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家访”,我们一直都在

还记得4个月前

全省“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正式启动

一大波德州警察走进千家万户

开启了暖心“家访”模式

进企业、进社区、进家门

送服务、访民情、解难题...

一张张警民全家福定格了

一幕幕温暖瞬间

百万警进千万家 | 疫情下的“家访”,我们一直都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公安机关迅速转变角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与疫情防控、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工作紧密结合,动员广大民警全力投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做细做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搭建警民“连心桥”。


坚持警务政务相融合,守好“防疫关”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广大公安民警由走访向随访、帮扶向防控转变,加强对四类特殊群体的跟进随访,做到“管好人、守好门、办好事”。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坚持警务、政务相融合,组织派出所民警、辅警会同社区(村居)工作人员、网格员、警务助理、小区保安、治安志愿者等力量,筑牢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同时,认真落实随访登记、隔离留观、场所管控、隐患排查、矛盾调处、困难帮扶等各项措施,协助做好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等工作,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实。截止目前,

全市公安机关共走访群众10万余户、企业1.3万余家,结对帮扶救助5300余家。

百万警进千万家 | 疫情下的“家访”,我们一直都在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实现双向发力,全市公安机关根据疫情发展特点,紧紧围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目标,在全市部署开展出租房屋、流动人口专项清理,摸排出租房屋9.5万余户、流动人口19.6万余人。

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境外入鲁人员排查、走访,开展风险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监督检查,强化清理整治,全面、精准掌握德州市入境人员动态情况,已纳入社区防控随访入境来德人员900余人,梳理分析在境外的德州籍人员1.1万人,为把社区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帮扶救助特殊群体,畅通“服务关”

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徽王派出所所长宋风顺在辖区后马村走访困难群众杜某时,了解到他是辖区特困群众。宋风顺提出要对口帮扶,多次前往杜某家进行走访,并为其购买了部分急需的生活物品,并联系乡镇为他争取更多的救助。这是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特殊群体帮扶救助的一个缩影。

面对需要帮扶的特殊群体,全市公安机关严格落实《关于深入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以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为主责主业,织密守牢社区疫情防控防线,精准开展特殊群体帮扶救助。

百万警进千万家 | 疫情下的“家访”,我们一直都在

在“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中,派出所由“被动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比对卫健部门、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民政服务机构的信息数据,有效确定散居社区(村庄)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度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详细信息。目前,

全市公安机关已核查散居社区(村庄)的60周岁以上无直系亲属的老人1.8万余人,14周岁以下无直系亲属的儿童50余人,无直系亲属15至59周岁的重度残疾人4600余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00余人。

百万警进千万家 | 疫情下的“家访”,我们一直都在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科学用警,按区划组,挨家挨户进行精准走访慰问,与辖区困难群众、残疾家庭拉家常、谈近况,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

疫情期间,全市各派出所走访四类特殊群体2.6万余人次。‍


全面摸排矛盾纠纷,把牢“稳定关”


夏津县公安局双庙派出所成立“海霞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一起长达30余年的宅基纠纷。“海霞调解工作室”由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范楼村支部书记杜海霞和夏津县公安局退休民警范士周组成,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

百万警进千万家 | 疫情下的“家访”,我们一直都在

全市公安机关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制定《全市公安机关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百万警进千万家”、社会随访、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相结合,统筹开展,同频共振。自从疫情防控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600余起、化解4500余起,派出所当场调解3400余起、治安调解800余起,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调解203起、转递141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7.7%。

对于因疫情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全市公安机关逐一建立台账,逐一研究制定化解处置措施。各派出所民警、辅警、警务助理、网格员全部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全面开展涉及疫情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同时,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积极举报,切实形成“群防群治”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格局,形成整体合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