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袁氏兄弟想要稱帝,而“挾天子”的曹操卻淪為“保皇黨”?

為何袁氏兄弟想要稱帝,而“挾天子”的曹操卻淪為“保皇黨”?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無數能人志士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曹操和袁紹都是此時的大軍閥,但二者之間卻存在本質的不同。

雖然袁紹一直沒有公開承認過,但事實上,他的願望和族弟袁術一樣,都是稱帝。而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終其一生,無論局勢如何大好,都從未真正想過篡位。二者之間的這種區別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漢末所有軍閥的縮影。

漢末亂局中,袁氏家族為天下第一名門望族,袁氏兄弟意圖篡位既有實力基礎,又有指導思想,稱帝其實無可厚非

要說漢末誰的實力最強,那妥妥的就是袁氏家族了。袁氏家族自漢章帝一朝袁安任司徒開始,其子袁敞,其孫袁湯,曾孫袁逢等人都曾擔任過三公之職。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絕不是說說而已。

為何袁氏兄弟想要稱帝,而“挾天子”的曹操卻淪為“保皇黨”?

在漢朝,四世三公,意味著政治資源豐厚,而政治資源豐厚不僅僅有助於仕途,它在各方各面都有極大的用處,侵吞土地,隱匿人口,私養死士,招攬人才只要能想到的,幾乎都能幫得上忙。

在天下沒亂之前,袁家就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家奴和佃農,名下財產更是不計其數。黃巾起義之後,漢靈帝為了儘快平定起義,下令各郡國可以自己招募軍隊,鎮壓黃巾軍。

這下可把老袁家高興壞了,立刻召集門生故吏,大量訓練私人軍隊,一直到董卓亂政,袁家所積累的私人軍隊已經達到了一個龐大的數字。而與袁家有牽連的門生故吏們也掌握著自己的武裝力量,只要善於利用,頃刻就能改變天下大勢。

正應如此董卓進京後,擅行廢立,袁紹因不滿其所為,當面頂撞,而後出逃,董卓都沒有派人去追。而且,為了穩住袁氏集團,董卓還不得不捏著鼻子封了袁紹一個渤海太守以掩飾自己與袁氏家族關係不和睦的事實。

為何袁氏兄弟想要稱帝,而“挾天子”的曹操卻淪為“保皇黨”?

而之後關東諸郡起兵討董時,各路人馬也不約而同地推舉袁紹為盟主,即便是被討伐對象董卓也還是先派人來勸解其退兵,無果後才開戰。

討董失敗後,又是因為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輕鬆取得冀州,因袁氏之名,各路豪傑來投,然後成功取得河北。一直到官渡之戰前,袁紹已經佔據冀州、青州、幽州和幷州,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實力之雄厚,冠絕漢末。

要不是突然殺出來個曹操,袁紹恐怕會成為漢末最終的贏家。

而與袁紹相比,袁術也並不遜色多少,袁術領地最大的時候,橫跨了揚州、豫州、徐州整整三州十一個郡縣,這都是天下最富饒的地方,治下總計有800萬人口,可謂是當時最為強大的一股勢力。

而且其地理優勢極佳,西面是優柔寡斷的劉表,被袁術帶兵攻打到躲在襄陽城裡不敢出來。南方是東漢朝廷認定的豫章太守華歆,一沒有野心,二沒能力,被吞併也只是時間問題。

北方雖有曹操、袁紹等實力派軍閥,但他們矛盾太大,相互之間都快打出來了,根本無暇顧及袁術。再一點,袁術的實力也比他們稍強。

正是這種巨大的優勢,才導致袁術決定稱帝。要知道袁術敢稱帝絕對不是他腦子一熱做出的決定,而是當時的袁術確實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軍閥。

為何袁氏兄弟想要稱帝,而“挾天子”的曹操卻淪為“保皇黨”?

當然,稱帝這種事光靠實力是不夠的,在注重名義的漢代,做什麼事情都得講個名義,稱帝就更是如此了。

袁氏兄弟之所以動了稱帝的念頭,跟漢朝時代流傳的一句讖語有關。

早在西漢,迷信讖緯之術的漢武帝就說過:

“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西漢末年,光武帝劉秀與割據巴蜀的大軍閥公孫述辯論漢朝天命時也說過“代漢者當塗高,君豈高之身邪?”

正是這句流傳甚廣的讖語勾起了袁氏兄弟稱帝的野心。袁術就曾公開說過"吾字公路,正應其讖"。

除此以外,漢末黃巾起義所宣稱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袁氏稱帝的意圖。因為根據讖語“袁乃黃胤,當承天命”,袁氏可以解釋為黃天,當然就支持袁氏代漢。

所以說,袁氏兄弟想稱帝無可厚非。因為在漢末那段混亂的時期裡,袁氏兄弟的起點實在太高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既是曹操的政治手段,也是曹操的政治理想,出生宦官世家的曹操與出生名門望族的袁氏兄弟有本質上的不同

與袁氏兄弟的篡漢自立不同,曹操選擇了另一條路,“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所以要選擇這條道路也是基於曹操的現實基礎。

從家世門第看,曹操是遠遠比不過袁氏兄弟的。雖然曹操名義上是大宦官曹騰的孫子,但事實上,曹操對宦官集團十分排斥。

早在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時,為了整頓法紀,曹操就棒殺了權宦蹇碩的叔父蹇圖。此事以後,曹操受到了整個宦官集團的敵視,雖然看在曹騰的面子上,蹇碩沒有殺曹操,但還是明升暗降,把曹操調離了洛陽。

而且宦官的權勢直接來源於皇帝,漢末那段時間,中央權威幾近於無,宦官自然也沒什麼權利。

宦官出身沒有帶來權利不說,在袁紹等人血洗宦官集團之後還成為了汙點。要不是曹操提前就和宦官劃清了界限,說不定還要受其連累。而家裡能給曹操帶來的幫助,也就只有一些錢和幾個比較有能力的堂表兄弟。相比於袁氏兄弟,曹操真是一窮二白。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窮二白的曹操沒辦法像袁氏兄弟那樣“振臂一呼,群雄來投”,就只能老老實實的求發展了。

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最符合曹操發展的戰略路線。“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政策有三個好處。

為何袁氏兄弟想要稱帝,而“挾天子”的曹操卻淪為“保皇黨”?

首先說“挾天子”。之前說過,漢代,非常講究名義,而漢代名義的最高峰不就是天子嘛!曹操“挾天子”就等於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這樣在與人對戰之時,不說讓對方望風而降,至少能在心理層面打擊對方,也能降低對方的軍心士氣。

另外就是人才方面,當時的世家子弟大多對漢朝抱有幻想,但曹操來之前漢室自身難保,所以世家子弟才沒有去投靠。

而曹操“挾天子”以後,形成了與漢昭帝時期霍光輔政類似的局面,世家子弟們一來覺得自己應該為漢室盡忠,博取功名,二來覺得有曹操的軍隊保護,沒什麼危險,所以紛紛來投。

道德制高點和大量的人才這兩項優勢後來都被曹操轉化為了硬實力,導致在三國後期,曹魏無論從人口,經濟還是制度方面都碾壓了東吳和蜀漢。

至於“令諸侯”,這一點其實表現的很隱晦。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諸侯們不可能因為一道聖旨就忙前忙後,更何況這道聖旨還不懷好意。所以對於諸侯們,“令”是肯定“令”不動的,但施加影響卻可以做到。

為何袁氏兄弟想要稱帝,而“挾天子”的曹操卻淪為“保皇黨”?

就比如著名軍閥呂布因為出生邊地,被中原之人輕視,即便奪取了徐州,底下的人也對他陽奉陰違。再次情況下,曹操果斷雪中送炭,以天子名義封他為徐州牧。不僅結好了呂布,也讓同居徐州的劉備處境尷尬,加深了二人的矛盾。

此後,為了對付呂布與袁術的聯盟。曹操還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書對呂布大加封賞並私下寫信說自己有多麼多麼的崇拜呂布,把呂布哄得找不著北,當場就和袁術絕了交。

而曹操的這一套操作更是把袁術氣得七竅生煙,立馬決定稱帝,最終引得眾叛親離,大好局面,全部被毀。

不過,“令諸侯”最成功的案例還是收服張魯。張魯作為漢末著名大軍閥,雄踞漢中,掌控五斗米教,是一位頗有人望的梟雄。如果武力攻打,憑藉漢中地勢,曹操少不了要元氣大傷。

但正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得張魯很看好曹操的未來,認為他能成為伊尹、霍光那樣的人物,所以欣然投降。一州之地,十萬之眾就這麼不廢一兵一卒到了手。

縱觀漢末,曹操就是用這種手段來挑撥諸侯之間的矛盾,最後漁翁得利。

不過雖說曹操因為起點低才沒有誕生稱帝的野望,但到了三國後期,曹操威勢無兩,早已有了皇帝之實,為何這種情況下,他還是不選擇稱帝呢?

這裡面的原因或許有很多,但其實也可以認為,曹操這個人一開始“挾天子”時就沒有想過稱帝。或許在曹操心裡,他一直都把自己定位成霍光那樣的權臣吧!

比較曹操與袁氏兄弟,二者雖然都是軍閥,但不嚴謹地說,曹操是“保皇黨”,而袁氏兄弟是“篡位黨”,二者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

參考文獻:

《新漢書》

《舊漢書》

《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