投资者的筛选和风险提示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问:

如何对这类“政信产品”和其销售机构进行有效的甄别?

答:

一是看承销方是否持有银保监会、证监会、人民银行授权的经营许可资格,产品备案的地方交易所是否得到该辖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认可和备案。二是看认购合同是否规定了承销方、融资企业、担保方的责任和义务。三是看相应的主体是否在网上被有关媒体曝光或者往期出现过延期兑付等风险。

问:

那广大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购买理财产品呢?

答:

投资者首先应该选择具有金融许可证的理财产品发行方,如有政府备案或者批复的银行、保险、证券等正规金融机构;其次要多渠道核实拟投资理财产品资金募集后所投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要多参考持牌金融机构中有合法资质的理财经理的投资建议,不要被“政信产品”销售中介机构所夸大的“高收益”诱惑,才能避免踏入投资陷阱,确保本金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